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观察的范围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课本第34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大家还记得《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吗?诗中哪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楼的感受?
2.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需要“更上一层楼”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二、新课讲授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课件出示情景图:一棵大树,树旁有一面墙,墙里有一棵桃树,桃树周围是落下的桃子)。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利用情境、质疑问难。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是哪一点吗?(闪显从A点到A’点这条虚线),指名学生回答。
(2)为什么会是A’点?
(3)小猴在A处时,还可以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指名学生回答。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 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C’。(画一画)教师巡视。
(2)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草图。
(3)小组讨论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议一议: ①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 。
②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 。
(4)全班交流
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的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小结,我们在判断小猴观察的范围时要注意:
将小猴眼睛看作数学中的“点”。
确定遮挡物的“有效点”。
将视线看作数学中的“线”。
将观察的范围看作数中的“区域”。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 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第1题:画一画,再交流。
第2题: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题中所提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4题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四、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过程,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
2.小结: 观察时,要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观察者的眼睛经过障碍物找到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的范围也在变化。
五、作业布置
1.课本35页“练一练”1-4 题
2.完成练习册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