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伟大的历史转折:运用唯物史观,利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时空观而言,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置于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整个历程中去理解其重大转折意义。
2、改革开放进程:利用地图,创设历史时空情境,了解改革开放的渐进性。运用唯物史观,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影响的角度,理解改革开放的实质。帮助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3、“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依托教材,补充史料,帮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意义、深远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
二、【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进程;祖国统一大业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四、【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45分钟
【教学媒体】:多媒体、粉笔、黑板、教科书、课程相关文献、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打开PPT课件,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一课,也就是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我想问问大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师抛问)
生:(回答略)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总结一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啊是一条崭新的道路(点击PPT),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的课程会告诉你答案。
师:(切换PPT,出示邓小平照片,抛出三个问题),同学们,图中人是谁?他被称作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
生:(回答略)
师:对,他是邓小平,(单击PPT),被称作“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至于第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呢?学完今天的这一课,你们就明白了。
师:本课一共有三个子目。我的课件上没有用课本上的子目标题,是我自己写的小标题,同学们可以对照你们的课本来看。刚刚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新在哪里?我们将从新的政治、经济、统一道路三个方面来看。
2、讲授新课
第一子目
师:我们先来看看新的政治道路,也就是你们课本上的第一个子目“伟大的历史转折”。(切换PPT)
师:(切换PPT)给同学们三分钟,按照PPT上给出的提要,自己阅读教材,进行快速梳理。(师趁此时间写板书)
生:(低头梳理教材)
师: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我来检验一下大家刚刚梳理教材的成果如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起点是什么?(师抛问)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师:没错,看来大家梳理的效果不错,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始讲课。(切换PPT)同学们课本上一开始的黑色小字有句话“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两个凡是是什么呢?两个凡是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什么说两个凡是是错误的观点,我们要否定它呢?(师抛问,请一两个同学回答)
生:(回答略)
师:(请回答问题的同学坐下)刚刚某某同学说得很对……(根据学生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也有个人崇拜,个人崇拜的对象就是毛泽东,凡是毛主席说得都对我们都要照做,但是一个人做出的决定总是对的吗?当然不是,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四人帮,也不会有中国文革十年。上节课我们学到了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但是文革虽然结束了,个人崇拜的遗风还没有完全散去,十年文革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也还没有得到解决,经过两年的徘徊期,(点击PPT)在1978年5月的时候,一篇名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了,引起了人们思想的震动,这篇文章的发表,(点击PPT,念)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背景之一,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点击PPT),那么,除此之外,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有什么背景呢?
师:(切换PPT,并陆续点击PPT出示三个背景,边念)
师:(切换PPT,出示PPT上设计好的问题)刚刚已经自行梳理过教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角度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师:(切换PPT,并陆续点击PPT出示四个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边念),我们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4个方面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点击PPT,师抛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这些决定,又有哪些意义呢?
师:(切换PPT)我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归纳为:一个转折,三个开启。一个转折是……三个开启是……(陆续点击PPT,突出显示4个意义)
师:(切换PPT)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几次转移,算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共有三次。同学们还记得前两次分别是什么吗?不记得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课件上的这个表格,加强一下记忆。(点击PPT,出示表格,念)
师:讲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来讲一下平反冤假错案。(切换PPT)想必大家都知道,文革时期左倾严重,产生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甚至有不少人因此死去。要说文革期间最大的一场冤案,就是刘少奇冤案,一代国家主席蒙冤逝世。还好,在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为刘少奇平冤昭雪了,5月为刘少奇同志举办了追悼会。平反冤假错案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至于表现,大家看课本170页第一段话,总的可以分为三个小点,也就是我PPT上总结的这三点:平反“文革”冤案、改错划,摘帽子、调整
社会关系。平反冤假错案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十一届六中全会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十一届六中全会。
师:(切换PPT)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文件,《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大家看右边这个蓝色的框里,是一段《决议》关于毛泽东的评价,既承认了他的错误也肯定了他的功绩,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
师:十年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治遭到了严重的践踏,现在既然文革结束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确立或者说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就是82版宪法。(切换PPT)这部宪法与54宪法相比,一大特点是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衔接:同学们来看老师PPT上这张图,中国现代史分期图,这是一张用折线表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发展情况的图,可以看到,折线有起有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建国初一五计划时期的快速发展,也有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的低谷徘徊,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图上红色框框起来的这个时期忽然如坐了火箭一样飞速发展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子目探寻答案吧!
