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9 21: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后附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绸缎(chǒu)   亵渎(dú)   濡养(rú)   忸怩作态(niǔ)
B.轻觑(qù) 恍若(huǎng) 羡慕(xiàn) 心无旁骛(wù)
C.汲取(jí) 坍塌(tān) 瞥见(pī) 抽丝剥茧(bō)
D.困厄(è) 麾下(huī) 广袤(mào) 眼花缭乱(n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积攒   宽宥   自惭形秽   鸠占鹊巢
B.赞誉   矗立   行之有效   间不荣发
C.窗棂   惊骇   根深蒂固   李代桃疆
D.剪影   制裁   不言而瑜   丰功伟绩
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不二法门。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能力一旦形成,出口成章,附庸风雅也就水到渠成了。
A.汲取 B.不二法门   C.相得益彰    D.附庸风雅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始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B.相关文件提到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旨在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为目的。
C.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6.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有弟皆分散,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妙用听觉表现雪后西湖幽静异常的语句是: , 。
(4)面对“左迁”的现实,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 , ”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面对“赐金放还”的处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发出“ , ”的强音,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
7.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请你从《艾青诗选》中选出一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分析诗中这一意象的作用。(2分)
8.XX中学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2分)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1分)
①孙康映雪  ②车胤囊萤  ③岳母刺字  ④诸葛亮出山
(3)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2分)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祖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水调歌头(5分)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词的小序中“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 。 如果用“望月”两个字来概括词上片的内容,那么下片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为“ ”。(2分)
10.全词句句扣着“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3分)
(二)岳阳楼记(13分)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南极潇湘/感极而悲/登峰造极 B.去国怀乡/扬长而去/人去楼空
C.春和景明/良宵美景/触景伤情 D.不以物喜/不以为然/以身报国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3.选文第③④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3分)
14.文末作者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于谦是不是作者笔下的“斯人”。(4分)
【链接材料】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②,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之为兵部也,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②垒:营垒,防守工事。
(三)我写的每个人都与她有关(15分)
林特特
①一个朋友问我,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在特别关键的时刻,做对了关键的决策?我想了想,想起高二暑假的事。
②高二暑假,我家刚搬家,新小区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停电时,如果我想看书,就得点煤油灯。煤烟会把墙熏黑,因此,我只能去贴满瓷砖的厨房看,经常会看到下半夜。我看的是数学书,然而,我并不爱数学。
③我的所谓关键决策就是这件事,在那个暑假前,我的成绩一塌糊涂。
④那个暑假发生的事,而今多已模糊。我只记得,暑假前公布成绩,我的数学是29分,满分150。暑假开始,有一次大规模的补课,我借后座男生的作业抄,他只有一个得数,问他过程,他当着很多人的面笑:“还是不要说了吧,说了你也听不懂。”
⑤那就是少女的至暗时刻。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一瞬间的难堪、崩塌、自卑、惭愧、被羞辱、无能为力、无法反驳。我痛哭了一场。
⑥之后,我认真研究了如何让以上感觉都消失,答案是你得自己强大,把被看不起的事做好。那么,做好后呢?就结束了吗?似乎也不是。我忽然意识到,我要为将来做打算了。我妈是会计,我在家拿一张我妈用废的增值税表的背面列我未来能做的事,结果发现每一件事都要通过高等教育才能实现。
⑦我又分析了我的成绩,偏科严重的我在分科后,其实只有数学是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根本看不懂数学书,但是我记性好,把它们全部背过,或许就能懂?凭直觉,我决定这么做。没人告诉我对不对,而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⑧我在厨房的煤油灯下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抄数学书时,其实不太肯定能有什么效果,但那是我能想到、能做到的唯一办法。而我所在的高中,好几年没出过文科本科生了。无论是环境,还是自己,看起来上大学的机会都渺茫。
⑨我一会儿小声对自己说“没问题”,一会儿又冒出一个声音“怎么可能”。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
⑩事实上,暑假过后,当我把那六本数学书背完,我发现我的方法没错,所有题目其实都是例题变化、组装而成。
新学期开始,我的数学已经能及格了,之后的强化、练习,让我在高考数学中得到118分,比前一年分科时的摸底考试多了近90分。
