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30 08: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科学 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 设计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验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推测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人体各个呼吸器官间的协同工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结构图、呼吸模拟器
两融三创具体 应用与体现 应用全景课堂中画板,让学生自主完成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的学习
教学过程
暖场介绍,小组划分,憋气游戏 聚焦 师问:刚刚我们憋气憋到最后你是什么感觉? 学生:窒息。难受(为什么不呼吸会让我们很难受呢?) 呼吸对我们重不重要啊? 出示课题(那今天我们就来感受我们的呼吸) 探索 活动一:呼吸器官的学习 师:我们先一起来做几次深呼吸好好的感受一下吧。 师:刚刚我们完成了几次呼吸?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怎么样算一次呼吸呢? 师:那你知道刚刚我们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呢? 生说师板贴 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还是缺少了几个,他们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下,看视频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到底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2:这些器官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 有没有同学来将参与呼吸的器官完整的说一遍。板贴完整 那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一会请同学们花3分钟的时间在全景课堂任务一中将器官摆放好,最后分享班级圈。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1:在全景课堂任务1的画板中打开,点击移动按钮才可以移动器官。2: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本页按钮才可以分享到班级圈。3:如果时间有剩余,可以看别的同学的分享,或者对某个器官特别感兴趣可以查阅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课外资料。 找一个错误的分享。生自己修正,小结 师::摆好人体图,现在你可以说说吸气时气体进入人体的顺序吗?你可以用空气从XX进入依次经过XXXXX最后到达了XX的句式回答。板贴 师::那呼气的顺序呢 活动二:感受我们的呼吸 情景:老师遇到了麻烦,请同学们来帮我判断下,是将狗狗送去医院还是已经死亡没有救了。 师::你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的? 小结:会动有起伏所以狗狗还在呼吸 师::那我们人呢?呼吸时身体会有变化吗?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发生变化?你感受过吗? 小结:看来有部分同学没有感受过,感受过的同学好像结果不一样 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要求,讲解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放在胸部,深呼吸感受胸部和腹部的变化。一边做一边思考,出示表格。(活动2分钟) 通过分享圈的分享,看来大家的意见还是没有一致,可能我们在感受时没有背挺直,或者将吸气呼气弄混了,那老师这边有一个呼吸的视频,我们用眼睛再来看看 观看视频,初步达成共识。 吸气时:胸廓扩张(变大),腹部收缩。 呼气时:胸廓收缩(变小),腹部扩张。 那胸部和腹部我们是如何划分的呢?我们身体当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它叫做膈肌,膈肌将胸部与腹部分割开来。同学们想不想来看一下。 活动三:模拟人体的呼吸 出示视频要求:哪个是膈肌?它在吸气和呼气时是如何变化的? ppt出示呼吸GIF 板贴膈肌情况 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现代化设备做出来的视频,那以前科技没这么发达的时候,科学家又是怎么研究的呢? 今天陆老师把研究的装置带来了。(出示图片)科学家就是用这个装置来模拟人体呼吸的,那你知道模拟器的各个部分分别模拟了人体哪个位置吗? 装置下发后,请同学们自行探究模拟了人体的呼吸。 生汇报,明确使用方法,问膈肌在呼吸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三、研讨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在呼吸时气体的路线和人体对应的变化吗? 师引导出吸气时空气由鼻或口进入气管-支气管,再到肺,肺部变大,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交换后的气体由肺部到支气管气管再由鼻或口呼出,肺变小胸部收缩腹部扩张 2.浅谈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病是那个部位发生了炎症。 设计意图
认识到呼吸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明确一呼一吸为呼吸 前概念的暴露 呼吸器官的学习 通过体验,明确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情况,改正错误前概念 明确呼吸时肺部和膈肌的变化情况 模拟呼吸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