第二子目
师:(切换PPT)同学们,一样的,三分钟,梳理教材。
生:(低头阅读梳理教材)
师:(趁学生梳理教材时,完成第二子目的板书)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我来检验一下大家梳理的效果,(师提问)改革是从农村还是城市开始的啊?(生回答:农村)(师继续提问)那南方谈话是哪一年的事情?(生回答:1992),好,看来同学们教材梳理得不错!
同学们经过初中的学习都知道,改革开放,可以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对内改革(师切换PPT)。大家看一下PPT上的这三则材料,(师抛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请个同学来回答一下,谁愿意主动举手?(扫视全班)好,小A同学起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右手成掌向上呈邀请状)
生:(站起来回答)
师:(边认真倾听边不时点头),好,小A 同学请坐。同学们说小A同学回答得对不对?(生回应),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点击PPT,边念出),哎,看来小A同学对材料的解读非常不错,回答的都对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点击PPT,念出部分内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
师:(切换PPT)我们先来看看农村的改革。在改革开放以前啊,农村实行的是农村合作社和生产队的制度,这一制度什么时候被打破的呢?就得从安徽凤阳小岗村说起,1978年的小岗村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事情,哎,大家看(指向PPT),这是当初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上面还有各家代表按的红手印,(念)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由红字部分,大家可以看出当时小岗村的这些农民是抱了多大的决心、冒了多大的风险来做这件事。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这些农民带头,中国掀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呢?(点击PPT)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念)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点击PPT)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不变,仍然是集体的,但是土地使用权和产品分配方式有了变化,原先公社里一个生产队的大家一起去干活,最后丰收的时候平均分配收获的东西,而现在呢,每家分一块田,自家去种,每年交固定的粮税给国家,剩下的都是自家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自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提高了。
师:(切换PPT)接下来我们看看改革进程。先是小岗村农民的冒死尝试,然后川、皖两省试点,再到1982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1985年6月全国各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师抛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改革会先在农村展开呢?(停顿一会儿,让大家思考),有没有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可能会有学生分享,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评价与反应)
师: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点击PPT,念) 从历史过程看,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它是在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
师:说完了农村改革的历程,我们来看一看农村改革的影响。同学们认为农村改革有什么影响?(师抛问,并看向全班学生),(生可能会在台下说出自己的想法),好,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材料(切换PPT),请同学们抬头,读一下这一则材料。
生:(读出材料)
师:根据同学们刚刚读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点击PPT,边念),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劳动力的行业流动与城乡流动——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那么,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农民开始逐渐搞起副业,城乡流动越发密切的时候, 乡镇企业就开始崛起了,城市经济的改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点击PPT)
师:(切换PPT)我们先来看看城市改革的背景。同学们看一下这一则材料(念出PPT上的材料),同学们看看,从5月到10月,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一批首钢生铁出口的批复才下来,可想而知,当时的这些企业,效率是多么低下!我们再看看另外三则材料。(点击PPT,并分别请三位同学念出材料的标红部分,引导学生得出每则材料的结论)
师:根据刚刚这几则材料,同学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实行的是什么经济体制?
生:计划经济。
师:对,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可是现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边点击PPT,边念),所以,我们必然要做出改变。怎么改?怎么变?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城市改革的内容。(切换PPT)
师:(向学生阐述PPT上的文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主,先设立特区进行试点,1984年,发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才全面展开。这次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坚持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比如说: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下面我为大家归纳总结了一个表格,从管理方式、所有制、分配方式三个方面来看改革前后的变化,这个表格大家要抄下来,记在笔记上或者课本上。(停顿一会,给学生一点时间,做好笔记)
生:(低头快速记笔记)
师: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扬帆起航了,那,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吗?当然不是,任何改革都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如此。(切换PPT)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什么困境?(停顿,让学生有时间阅读材料)(教师总结)材料一,从1984年以来,我国就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材料二,《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可见当时人们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举措有了疑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实行改革开放吗?实行了改革开放之后会不会就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了?当时这些问题盘旋在很多人的心头。材料三,是一幅苏联解体的图片,“红旗落地,苏联解体”,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自1949年建国开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都是跟着苏联老大哥走的,虽然后面60年代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对中国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忽然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一个国家就此宣告结束,中国的思想界不可避免地人心惶惶,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很多人产生了不确定,尤其这时候中国还实行了改革开放,像第二则材料所说的,人们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不确定。(点击PPT,念)在这种经济下滑;思想动乱,人心涣散;社会主义运动巨大挫折的情况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来了。