以上就是奇迹的全部,我本科只上了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但那是基础薄弱的我的全力呈现。命运是公平的,没有更多奇迹,也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对此结果,我已感恩戴德。
“这就是我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我总结道,“在背数学书并验证方法有效的过程中,自己琢磨、自己判断、自己执行、自我鼓励,磨炼意志的同时,我不太相信别人告诉我的办法,从此,我首先相信自己。”
“这件事对你还有其他影响吗?”朋友既唏嘘又好奇。
“其他影响?”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是的,还有其他影响。走入职场后,每当我受了委屈,晚上回家就靠写作疗愈伤痕。每当觉得熬不过去,我都会拍拍自己的肩:怕什么,谁能默写六本数学书?没有比那更难的事吧?你一定能挺过去。
后来,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在彼此失散多年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我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高考前背数学书的过往,他搜索我的笔名,找到我,恢复联系——可见有类似故事的人不多,它成了我的印记、标签、联络暗号。
我忘不了那个少女。
那个夏天,她擦着汗,摇着扇,做一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必须要做成的事。煤油灯下,她的脸和正弦、余弦、增值税表在一起,成为我刻骨铭心的画面。日后,我以写作为生,我永远在写小人物,写平凡的女孩如何追逐梦想,我写的每个人都和她有关,她成了我写作的母题。
我至今感激她。她让我觉得我做过一件很牛的事。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5.阅读选文第④~ 段,围绕“我”所做的关键决策,将“我”的经历补充完整。(4分)
,痛哭一场→ ,找到方法→ ,坚定执行→ ,相信自己
16.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7.选文第⑨段中“我”为什么“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4分)
18.人生难免经历某种“至暗时刻”,你从“我”应对的经历中得到哪些感悟?(4分)
(四)牢记爱与责任,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12分)
徐向东
①“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寄予殷切期望。
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广大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现爱与责任。
③爱与责任,既在线上又在线下。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转移到线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教与学的新形态,广大教师应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精心准备课程,加强师生、生生交流与讨论,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线上教学期间,课程资源上线并不时更新,更多的名师资源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线上线下混合供给的教学模式得到持续发展优化,给线下课堂减负,激活更多教育能量。
④爱与责任,既在扶智又在扶志。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对贫困地区来说,孩子成才了,穷根就斩断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国有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要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贫困地区广大教师要展现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⑤爱与责任,既在教书又在育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价值引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一名教师,既要有渊博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做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⑥爱与责任是人类社会中高尚的美德,广大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爱心、勇担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以实际行动履行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三、作文(50分)
23.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青春  题目二:________与我同行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教师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绸缎(chǒu)   亵渎(dú)   濡养(rú)   忸怩作态(niǔ)
B.轻觑(qù) 恍若(huǎng) 羡慕(xiàn) 心无旁骛(wù)
C.汲取(jí) 坍塌(tān) 瞥见(pī) 抽丝剥茧(bō)
D.困厄(è) 麾下(huī) 广袤(mào) 眼花缭乱(niáo)
【点拨】A项,“绸”应读chóu;C项,“瞥”应读piē;D项,“缭”应读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积攒   宽宥   自惭形秽   鸠占鹊巢
B.赞誉   矗立   行之有效   间不荣发
C.窗棂   惊骇   根深蒂固   李代桃疆
D.剪影   制裁   不言而瑜   丰功伟绩
【点拨】B项,荣—容;C项,疆—僵;D项,瑜—喻。
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不二法门。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能力一旦形成,出口成章,附庸风雅也就水到渠成了。
A.汲取 B.不二法门   C.相得益彰    D.附庸风雅
【点拨】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这个成语多含贬义,而前面说“能力一旦形成,出口成章”,可知这样的人是有文化修养的,“附庸风雅”不符合句意。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随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始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B.相关文件提到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旨在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为目的。
