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9 19:35: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唐诗三首》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
一、基础积累
)
1.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⑴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赏析相关的古诗句。
⑴请分析《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选角度,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分析《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干的提示,分析有关诗歌的主旨。
⑴请简要概括《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干的提示,完成下面三小题。
⑴《石壕吏》的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
)
(一)阅读《卖炭翁》一诗,完成第5~6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6.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词,完成7~8题。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7.《观刈麦》的最后说“念此私自愧”,这里的“此”指什么?为什么“自愧”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炎炎烈日下的割麦人为什么“力尽不知热”,还要“惜”夏日长?同样,卖炭翁为什么“身上衣正单”,却还“心忧炭贱愿天寒”?试分析他们的矛盾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一、基础积累
)
1.【答案】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⑵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⑶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⑷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⑸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解析:本题全都是理解性默写,解答时,要认真读题干,从题干中找到相关提示性信息,再根据信息选择相对应的诗句来完成,切忌“张冠李戴”,也不能有错别字,更不能有加减字的情况,符合要求即可。
2.【答案】⑴这两句诗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⑵这三句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⑶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的要求来赏析诗句,有的有明确赏析提示,有的是自选角度,根据不同提示赏析,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答案】⑴本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⑵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⑶“宫市”掠夺的本质(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题目,解答时,要联系诗词的主旨做分析,结合相关内容,如写景等,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4.【答案】⑴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⑵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⑶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解析:本题是赏析诗歌写作特色的题目,解答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信息,从诗词内容的显著特色,如侧重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虑并组织语言,结合相关具体内容来表述,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
二、阅读理解
)
5.【答案D(解析: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6.【答案】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解答这题,围绕看似矛盾但不失情理来组织语言,紧扣“忧”和“愿”的具体内容思考并组织答案,意对即可。
7.【答案】诗人将自己与穷苦人民进行比较,他们卖光了田地缴税收,只有拾麦充饥,而自己从未劳动,享受官俸,还年有余量。这里的“此”便指这些内容。诗人想起这些就感到内心有愧,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解答这题,可结合“家田输税尽……尽日不能忘”这段内容来思考,紧扣“输税尽”和“自愧”来组织语言,意思对即可。
8.【答案】这里“惜”字用得好,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惜”时,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二是“惜”粮,天气炎热,白天又长,人们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同此。
解析:解答这题,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主旨,紧扣“惜”和“忧”的具体内容做分析,围绕看似矛盾但不失情理来组织语言,意思对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