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简约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简约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20: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2022年课标】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思维导学】
【核心背记】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 势力强大,地方 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 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 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 制定封号。
3.影响: 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
(1)接受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 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 、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平抑物价;
3.作用:使国家的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基础。
四、北击匈奴
1.汉初与匈奴关系
(1)背景:匈奴首领 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
(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 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2)过程: 年,汉武帝派卫青、 出击匈奴,取得 战役的胜利。
(3)作用:沉重打击了匈奴,再无力与 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
【易混易错】
1.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而非大学。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秦始皇与汉武帝虽然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其统治。
4.西汉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重难点突破】
1.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
(1)减少阻力。如果直接撤销诸侯国,诸侯王势必抵制。而采取“推恩”的办法,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推恩”分封合情合理,诸侯王不好抵制,削藩的阻力就减小了。
(2)效果好。一方面,通过“推恩”分封,王国势力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另一方面,诸侯王其他子弟由于也能分封土地并授爵为列侯,对中央心存感激。
2.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不同点 政治 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统一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相同点 ①政治上,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②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③军事上,都对匈奴采取强硬的打击措施,都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分层作业】
(一)、夯实基础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了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推行汉化,促进民族交融
2.面对下图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巧妙措施是( )

图一
A.实行休养生息 B.坚持以农为本
C.设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
3.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讲经图),反映了汉代席地而坐讲经上课的情形。画面左侧老师坐在桶上,头戴进贤冠。塌下,六名学生面对老师,跪坐于席,表现出对老师恭恭敬敬、虚心求学的姿态,这一画面从侧面反映出汉武帝时( )
A.推行儒学教育,尊崇儒学的态度 B.倡导平等教育
C.只允许儒学存在,禁绝其他思想 D.兴起讲学之风
4.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尊崇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如图思维导图中的“?”指代的杰出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6.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二)、巩固提升
7.以下是我国古代某历史人物年谱表(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9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中央收归盐铁经营权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B.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君主制度
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D.东汉光武帝采取措施稳定社会
8.汉武帝元朔二年到汉成帝永始三年113年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材料中的“朝廷命令”是( )
A.实施“推恩令” B.合并郡县,裁剪官员
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 B.以法治国 C.顺应自然 D.选贤任能
10.“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社会就已将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契合起来,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下列哪个措施符合材料主旨(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官营 D.察举制
11.古代某职官初设时,“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开朝会时其班序也远在“二千石”之后,但享有直接向皇帝面陈奏事的权力,并“代表中央监制品秩二千石的高官”。该职官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锦衣卫
12.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在此情形下,汉武帝( )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裁剪官员 D.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13.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材料三: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所学回答,秦始皇、汉武帝在监察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三)、冲刺中考
14.(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5.(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兴办太学 D.确立察举制
16.(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17.(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18.(2023·甘肃定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做法( )
A.清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 B.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C.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D.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三)、冲刺中考
1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14.(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社会政治清明 B.经济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加强 D.农民负担沉重
1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16.(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核心背记】
一、1.诸侯王 豪强地主
2.主父偃 嫡长子
3.诸侯王
二、1.无为而治
2.(1)正统思想(2)太学(3) 儒学
三、1.富商大贾
2.(1)五铢钱(2)盐铁官营(3) 调配物资
3.财政 经济
四、1.(1)冒顿 (2)和亲
2.(1)汉武帝(2)公元前119 霍去病 漠北 (3)西汉
3.大一统 鼎盛
【分层作业】
1.C
2.D
3.A
4.C
5.D
6.D
7.C
8.A
9.A
10.B
11.C
12.D
13.(1)郡县制;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
(2)权力被削弱;推行推恩令。
(3)秦始皇设御史大夫、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4)确立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
14.D
15.A
16.D
17.D
18.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