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明清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二、文化之变
一、经济之变
三、世界之变
目录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输入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三:自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中国古代史》
1.发展
一、经济之变
探究一: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有哪些新变化?
农业:①高产粮食作物输入;②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
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商业: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商人群体形成(徽商、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1.发展
一、经济之变
①高产粮食作物输入中国(玉米、甘薯)②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
农业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商人群体形成(徽商、晋商);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商业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手工业
社会经济
农业商品化
手工业革新化
商业新繁荣
探究一: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有哪些新变化?
白银货币化
2.局限
一、经济之变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材料五:“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清·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六: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清高宗实录》卷323转引
探究二: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困境?
1.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二、文化之变
1.思想领域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守己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七:南宋陆九渊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八:“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传习录》
探究三: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有哪些新变化?
(1)程朱理学失去活力,陆王心学形成,其主张反省内心,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王守仁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二、文化之变
1.思想领域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年谱》
(1)主张:
①世界观:良知就是天理
②方法论: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良知”。
王守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拓展:陆王心学
(2)评价: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王阳明:《传习录》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1.思想领域
二、文化之变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认识理
实现理
相 同 点 世界本原 实质 理在心外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向外求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
理在心中
理是世界的本原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对比: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
二、文化之变
1.思想领域
材料九:……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探究三: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有哪些新变化?
(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材料十: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十一: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十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读通鉴论》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①提出“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②反对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反对空谈学风,提倡“经世致用”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二、文化之变
时间 人物 主要思想
明朝中期
明朝后期
明末清初
1.思想领域
探究三: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有哪些新变化?
王守仁
(1472—1529)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李 贽(1527—1602)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否定传统道德标准
黄宗羲
(1610—1695)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1619—1692)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顾炎武(1613—1682)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明朝中期以来思想新变化的特点:
提倡个性,向往自由,反对专制
二、文化之变
2.文艺科技
时间 作者 著作 地位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戏曲 明 汤显祖
清 孔尚任 明清
道光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牡丹亭》
《桃花扇》
昆曲
京剧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神话小说的杰作
讽刺小说的杰作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长期流行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特点:平民化、通俗化
反传统、反封建
二、文化之变
2.文艺科技
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特点:善总结、鉴西方
轻理论、少创新
向着
近代社会转型
欧洲社会之变
14-15世纪元末明前期
16世纪
明朝中叶
17世纪
明末清初
18C-19C前期
清朝中叶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思想:理性、科学化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世界之变
探究四:明清时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为何没有实现社会转型?
1.世界潮流
宗教改革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然而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然而未撼动儒学的统治地位;
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然而缺少创新成就,逐渐落后于西方;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日益僵化,统治者盲目自大,对外闭关锁国。
19世纪中期,中国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了近代化世界。
三、世界之变
探究四:明清时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为何没有实现社会转型?
政治僵化、经济封闭、思想保守、科技落后
2.中国危机
古人云“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可忘记危险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临阵不乱、处变不惊。
——摘自习近平《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篇》
借古鉴今
课后小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之变
文化之变
世界之变
发展: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繁荣鼎盛
局限:小农经济占主体、政治专制僵化
思想领域:陆王心学、李贽“离经叛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文艺科技:小说戏曲(平民化、通俗化)
科学技术(西学东渐、缺乏创新)
世界潮流: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
——西方迈向近代化
中国危机:政治僵化、经济封闭、思想保守、科技落后
——落后历史潮流
1. (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解析】“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表明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故选D项;“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表明农村出现雇佣劳动现象,但是无法得出基本普及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排除B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材料没有涉及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排除C项。
当堂巩固
2. (2020·山东高考·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选B项;“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这一论断反映的本质,并非其作出这一论断主要目的,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崇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在论述本末的关系,主张工商皆本,并未涉及此时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当堂巩固
3. (2020·全国Ⅰ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
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