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共分三个子目,分别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三个目录环环相扣,衔接性很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情分析】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
为了适应数字化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利用问卷星软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史料,展开问题的研究。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学习在知识层面、理解能力都不强,但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学生提供的史料,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变老师讲为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性质及意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2、通过阅读历史教材,网上搜索资源等方式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能力。
3、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对五四运动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
4、观看视频、书写青春誓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感悟五四“新青年”在民族危机中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
【技术支持】华为智慧云平台、问卷星、12学、微视频、ppt、扫描仪投影、在线百度百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候课 播放视频《五四运动——错位时空》,今夕对比,引发学生对旧中国人民生活困苦和新中国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历史思考。 观看视频 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五四运动前的国情,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采用视频动画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五四运动距离学生比较远,教师利用华为智慧云平台,剪辑和制作视频,利用精短视频介绍五四青年,激发学生对人生和青春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年?请看一看他们的青春,百年前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好的回答。他们的青春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却在史册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节课让我们走进时代新声——五四运动 新希望,新性质,新觉醒,新主力,新精神,五四运动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年,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课的主题。
课前活动展示 1、打开问卷星,展示收集的待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问卷中选择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搜集历史材料解读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预设答案: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五四爆发初印象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有8块汉白玉浮雕,其中一幅就是五四运动,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五四运动爆发的知识卡片?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五四运动的基础史实?时间、地点、主力、斗争方式。 学生展示,分析数据。 根据教师引导回答问题 根据教师引导回答问题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问卷的被调查者,也是问卷的解读者,对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历史解释的体现。 结合问卷星的调查结果,培养学生甄别史料,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华为智慧云随机点名方式,随机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
新希望 教师过渡: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1919年5月的同学们为什么不在学校上课而要进行示威游行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 新希望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会议。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和平条款十四条”,高唱反对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等,吸引了很多人,“公理战胜强权”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人们以为可以从巴黎和会上争得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平等地位了。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教师设问:67.24%的同学想知道一战后国人的新希望是什么?依据材料,哪位同学用画板展示? 教师设问:公理能战胜强权吗?请看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遭遇。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中国代表首先向和会提出取消各国在华的七项特权……又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两项提案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之内,不予以讨论。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了。(山东是战败国德国的势力范围)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教师设问: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是什么?结果如何?剩下的希望是什么?实现了吗? 教师过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帝国主义更是靠不住,要争取国家利益,必须靠国人自己!当希望落为失望,学生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 视频展示:五四前夜和天安门示威游行片段。 教师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提出怎样的口号? 过渡: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手持标语,向北京政府表达自己的爱国主张。问卷中48.28%的学生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为什么在北京大学的学生中爆发?哪位同学阐述你的观点? 材料: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过渡: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正是对民主和科学付诸行动,它不同于以往的是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章 新性质 学生分析问题,分享答案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史料,解决问题。 跟着老师进入历史情境 学生回答问题 采用问卷星的问题,环环相扣,启发学生思维。 利用画板功能,学生标注关键词,表达自己的观点。 利用动画剪辑功能,截取视频,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依据问卷调查的问题,课堂实施解决。
