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五四运动
学科年级: 历史学科八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此课题来源于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的扩大(“三罢斗争”和五四运动的重大胜利);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全面贯彻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充分论述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纲要求: Ⅱ级: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Ⅲ级: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让学生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发展(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工人阶级壮大,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来解释)。 时空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物在时空环境中会变化发展(通过五四运动前后阶段中心和主力转移来说明);让学生认识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在“五四运动的意义”部分来说明)。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史料,利用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王复生经历”相关史料来培养)。 历史解释:让学生知道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概念。 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和五四精神(通过介绍五四运动过程和王复生经历来培育),让学生形成珍惜青春,有所作为,报效国家的观念(通过“用青春向祖国告白”活动培养)。 教学重难点和兴趣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什么说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兴趣点:五四运动的口号、王复生的人生经历、昆明的五四记忆、楚图南的题词。 教学立意和线索:以“用青春向祖国告白”为角度来进行教学立意,以“五四运动过程”和“王复生人生经历”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氛围:沉重悲痛→激动兴奋→感动自豪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此次上课在云大附中初二(11)班。云大附中是昆明市重点中学,学生知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多。但八年级学生对史料分析利用,对历史事物的思辨能力还需培养。所以我们的教学在重基础、重后进生、保证及格率基础上,补充了地方史、党史的内容,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历史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 2、介绍课题、课标; 3、介绍王复生。 学生听《中国共青团团歌》,听老师讲述课题和课标,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了解王复生的经历,开始思考五四运动这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通过《中国共青团团歌》营造历史教学氛围;介绍课题课标,告诉学生学习重点;介绍王复生,引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时代悲歌——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钟) 1、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人民的抗议怒火。 讲述五四运动前期的过程: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口号和要求、游行路线、火烧赵家楼、学生被捕。 展示王复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事迹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史料。 总结五四运动前期情况:中心、主力和形式。 5、讲述五四运动发生后各方面的反应,因为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 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五四运动扩大开来。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图片,了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的情况;思考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图片,了解五四运动前期的情况,包括五四运动时间、地点、口号、要求、路线和结果;齐读五四运动口号,感受当时学生情绪。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了解王复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事迹,回答“王复生是如何参与五四运动”这一问题。 学生填表,总结五四运动前期的情况。 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后各方的反应,知道五四运动扩大的原因。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培养历史思辨能力;激发爱国情怀。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前期基本情况;通过齐读口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补充地方史和党史内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知识小结,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发展,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三、抗争壮歌——五四运动的扩大(10分钟) 1、展示全国响应五四运动发展地图,讲述五四运动在全国扩大的情况。 讲述五四运动后期“三罢斗争”的情况,展示全国人民觉醒抗争。 展示王复生给王德三传递五四运动消息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昆明地区五四时期的抗争史料。 讲述五四运动的重大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惩处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总结五四运动后期情况:形式、主力和中心,特别强调主力变为工人,中心变为上海。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地图,了解五四运动在全国扩大的情况。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图片,了解“三罢斗争”的情况,认识五四运动后期全民族觉醒抗争。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图片,了解五四运动在云南的发展情况,认识到五四运动的广泛性和彻底性。 学生通过相关文字和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重大胜利。 学生填表,总结五四运动后期的相关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后期主力和中心的变化,认识到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发展。 增加地方史内容,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史料,利用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发展。感受五四运动胜利的激动之情。 检测所学知识;通过地图,培养时空观念;认识到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历史唯物主义。
四、青春凯歌——五四运动的意义(15分钟) 1、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展示王复生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讲述王复生牺牲的情况,展示王复生烈士墓和纪念烈士的题词。展示1949和2019中国的变化。 组织“用青春向祖国告白”的讨论,让学生谈一谈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和自己如何来爱国。 5、展示习主席的讲话和“青春万岁,祖国万岁”,总结五四运动。同时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阅读三段相关史料,通过分析史料和听老师讲解,认识到五四运动的性质,同时认识到最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 学生阅读王复生相关史料,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地方。 学生了解王复生烈士最后的人生经历,观看烈士墓照片和烈士纪念题词。 学生讨论,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如何来爱国两个话题。 学生听老师对五四运动的总结,观看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上对青年的勉励话语。 培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补充地方史内容,培养家国情怀;解释新民主主主义革命历史概念,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进一步了解王复生烈士,加强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培养家国情怀。 探究五四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思考青春的意义。 激发爱国情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回味着五四运动精神结束课堂。
五、教学策略选择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地图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 3、图片教学法 4、人物教学法 5、讨论教学法 观察地图上五四运动在全国扩大的情况;观察地图上五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根据老师提问,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利用材料论证回答问题。 观察“五四运动”绘画和“三罢斗争”中学生、工人和商人防抗的画面,得出历史信息。 了解王复生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事迹。 讨论“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如何来爱国”、“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等话题。 培养时空观念 培养阅读、分析、使用史料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培养史料(图片史料)实证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增加地方史知识。 培养历史表达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中,在课件上有一些练习题,如“连连看”、“学练结合”,对刚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2、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史料过程中,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3、学案上有巩固提高部分,通过选择题和材料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 王复生 时代悲歌(原因和爆发) 出生云岭 抗争壮歌(扩大和胜利) 北大求学 青春凯歌(意义和精神) 五四先锋 传播马列 入党求真 投身革命 长眠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