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30 07: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上历史的开篇之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章。十九世纪上半叶,结束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列强为了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不断殖民扩张、倾销商品,与闭关锁国的腐朽清王朝产生矛盾,进而引发战争。本课主要讲述了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和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的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是近代百年屈辱的起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接受一年历史教学的情况下,已经能对历史史实与史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但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形象性,抽象总结归纳历史逻辑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该在图文结合、趣味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理解鸦片战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唯物史观) 2.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图文结合学习鸦片战争的整个时空过程。(时空观念) 3.能够分析并运用史料解释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概念有初步了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学习并记忆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基本史实,感受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
五、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本课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鸦片泛滥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追逐利益的对比图片,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中国禁止鸦片贩卖,失去利益的英国会如何抉择? 图文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
一、战之原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戒烟 (一)鸦片走私 出示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 欧美各国纷纷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过剩和市场狭小的矛盾。….新兴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工业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其中英国由于引导了工业革命而独占鳌头,成为“日不落帝国”。
—— 杨丽红《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 《粤海关志》卷 材料三: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只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
——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一下,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中英两方对外贸易的什么特征?试着总结一下。 师:当时的清朝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英国会心甘情愿赔本亏钱吗?对,不会,那么他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敛钱呢?同学们说的没错,就是罪恶的走私鸦片。 出示图片:罪恶的鸦片膏 出示材料: 材料四:1808-1856年间, 大约有3. 68亿白银流出国外,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货币危机。白银外流使整个中国都陷入了贫困。
—林满红《银线: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五:请君莫畏大炮子, 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 《炮子谣》 材料六:迨(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奏稿》 师:鸦片的罪恶可见一斑,请同学们联系课文阅读材料,归纳鸦片的严重危害。 (二)林则徐禁烟 出示图片:林则徐 师:在危难当头,民族英雄林则徐站了出来,毅然在虎门销毁鸦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起和老师填写虎门销烟的基本内容。 出示材料: 材料七:斯战也,我国统称鸦片战争,盖以其由于缴交鸦片而起。外国历史学者则言其原因复杂,林则徐之强缴鸦片,只其导火线耳....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八: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些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刘存宽《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
师:请大家阅读材料,分析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锻炼学生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与学生互动,同时连接子目,增强逻辑 图文结合,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互动 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二、战之过程: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战争第一阶段 出示图片:战争第一阶段立体地图 师:请同学们顺着老师的指引阅读地图。 出示图片:关天培 师:关天培在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身先士卒,英勇牺牲,是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三元里人民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他们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值得我们铭记。
战争第二阶段 出示图片:战争第二阶段立体地图、陈化成 师:现在我们来跟着地图指引了解战争的第二阶段,也是结束阶段。 师:清政府在南京的妥协和签约宣告了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结束,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鸦片战争为何会失败? 出示表格: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全方面对比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全方位对比清末与英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清末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落后。而事实上, 全面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立体地图,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理解,更加直观。 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立体地图,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理解,更加直观。 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历史解释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归纳历史逻辑的能力 表格对比更加直观,加强学生理解
三、战之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的签订 师生填写表格 师:鸦片战争战败的结果就是签订了《南京条约》。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和老师一起填写《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 出示表格:同一时期的其他不平等条约 师:鸦片战争的胜利在事实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纷纷涌上,抢夺中国的市场和原料,攫取特权,因此在这一时期又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在攫取特权。 深远影响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深远影响? 师:鸦片战争最深远的影响就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术语什么意思?是一半一半吗?其实,半殖民地是从政治地位方面来看,中国形式上还有清政府,而事实上已经被外国侵略殖民了;而半封建是从经济发展的方面来说,中国虽然还以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主导,但已经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向近代化发展了。 师:总结起来,鸦片战争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相信同学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了。 教师讲解,掌握基础知识。师生填写表格,加强互动。 连接子目,增强逻辑 教师讲解,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印象 思维导图加强学生总结理解能力
课堂巩固 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
“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A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3·甘肃陇南·统考中考真题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D )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
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B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
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位官员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孙中山 D.陈独秀
统考中考真题 增强实战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