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9 19: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姓名: 组别:
一、读读拼音,写汉字。
bāo lěi( )转眼变成了鲜花,石头雨后长出了tái xiǎn( ),稻秧长,gān zhe( )长,山长,河长,pù bù( )也长......夏天,万物生长就是这么迅速。
下雨了。我就能穿上长这两只袖xiù tǒng( )的雨衣,在雨中fēng kuáng( )地奔跑。,bèng zhe( )跳着,快活自在,再也不用担心雨水打湿衣服了。
二、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菜畦(xí) 铁轨(guǐ) 痱子(fèi) 窸窸窣窣(sū)
B 嘟囔(nǎng) 焖饭(mèn) 腥味(xīng) 谚语(yàn)
C 缝隙(fèng) 缩回(suō) 嘴唇(chún) 瞟一眼(piāo)
D 玛瑙(nǎo) 烹调(pēng) 山坳(ào) 皱纹(zhòu)
三、辨字组词
蓬( ) 增( ) 嚷( ) 桨( ) 暄( ) 瀑( )
篷( ) 憎( ) 镶( ) 浆( ) 喧( ) 曝( )
四、词语理解运用。
1. 在括号里天上表示“看”的词语。
①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 )着。
② 我醒来时,白昼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
③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④ 三十万群众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2. 用“ABB”式的词语填空
① 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是( )看得见的长。
② 太阳晒得柏油路( )的。
③ 傍晚,校园里( )的,晚风中飘来( )的桂花香。
④ 先前天空还是瓦蓝瓦蓝的,( )的太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起风了,几朵( )
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遮住了。
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我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B.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期间,耿爽并不回避尖锐问题。
C.鲁迅用尖锐的杂文揭穿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黑暗。
D.忠言逆耳,同学们的批评听起来尖锐了些,但对你改正缺点是有好处的。
五、句子运用
1.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温暖的春意。(缩句)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为反问句)
我打开一看,是淡绿色的、透明的一件新雨衣。(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妈妈焖上米饭,说:“我什么时候给你说过要炖肉?”(改为转述句)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莎啦啦地响。(改为拟人句)
6. 别人的意见,不完全正确,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加上合适的)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避免不发生错误。
B.同学们及时讨论并认真听取了校长的回报。
C.积雪经过环卫工人一天的清理,终于使道路恢复了通畅。
D.他很小的时候就对数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B.雨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C.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D.甜丝丝的雨点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9.下列句子词序调整后,句子意思有变化的一项是( )
A.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夏天。
B.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我今天不特别特别累。
C. 他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他们起劲地跳跃。
D. 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几个雨点儿真的落上了头顶上。
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特殊含义 C 表示着重强调 D 表示讽刺或否定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
俗话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
晚上,爸爸的钥匙响过一连串的“交响乐”后,来到我身边。( )
七、文本积累
1.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 ”这句话描绘了 这一自然现象。课文依次描写了 的成长 的成长和 的成长。告诉我们“人也是一样的,要
,赶热天, 地长。
2. 草长, 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起来。 长, 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 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 。俗话说:“ ,不热不大。”
3. 《盼》一文是围绕“ ”这个字去组织材料,突出中心的。文中故事发展的过程是:买了新雨衣→ →有雨,但不能出门→ →
→享受雨中穿着新雨衣的快乐。
八、下面是围绕“时尚的奶奶”这个题目选择的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有(多选)( )。
①一大清早去菜市场买菜。 ②把旅游的照片编辑成美篇,发到微信朋友圈。
③天天到广场上跳舞健身。 ④跟着电视节目学做新菜。
⑤拿着智能手机嗨歌。 ⑥每天坚持打扫卫生,家里一尘不染。
九、练笔
围绕“雨下得真大。”这句话写一段话。
十、课内阅读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你到竹子林 高粱地里听声音 在叭叭的声响里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1.这段话选自 写的《夏天里的成长》。
2.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文段中写瓜藤、竹子、高粱长短高低的变化体现了 的长;写包蕾、石头、黄泥土外形的变化体现了 的长;写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大小变化体现了 的长。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写一句话,要求写出夏天动物或植物生长的特点。
6.“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是说:
7.说说你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这句话的理解。
课外阅读
吹柳笛
①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六十三,行路的君子把衣宽。九九八十一,老狗寻荫地。”踩住七九,柳条就发软了,就发青了,就冒黄米了。村里的大人们不一定顾得上往柳树上细看,柳树发芽的消息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用柳笛报告出来的。
②柳笛不难做,我们都会做。折一根青柳枝,用剪刀剪成一截一截的,用手一拧,把柳枝的青皮拧离骨,取下完整的皮管儿,将管口一端用牙咬扁,并轻轻咬去一层青皮,留下一层黄皮,柳笛就吹得响了。
③我们村的男孩子女孩子都爱吹柳笛,人人都是春消息的传播者。在柳树刚冒芽的那些天,塘边树下,院子里,一天到晚都有柳笛的音响。有的孩子边走边吹,边跑边吹,好像柳笛本身长了腿,它们无处不到。柳笛长短不等,粗细不等,发出的声响也各不相同。细的,声音就尖,像女声;粗的,声音就憨,像男声;不粗不细的,像女中音或男中音。短的,声音嘹亮;长的,声音绵长;不短不长的,声音嘹亮而绵长。各种柳笛一齐吹,就成了柳笛的合奏和交响。
④大人们都不反对孩子吹柳笛,在他们听来,柳笛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能唤起许多记忆和感慨。有人说:“又一年!”有人说:“日子过得真快。柳笛一响,才知道我们已经老了!”不用说,人们对声音是有记忆的,柳笛的声音在他们心上留下了记号,一触到记号,往事就回来了。正可谓“柳笛声音里,春风细如愁”。
⑤每年春天,我至少都要做高音、中音、低音三支柳笛,轮换着吹。鼓着嘴巴,吹了这支吹那支,把腮帮子都鼓胀疼了。最粗最长的那支,我还用剪子在上面剪了好几个菱形方孔,像吹竹笛那样,手指捂在方孔上吹。这样吹出来的声音就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嘀嘀哇哇”有了变化。虽然不是百鸟朝凤,十鸟朝凤大概还是有的。
1.用横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2.从第②段中依次摘抄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 )、( )、( )、( )、( )。我由这些词语想到做柳笛的人( )(填序号)。
A.费神费力 B.独具匠心 C.心灵手巧
3.读第③段中画线的语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从“虽然不是百鸟朝凤,十鸟朝凤大概还是有的”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柳笛的声音美妙动听。朗读时,要读出( )的语气。
A.激动 B.骄傲 C.惊喜
5.文章围绕“吹柳笛”写得最详细、最具体的是( )。(多选)
A.柳树发芽 B.会做柳笛 C.爱吹柳笛 D.怀念柳笛 E.“我”吹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