师:(切换PPT)我们看一看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三则相关资料。(念出部分文字资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点击PPT,念)从这几则材料可以看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理论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点击PPT),大家再来看这张时间轴图片,大家可以从这张图看出,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从1978年就开始了,但是在1992年以前,中国始终是计划大于市场的,束缚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21世纪初,中国就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切换PPT)改革讲完,我们来讲讲开放。中国的开放呀,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步一步来的。(点击PPT,陆续放出6张中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图,并引导全班学生回答每张图片开放的点或区域)。中国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点击PPT),从(点击PPT,念)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从沿海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再到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城市,中国一步一步地与世界接轨。
师:(切换PPT)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内里外里一起抓,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瞩目的成果。01年,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到10年,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师:(切换PPT)同学们的课本上有一句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视频,观看视频,结合所学,小组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待会我请同学分享。(播放视频)
生:(看视频,之后小组讨论)
师:好了同学们,安静下来。有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的?(有同学举手),好,小C同学。
生:(回答略)
师:嗯!很好,请坐。(看向全班)刚刚小C同学和我们分享了……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好,小D同学。……(请三四位同学分享,之后教师点评总结)
师: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可能我们这一辈人生在21世纪,从小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以前的日子没有亲身接触过,对我所说的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就感触不深。但是我们的父母辈尤其是祖辈,对这种变化肯定感触深刻,毕竟他们都是跨越改革开放前后、亲身经历过两种日子的人。现在,我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请大家这个周末回家之后,向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身边的其他大人,打听打听改革开放前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听听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化的感想。这份作业周末返校的时候课代表收上来给我,用一两张纸写了交上来就可以。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的理论发展。(切换PPT,念)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
衔接:同学们,国家强大富饶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现在,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正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强大、更富饶,我们的腰杆子挺得更直、更硬,在这种情况下,祖国的统一,更加为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群众所关注,一带伟人邓小平值此时机,提出了(拖长尾音,引导学生回答)——一国两制(生),对,没错,就是一国两制,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第三子目,去了解一下一国两制。
第三子目
师:(切换PPT)同学们,一样的,2分钟,根据PPT上的提要,梳理教材。
生:(低头阅读梳理教材)
师:好了同学们,2分钟到了。时间不多,我就不提问你们了,进入正题吧。(切换PPT)同学们都知道现在香港、澳门实行的就是一国两制,但是一国两制一开始就是为了香港、澳门提出的吗?(师抛问)
生:不是。
师:对,一国两制一开始并不是为了香港、澳门提出的,而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的,最终在香港、澳门的身上首先得到实践。那么,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呢?(师抛问)
生: (回答略)。
师:哎,对,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外交问题。看来同学们初中历史基础不错,还是同学们是看了老师的PPT回答的呀?
师:(点击PPT)说了这么多,一国两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请个同学来回答,顺便看看你们刚刚梳理教材认不认真。小B 同学,来你回答一下。
生:(回答略)。
师:好,请坐。小B 同学回答得不错,(点击PPT,念)。也就是说,大陆这边继续实行原有的、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则可以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生活方式啊、学校教育啊、经济运行方式啊等等这些,都可以和以前一样,长期保持不变,至于这个长期是多久,我去查了一下资料,港澳宪法及基本法里面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是这样写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如果以澳门回归1999年来算的话,1999+50,正好是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当然,虽然法律是这样写了,但港澳回归50年之后,是不是真的回到社会主义的怀抱,一切尚未发生,一切就未知,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想必不出意外活到那时候是完全没问题的,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等待见证历史吧!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港澳的回归(切换PPT)。香港是1997年回归的,但并不是说中国一提,英国就立马同意了,在1997之前,中英两国也经历了长期的磋商与协谈。(念PPT)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开启会谈,1984年 《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 香港才正式回归。澳门也是一样的,1987年发表了《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 澳门才正式回归。
师: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同学们,看教材回答我。
生:(回答略)。
师:对,教材172页第一段最后一句话,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师:看完港澳的回归,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切换PPT)PPT上我已经列出了自1979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时间节点以及历史事件,大家看一下,可以自己在教材用小序号把这些事件标出来。(停顿一会让学生看PPT)
师: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内容就到此结束了。(切换PPT,念)学完本课,同学们知道,邓小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了吗?
师:香港回归是1997年7月1日,但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终究没能亲眼看到港澳回归的这一幕,(切换PPT),于1997年2月19日,辞世。伟人已逝,国家如斯,致敬!!!
3、探究与升华
在授课的最后,引领学生感受一代伟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向伟人致敬!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周末回家向身边的长辈询问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六、【板书设计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