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组 姓名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的基本内容。 历史解释: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及特点。 家国情怀:树立对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自信。
【新课预习】
一、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1.基础落实: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完成下表。
时期 制度 方式 标准 影响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至宋元
明清
2.先秦:从世官制到荐举功劳制
活动1:你是如何理解世官制的?世官制为何被荐举功劳制取代?能否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功劳制?
世官制:
原因:
举例:
3.汉代:察举制
材料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
活动2:据教材和上述材料,请你解释“察举制”。(包括含义及作用)
含义:
作用: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活动3:结合产生背景及实施情况,简要评价九品中正制。
背景:
实施情况:
评价:(1)积极:
(2)消极:
4.隋唐至两宋:科举制的确立与完善
材料二: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四: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五:(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活动4:据教材和上述材料,分析科举制确立的背景,思考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
背景:
原因:
活动5: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元明清:科举制的繁荣与衰落
活动6: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繁荣与衰落的主要表现。
繁荣表现:
衰落表现:
活动7:思考下图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什么趋势?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
实质:
) (
趋势:
)
二、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时期 制度 考核时间 考核机构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考核对象 考核结果
秦汉
隋唐 两宋
明
清
1.基础落实:据教材叙述完成下表。
2.合作探究:归纳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总趋势。
三、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1.基础落实:据教材叙述完成下表。
秦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中央
地方
2.合作探究: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材料六: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刑官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设提刑按察使司等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特点:
评价:(1)积极:
(2)消极:
课堂小结
检测练习
1.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2.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 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课后巩固】《练透》1—16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