新性质 教师过渡: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的罗家伦亲笔起草了一份传单。哪位同学可以读出他对祖国人民的呐喊! 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设问:你从传单中发现五四运动与之前救亡图存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材料: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 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爱国运动。这种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人教版教材 合作探究:问卷中37.93%的同学提出问题:当时北京政府面对学生的请求对内对外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5月7日大总统令:本月四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倘再有借名纠众,扰乱秩序,不服弹压者,著即依法逮捕惩办,勿稍疏弛。此令。——《北洋政府公报》 材料:日、美、英、法等国驻华公使,联合向北京政府施加压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发出警告,催促加紧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北京政府于6月1日连下两道命令。第一道公然为三个卖国贼辩解,说这三个人在外交、财政任内,“各能尽维持补救之力,案版俱在,无难复按”。第二道再次诬蔑学生爱国行动是“纵火伤人”“举动越规”,宣布查禁学生联合会、义勇队,并令学生即日上课。——《中国现代史》 材料: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过渡:学生被逮捕的消息传出,爱国热潮迅速席卷全国,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 新觉醒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史料。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学生找一找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取长补短。回答教师问题 对内镇压,对外卖国 运用华为智慧云的放大镜功能,处理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其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讨得出结论。其二对小组合作提出时间要求、合作任务和奖励办法。第三合作学习中为明确时间采用计时器功能,使学生明确时间界限,集中精力迅速组织学习。第四利用华为云平台交流展示后,教师根据小组合作规则给各小组加分,课程结束时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奖励。本环节主要利用12学、华为云平台、计时器、小组加分等功能有效组织小组合作,提高成员参与度和积极性,推动了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
新觉醒 材料一:在上海,日本资本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厂的男女工六千人,在6月5日率先罢工,……上海罢工总人数有六、七万人之多……----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 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思考:学生罢工得到哪些社会阶层的声援? 为什么在上海掀起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出示图片,运用放大镜找一找新觉醒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解读“二十一条” 出示图片: 出示:课前预习检测中,学生出错多的体现各界联合的问题,统一讲解。 过渡: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新觉醒,离不开工学商界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工人阶级成为了斗争的主力。 让我们走进第四篇章 新主力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的新觉醒,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学生回答 学生突破了难点 运用华为智慧云的放大镜,使后排同学能够看清多媒体上的信息,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运用华为智慧云的电子书,直接搜索百度百科“二十一条”,调出视频,形象生动解说中国主权的沦丧。 采用华为智慧云平台开展课前预习检测,根据检测呈现结果诊断预习情况。
新主力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课前12学上推送了五四运动的资料,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请优秀同学简介自己整理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斗争的史实。 出示:课前预习检测中,学生出错多的体现工人阶级为主力的难点,统一讲解。 材料: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课前12学上推送了五四运动的资料,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请优秀同学简介自己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史实。 教师出示拓展资料,指出除了马克思主义各派新思潮竞起,可见,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特征? 动态出示: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以新希望,新性质,新觉醒,新主力,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堂测试: 利用华为云平台作业功能进行测试。 过渡: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让我们一起走进 第五篇章 新精神
利用华智慧云平台共同观看优秀同学的思维导图。 利用华为云平台作业功能进行测试。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学生完成,并按组扫描。 本环节采用两种技术平台12学和华为智慧云。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学生预习并绘制本课思维导图。上传作业至12学平台,教师批阅掌握基本情况,选择优秀学生课上利用华为智慧云平台拍照上传,实时投影进行展示交流。使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情况下有目标的选择,实现有效展示交流,提升学生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将电子资源包发送到12学平台,学生课前有选择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资源的丰富使学生能更深入的参与讨论,可获取的资料更多,实现有效小组合作,有利于锻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深度互动。 探究结束后,利用华为云平台学生上台展示交流合作研讨的成果,学生实时的分析与交流,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课上采用华为云平台作业功能进行检测。当堂扫描,及时出检测结果,观察本节课学习效果。依据平台得出的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学生个体的不足,选出错误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达到精准施教。
新精神 探究五四精神 出示材料: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教师引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播放视频《时代青年说》将课前学生的青春誓言做成弹幕。 教师小结:重温五四历史波澜壮阔,回眸五四精神,让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五四运动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时代在发展,信念永不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当代青年是如何传承五四精神的。新的的时代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我们青年学生要怎么做? 五四运动虽历经百年,但信念永不灭。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践行五四精神,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五四运动更多的收获,欢迎同学们在12学校内动态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感受五四精神,再次书写青春宣言。 课后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前收集的青春誓言做成弹幕,结合视频《时代青年说》感受新时代年轻人对五四精神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利用12学的动态分享,提供一个校内的知识分享空间,思想碰撞中获得新知。
教学反思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突破: 课前,通过问卷星调查待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把握了学情,实时抓住学生兴趣;12学平台向学生推送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背景,并运用华为智慧云预习测试,找到学生知识薄弱环节,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 课中,用调查到的问题展开问题链的环环设问,运用随机,计时,投影,放大等功能解决传统课堂上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展示推送资源的史实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微视频的剪辑方便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动态字幕的出现,收集了课前学生的青春誓言,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12学动态展示五四运动学习成果和感悟。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课堂,打造有历史感的课堂,让技术为历史课堂服务,还需要继续探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