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作业(第二课时)(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短文两篇》作业(第二课时)(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9 20: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短文两篇》节选,完成第1~4题。
【甲】谈读书(节选)
弗朗西斯·培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甲】段中画横线的一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乙】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甲】段文字可看出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段里提到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了,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都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来说理的,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一、(2021·山西省)阅读《读书的用处》一文,完成第5.6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有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说:“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有用!”
老农夫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
。“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夫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5.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 1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湖南邵阳市)阅读下面这篇选文,完成第7~10题。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⑤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
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⑨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⑩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8日,有删改)
7.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轻”阅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文,完成第11~14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1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1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5.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请大家列举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中的两篇文章谈的都是读书。你能介绍一则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请你用一段话介绍给大家。(字数:20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仿照示例,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示例:《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比较阅读
1.【答案】【甲】段中画横线的一段文字的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论证方法是: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乙】段文字集中论述了: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解析】【甲】段中画横线的一段文字的观点在最后——“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后归纳观点,可知运用的是归纳论证法;从【乙】段文字中“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可知这段文字论述的观点。)
2.【答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解析】【甲】段文字的前半段论述了读书有塑造人物性格的功效;后半段论述了读书可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3.【答案】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解析】从【乙】段中“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可知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的原因。)
4.【答案】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解析】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但无论赞同哪种,都要说明理由。)
类文阅读
5.【答案】原来黑乎乎的煤炭篮子,已经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解析】根据上文提到的这个篮子是“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所以篮子表面肯定会是黑乎乎的。经过小 孙子多次去用篮子盛水,篮子肯定会被水冲刷干净,所以补写的内容就是“原来黑乎乎 的煤炭篮子,已经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6.【答案】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提升智慧。文中爷爷通过用篮子打水的方式,让小孙子 认识到阅读时不要只看重结果,而是要享受反复阅读对心灵的净化作用。起初在读《骆 驼祥子》时,我认为虎妞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在我多次阅读之后,我发现她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追求,对幸福生活有憧憬的可怜女人。所以,我意识到,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简单地判断好坏,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理解人物,才能得出更加客观 的结论。
【解析】这个文段的核心就是在谈“读书的作用”——核心观点是:阅读时不要太看重结果,而是要反复阅读,享受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净化心灵。所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时,可以谈自己平时是怎么读书的?读书的收获是什么?而且要注意组织答案时要逻辑严密, 结构可以是总—分结构:即先表明观点,再加以阐述(结合文本、生活)。
7.【答案】“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解析】(1)本文的标题本身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一段首句中也概括提出了中心论点。
8.【答案】对比论证,将过去读纸质书籍与现在的电子阅读对比,突出的论证了“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或“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使阅读的选择更加个性、更加多元”。
【解析】本句将“翰墨书香”的阅读方式和“电子触屏”的阅读方式进行对比,强调了时代不同,社会与科技进步,会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9.【答案】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及“轻”阅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什么是轻阅读,接着论述“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的原因,并强调无论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最后引用古诗名句强调读书使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得出结论: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解析】本文第①段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并指出“轻”阅读意义: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第②段由人们读书变“轻”的感觉引出什么是“轻阅读”,③至⑤段从载体场景、方式分析关于“轻”阅读的表现;⑥至⑩段运用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具体论述“轻”阅读的意义,并强调无论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最后引用三组古诗突出读书的作用并得出结论。
10.【答案的】“轻”阅读指的是指尖上的轻便而轻灵的电子阅读,“轻”阅读更有助于读者更快捷的获得有分量的优质的阅读内容。“轻”阅读能让人生底蕴变得厚重,能使心灵丰富强大,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解析】第③—⑤段写“轻”阅读的表现: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第⑧段写“‘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第⑨写段中写“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11.【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
【解析】标题只要是完整的观点表达,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12.【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解析】②③④段的首句显然为文章的分论点,便是论证的内容,直接摘用即可。
13.【答案】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解析】画线句子,在以“金圣叹”在读《水浒传》时写的批注,而著《红楼梦》是事例论证本段分论点;而“犹如”一词领起的句子,则提示是比喻论证方法。
14(1)【答案】(1)摘录 编写 增改
(2)【答案】(2)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
【解析】(1)题,在第③段中很容易筛选出合适的词语。(2)题,第⑤段首句“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便是对答案的提示,直接将其后的两个方面或摘引或概括即可。
拓展延伸
15.【答案】示例:(1)尽信书不如不读书。(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3)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6.【答案】示例: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解析】只要是名人读书的故事,写清楚读书的情形即可。如果故事中有好的读书方法,分享给大家更好。)
17.【答案】示例:“读书的态度——推敲细思”,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够。书是读了不少,可都是囫囵吞枣,结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而又两手空空,岂不痛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