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下来。
2.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形成保护声带器官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吸管、多媒体课件、锣、竖笛,记录单等。
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一份小米和1个装有水的量杯、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1.小组编号,分工: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
2.强调纪律,上课回答问题和汇报时声音洪亮。
一、聚焦:导入新课(2分钟)
1.实物展示,这是一根吸管,吹一下提问能听到声音吗?这是一根听话的吸管,我想让它发出声音,它就可以,你信不?演示。都听到了吗?
2.提问:除了刚刚大家听到的吸管的声音。现在我们能听到哪些声音?
3.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关于声音你特别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板书)
4.知识来源于提问,同学们都很爱思考,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7分钟)
活动:研究多种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钢尺、音叉、学生活动记录单]
1.提问:你觉得声音可能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举手发言。
(你的回答很有创造性,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你很会动脑筋)
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2.要研究声音的产生,就得观察声音,要想办法利用材料制造一些声音出来。为了让我们制造的声音发出来让大家听到成为活动的主角,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的?生:要安静,轻声交流。板书:保持安静 嘘,那我们约好接下去的活动中都用只有组里能听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与讨论好吗?(轻声)待会我们看看那个小组最讲信用啦。
3.出示橡皮筋、钢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我们今天这节课先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橡皮筋和钢尺来研究,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分钟。
汇报:3、4位同学回答。
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由于时间有限,那我们约好先按刚才大家讨论的一部分方法去制造声音。板书贴,一一演示。让皮筋发出声音:拉伸皮筋(不放手不弹,错误示范)、按压皮筋、轻轻弹拨皮筋;让钢尺发出声音: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边缘用书或者手压紧,我们要听的就是钢尺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面)、放桌面从上往下按压、轻轻将两端往下弯;
4.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种材料,这是音叉:音叉是一种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发声仪器。当我们的钢琴需要校准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了。怎么使用呢?我们手握住音叉柄,用橡胶槌轻轻敲击它的上端侧面就会发出声音。(不能敲最上面)板书贴敲击法
5.接下来我们就要用这三种材料制造声音寻找声音产生的原因,先来看实验要求:
按顺序用多种方式对物体进行用力,比较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运动状态;(大家重点要观察的是物体发声时的运动状态)将物体发声时的运动状态用文字或简单图示的方法及时、如实地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中;
讲解记录单填法:我们来看看活动记录单如何填写,我们来看看研究让橡皮筋发声的活动,拉伸、按压、弹拨,描述皮筋的运动状态(写出运动方式或者画出运动轨迹)我们先完成实验一也就是皮筋和钢尺的观察和记录后,请大家举手示意老师分为各小组分发音叉再进行实验二的活动。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特别提醒:有序造声,分工合作,轻声交流,及时记录;(等下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活动起来最安静、最有序、最高效、最团结))
▲我们的约定:鼓声响活动结束,整理好材料。
5.学生活动(8-10分钟)
(反馈巡视情况,刚才老师观察到XX小组在活动中安静有序,合作默契、记录及时。)
三、研讨(17分钟)
1.学生交流汇报(两个小组)
请汇报员上台对照记录单汇报实验一的观察结果,物体运动状态可借助手势辅助讲解。(汇报评价,你的表达清晰流畅;你们有个优秀的记录员,记录详细,字迹工整;老师很欣赏你们小组实事求是的态度;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么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了不起的发现!)
2.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我们发现并不是每种情况都能发出声音。什么情况能发出声音?什么情况不能发出声音?我们用拨的时候,钢尺和皮筋运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慢动作)
3.归纳: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抖动、哆嗦,在震动等。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你能说说振动是什么样的吗?(概念出示:物体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用手势模拟一下物体振动时的运动状态。
4.刚才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有没有在振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敲击音叉的观察结果,(投影一个组的记录单)这是第X小组的记录,别的小组有什么发现?(两个组,站着说)
实物投影演示:音叉到底有没有在振动?我们用手触摸感知到了,但是我们的肉眼看振动明显吗?那我们把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看看,观察到什么?有相同发现的请举手。说明了什么?
敲击音叉迅速握紧音叉,音叉为什么没有声音了?这是什么原因?
5.这是老师刚才敲的军鼓,请一位同学上来和我玩个游戏,我敲你立马按住鼓面。为什么他一按压,声音马上就没有了?鼓面的振动看起来明显吗?振动不明显,有什么办法可以看见鼓面在振动?实物投影:我们把小米放上去再敲一敲试试。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6.通过以上几个物体的观察你有没有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什么秘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不明显,用肉眼观察不到。(板书贴: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7.一分钟活动:请你尝试用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并向同桌描述该声音产生的原因。
汇报,哪位同学能在全班面前制造一个声音并向大家描述是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家真棒,能够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
8.老师也来制造一个声音,出示竖笛,吹两句,问:吹竖笛时是什么在振动?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竖笛的发声原理:(PPT呈现,播放录音)竖笛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笛管内的空气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看来,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
9.夏天来了,蚊子在我们耳边嗡嗡作响,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生举手回答。蚊子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那为什么蝴蝶翅膀振动的时候我们听不到声音呢?生举手回答。观看蝴蝶振动翅膀的视频。看来,有的声音我们人类是无法听见的。
10.我们人讲话的时候是身体什么部分在振动?介绍声带。讲解: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手轻触喉部,体验: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带是我们重要的发声器官,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要好好保护,科学用嗓。
四、小结与拓展(4分钟)
1.今天我们制造了多种声音,观察了多种物体的发声状态,你能把我们今天的发现概括一下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2.刚才这根吸管它悄悄告诉我,大家能制造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它也可以。我们一起听一下?演示:把吸管笛子边吹边剪短。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这么有趣的吸管笛子?回到班级后老师会把制作秘诀传授给你,请大家课后回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声音在剪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呢?
【板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图)
橡皮筋 拉伸
按压 重复地往返运动 振动 产生声音
弹拨 振动停止 声音停止
钢尺 拨动
按压
弯一弯 保持安静
音叉 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