C.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点拨】“旨在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为目的”句式杂糅,改为“旨在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C )(2分)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点拨】A项,“抛砖引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说话,引出别人的高见;B项,“令郎”是敬辞,只能说别人的儿子;D项,“赏光”是个敬辞,只能说别人赏光。
6.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妙用听觉表现雪后西湖幽静异常的语句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面对“左迁”的现实,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面对“赐金放还”的处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音,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
7.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请你从《艾青诗选》中选出一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分析诗中这一意象的作用。(2分)
示例: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8.XX中学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2分)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④(只填序号)。(1分)
①孙康映雪  ②车胤囊萤  ③岳母刺字  ④诸葛亮出山
(3)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2分)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祖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示例:少年立志要与国家、民族利益(国家梦想)紧密结合,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水调歌头(5分)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词的小序中“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缘由。 如果用“望月”两个字来概括词上片的内容,那么下片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为“怀人”。(2分)
10.全词句句扣着“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3分)
示例:上片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接下来“我欲乘风归去”,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抒情热烈,情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先写月光流转,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感情热烈而奔放。
(二)岳阳楼记(13分)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南极潇湘/感极而悲/登峰造极 B.去国怀乡/扬长而去/人去楼空
C.春和景明/良宵美景/触景伤情 D.不以物喜/不以为然/以身报国
【点拨】A项,至、到达/极点/顶点;B项,离开;C项,日光/景色/景物;D项,因为/认为/把。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
13.选文第③④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3分)
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衬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14.文末作者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于谦是不是作者笔下的“斯人”。(4分)
【链接材料】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②,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之为兵部也,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②垒:营垒,防守工事。
示例:是。于谦进言给贫困百姓先行发粮救济,防洪固堤,一心为民;外敌入侵时,他反对国都南迁,誓死卫国,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论功行赏时,他认为国家多难,坚决推辞。这些都体现了他和“斯人”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偿还的,则免予偿还。”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涨水冲毁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并且令人种树,开凿水井,在道路两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没有口渴的。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摇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在这时,大家都依靠看重于谦,于谦也毅然决定以国家大事为自己的责任。
评功,于谦被加封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于谦管理兵部,他的才思畅通敏捷,考虑周到仔细,一时无人能与之相比。他的性情淳朴忠厚过于常人,不顾自身日夜为国家分忧。
(三)我写的每个人都与她有关(15分)
林特特
①一个朋友问我,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在特别关键的时刻,做对了关键的决策?我想了想,想起高二暑假的事。
②高二暑假,我家刚搬家,新小区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停电时,如果我想看书,就得点煤油灯。煤烟会把墙熏黑,因此,我只能去贴满瓷砖的厨房看,经常会看到下半夜。我看的是数学书,然而,我并不爱数学。
③我的所谓关键决策就是这件事,在那个暑假前,我的成绩一塌糊涂。
④那个暑假发生的事,而今多已模糊。我只记得,暑假前公布成绩,我的数学是29分,满分150。暑假开始,有一次大规模的补课,我借后座男生的作业抄,他只有一个得数,问他过程,他当着很多人的面笑:“还是不要说了吧,说了你也听不懂。”
⑤那就是少女的至暗时刻。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一瞬间的难堪、崩塌、自卑、惭愧、被羞辱、无能为力、无法反驳。我痛哭了一场。
⑥之后,我认真研究了如何让以上感觉都消失,答案是你得自己强大,把被看不起的事做好。那么,做好后呢?就结束了吗?似乎也不是。我忽然意识到,我要为将来做打算了。我妈是会计,我在家拿一张我妈用废的增值税表的背面列我未来能做的事,结果发现每一件事都要通过高等教育才能实现。
