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2022年课标】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西汉的建立,知道汉初的社会境况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文景之治。
【思维导学】
【核心背记】
(一)西汉的建立
1、背景:刘邦打败了 ,统一了全国。
2、概况:
(1)时间: 。
(2)建立者: 。
(3)都城: 。
3、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1)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表现: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的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门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3)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_______________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1)为了_______________和稳定______________。
(2)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采取了__________政策。他下令“______________”;鼓励人民致力___________,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
3、影响: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时间:__________和___ 时期。
2、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1)注重__________,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_______和_______。
(2)重视“__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_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3、表现:文景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生活_______。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
【易混易错】
1.秦的首都是咸阳,西汉首都在长安。
2.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
【重难点突破】
1.文帝景帝为巩固统治采取哪些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以身作则。
2.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成由俭、败由奢。
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政府要重视民生,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3.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①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认识到与民休息的重要性。②客观上,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能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影响: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西汉自建立到武帝即位的60多年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治世局面——“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层作业】
(一)、夯实基础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分别是( )
A.公元前209年 咸阳 B.公元前202年 西安
C.公元前207年 西安 D.公元202年 咸阳
2.《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历史文献所指向的盛世被誉为( )
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3.《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绘了西汉早期国库钱粮富足的景象,这属于汉初政策推行的( )
A.原因 B.经过 C.影响 D.目的
4.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这些做法( )
A.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造成了富豪势力的膨胀
5.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府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以德化民 ③奖励军功 ④勤俭治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称赞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巩固提升
7.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由此可见,德治具有重要地位。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8.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
A.贯彻了道家无为思想 B.促成了“光武中兴”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
9.观察下图,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文景之治”时期( )
A.人民贪图享乐 B.人民生活奢侈 C.人民信奉道教 D.人民生活安定
10.《史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景象( )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
材料二: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并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两点即可)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历史上把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三)、冲刺中考
1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14.(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社会政治清明 B.经济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加强 D.农民负担沉重
1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16.(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核心背记】
(一)1、项羽
2、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3、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恢复和发展
(二)1、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2、休养生息;兵罢皆归家;治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三)1、汉文帝;汉景帝
2、农业生产;赋税;徭役;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3、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安定;文景之治
【分层作业】
1.B
2.B
3.C
4.C
5.A
6.A
7.B
8.D
9.D
10.C
11.(1)状况: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出现饥荒,人口锐减,经济残破。(表达清楚即可)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战乱(战争)。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相同之处:都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都减轻赋税和徭役。
(3)因果关系(或材料二、三的措施是原因,材料四是结果);文景之治。
12.A
13.B
14.B
15.B
16.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