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第20课,在单元设置上起到总领作用。本课第一子目提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三子目介绍了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到破裂。本课内容时间跨度长、涉及事件较多、知识量大,教师要明确把握目标,分析重难点,构建历史知识框架,衔接各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武汉市晴川高中高一(7)班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对基本的史实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这些史事之间的联系方式极其背后的意义并不能很好把握。对于高一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创设历史情境,采用启发性和鼓励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之情。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五四运动兴起与发生的过程,评价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国民革命,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地图、时间轴等方式, 认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的时空环境。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等方式,能够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以及历史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解读并分析本课教材及教师展示的相关史料,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培养学生解读教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深刻感悟五四精神,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无数革命先烈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期学生爱国爱党的坚定信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难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共合作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一段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知道这是讲什么事件的吗?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
(课件展示第一目的标题:于无声中听“惊雷”——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过渡:没错,1919年,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学生运动,这场运动及随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黑暗中的中国迎来了一个觉醒年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第一目的学习。
(课件展示材料1和材料2,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和书本120面内容,思考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教师活动:与同学们一同阅读材料,逐条分析出五四运动的背景。
(课件展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总结)
总结:五四运动的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教师过渡:接下来让我们阅读书本120面第2、3段,回忆视频内容,了解这次运动的开展,请一位同学与老师一同填写表格。
(课件展示五四运动过程的空缺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120面第2、3段,进行标记,完成表格空缺部分。
教师提问: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只有学生和工人吗?还有哪些人呢?
学生回答:农民、商人、乞丐、小偷等。
(课件展示各阶层的爱国行动表格)
教师总结:没错,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视频中我们也有看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参与其中,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结果。)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件上五四运动的结果。
教师过渡:当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落下帷幕,留给我们的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书本,小组讨论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
(课件展示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3、4、5、6)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上的材料以及书本120及121面内容,小组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教师问题。
(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活动:提醒学生在课本120面和121面相关内容根据课件标红部分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圈画。
教师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教师提问:没错,让我们来看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课件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对照表格)
教师过渡:与此同时,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李大钊在这一时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这些青年向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
(课件展示第一目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第二自然段,将课件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21页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一个新的政党成为那段黑暗时期中的“曙光”。
(课件展示第二目的标题:于黑暗中见“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提问:在上一目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7,进行思考探究。
(课件展示材料7)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的材料7,结合课本121面最后一段内容,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政治基础——中国工人云的持续发展;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教师提问:一切准备就绪,建党在即。于是,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一大,正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次会议。
(课件展示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
学生活动:根据课件展示,对书本122面内容进行标注。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书本122面的学思之窗,一大的纲领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革命手段、奋斗目标)
教师讲述:这些信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致的,可见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阶级斗争为手段,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妥协不退让,成为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不再是过去学习的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革命也有了新的方向。
教师提问:这个纲领有提到中国吗?
学生回答:没有。
(课件展示文字史料陈独秀对一大纲领的评论)
教师讲授:没错。目标非常宏远,但是具体该如何行动还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它的优良传统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于是在中国二大上,已经开始寻找符合中国实际的行动方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123面历史纵横,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123面历史纵横,归纳二大宣言中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答案。
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这是划时代的大事,给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意义。
(课件展示材料8)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8,根据书本122面和123面内容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到书本123面的“思考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呢?
师生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课件展示材料9)
教师讲授: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远不如敌人势力强大。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血腥镇压了罢工工人,林祥谦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牺牲的党员。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面对强大的敌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什么了呢?
学生回答: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教师提问:此时,中国还有一个大党国民党,又是怎样的现状呢?
(展示材料10)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10,,注意划线部分,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回答:改造国民党,再造新民国,
教师过渡:仅仅如此就两个党就走向合作了吗?国共合作还有哪些条件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4史料阅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4史料阅读,进行小组讨论。
师生总结:国共合作的原因: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中共总结教训,寻求同盟;③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有威信、有实力;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过渡:于是在中共三大上,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了。
(课件展示材料11)
学生活动:根据课件材料11的标红部分,对书本123面和124面内容进行重点标记。
教师讲授:这次国民革命的参与者就不只是工人阶级了,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国民党从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改组成了一个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联盟。同学们看教材,归纳一下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件展示国共合作的成果: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和北伐)
学生回答: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教师过渡:北伐战争从1926年5月开始,到1927年4月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孙中山过去十几年都没有完成的事业,为什么北伐战争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
学生回答:因为有当地民众的支持。
教师讲授:没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民众、工人、农民纷纷起来支援北伐,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相反,反对农民运动的人就会站到反革命的立场上,那么最终谁背叛了革命
学生回答:蒋介石。
(课件展示有关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史料)
教师讲授:1927年4月12日,羽翼丰满的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打死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也对共产党人实行大屠杀,由国共合作发起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教师提问:国共合作走向破裂的如我们所学的客观因素外,还有哪些呢?年轻的共产党又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进行思考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师讲授:主观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拓展右倾机会主义的含义)。留下的教训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教师过渡:诚然,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但是它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本课的知识学习完成,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请一两位同学帮我们一起梳理下本节的内容。
学生活动:回忆本节课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展示本节的思维导图。
课堂检测
1.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失望”导致了( )
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国民革命的高涨
答案:C
2.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
A.绍兴东湖
B.杭州西湖
C.嘉兴南湖
D.宁波东钱湖
答案:C
3.“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为改变这一状况,孙中山( )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D.发起辛亥革命
答案:C
4.在国民党二大上,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闭幕词中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要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至少能够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放在本党主义领导之下。”为此,中国国民党( )
A.兴师讨逆,发动“二次革命”
B.挥师北伐,推进国民革命
C.发动护国运动,完成国家统一
D.联共抗日,维护民族独立
答案:B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
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播
时间;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标志;意义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合作背景
合作标志
革命经过与结果
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