⑦我又分析了我的成绩,偏科严重的我在分科后,其实只有数学是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根本看不懂数学书,但是我记性好,把它们全部背过,或许就能懂?凭直觉,我决定这么做。没人告诉我对不对,而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⑧我在厨房的煤油灯下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抄数学书时,其实不太肯定能有什么效果,但那是我能想到、能做到的唯一办法。而我所在的高中,好几年没出过文科本科生了。无论是环境,还是自己,看起来上大学的机会都渺茫。
⑨我一会儿小声对自己说“没问题”,一会儿又冒出一个声音“怎么可能”。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
⑩事实上,暑假过后,当我把那六本数学书背完,我发现我的方法没错,所有题目其实都是例题变化、组装而成。
新学期开始,我的数学已经能及格了,之后的强化、练习,让我在高考数学中得到118分,比前一年分科时的摸底考试多了近90分。
以上就是奇迹的全部,我本科只上了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但那是基础薄弱的我的全力呈现。命运是公平的,没有更多奇迹,也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对此结果,我已感恩戴德。
“这就是我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我总结道,“在背数学书并验证方法有效的过程中,自己琢磨、自己判断、自己执行、自我鼓励,磨炼意志的同时,我不太相信别人告诉我的办法,从此,我首先相信自己。”
“这件事对你还有其他影响吗?”朋友既唏嘘又好奇。
“其他影响?”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是的,还有其他影响。走入职场后,每当我受了委屈,晚上回家就靠写作疗愈伤痕。每当觉得熬不过去,我都会拍拍自己的肩:怕什么,谁能默写六本数学书?没有比那更难的事吧?你一定能挺过去。
后来,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在彼此失散多年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我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高考前背数学书的过往,他搜索我的笔名,找到我,恢复联系——可见有类似故事的人不多,它成了我的印记、标签、联络暗号。
我忘不了那个少女。
那个夏天,她擦着汗,摇着扇,做一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必须要做成的事。煤油灯下,她的脸和正弦、余弦、增值税表在一起,成为我刻骨铭心的画面。日后,我以写作为生,我永远在写小人物,写平凡的女孩如何追逐梦想,我写的每个人都和她有关,她成了我写作的母题。
我至今感激她。她让我觉得我做过一件很牛的事。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5.阅读选文第④~ 段,围绕“我”所做的关键决策,将“我”的经历补充完整。(4分)
遭到嘲笑,痛哭一场→研究分析,找到方法→抄书背书,坚定执行→成绩进步,相信自己
16.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叠词,“一夜一夜”写出我抄书时间之长;“一页一页”写出我抄书内容之多,突出我的刻苦和执着。
17.选文第⑨段中“我”为什么“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4分)
“一会儿流泪”,是觉得希望渺茫而难过;“一会儿流汗”是因为盛夏之时奋力抄书十分辛苦。
18.人生难免经历某种“至暗时刻”,你从“我”应对的经历中得到哪些感悟?(4分)
示例:①被人轻视时,要有志气,努力让自己强大;②想走出低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③找到方法后,就要执行到底。
(四)牢记爱与责任,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12分)
徐向东
①“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寄予殷切期望。
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广大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现爱与责任。
③爱与责任,既在线上又在线下。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转移到线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教与学的新形态,广大教师应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精心准备课程,加强师生、生生交流与讨论,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线上教学期间,课程资源上线并不时更新,更多的名师资源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线上线下混合供给的教学模式得到持续发展优化,给线下课堂减负,激活更多教育能量。
④爱与责任,既在扶智又在扶志。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对贫困地区来说,孩子成才了,穷根就斩断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国有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要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贫困地区广大教师要展现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⑤爱与责任,既在教书又在育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价值引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一名教师,既要有渊博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做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⑥爱与责任是人类社会中高尚的美德,广大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爱心、勇担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以实际行动履行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教师要牢记爱与责任,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
2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①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②运用道理论证,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论证,作者用具体的数据,列举了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的教师数量,具体而准确地证明了分论点“爱与责任,既在扶智又在扶志”。
22.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号召教师以实际行动履行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三、作文(50分)
23.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青春  题目二:________与我同行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