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22: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宋朝一日游
清晨,我们在报时人的钟声中醒来,然后洗脸、刷牙。
宋朝一日游
馉 饳(ɡǔ duo) 小 吃
乡村年少那知此,
处处喧呼蹴鞠场。
— 陆游《残春》
宋朝一日游
蹴 鞠
捶 丸
《东京梦华录》载:“在京正店(大饭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点(小餐馆)”。
宋朝一日游
宋朝一日游
《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宋朝一日游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是贵族社会,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088×5=10440万人
1267×5=6335万人
经济之“变”
视角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宋朝生产力提高,农业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耕作制度(熟制):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内部):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宋朝内地开始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业的发展)
北麦南稻:一年一熟→稻麦复种:一年两熟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指古代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经济构成特征。
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
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大量瓷器出口,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的中华文明物质象征之一;


你哥一定当军官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手工业的发展
汝窑 哥窑 定窑 钧窑 官窑
煤炭采掘业与冶铁技术提高,使用焦炭冶铁;
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手工业的发展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南宋临安府 陈宅刻本 《唐女郎鱼玄机诗》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手工业的发展
以上表格反映了我国古代户口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什么变化?
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经济之“变”
视角二:经济重心南移
*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江浙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
财赋北运,元朝重开大运河以及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
2
经济重心南移
2
时间 过程
东汉末年至东晋初期
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人口流动带来生产技术、工具、劳动力;东晋南朝,江南得到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唐中叶至五代时期
唐代安史之乱,五代战乱纷争,人口大量迁徙,加速南方发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宋末至南宋初
北宋与辽、西夏战乱。金灭辽和北宋,人口大量南下,南宋建都临安。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15年全国文综课标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随堂小测
*
农业
产品
商业发展
手工业
原料
劳动力
农业
经济之“变”
视角三: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
材料一: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井然有序,坊有围墙,有坊门。坊门夜间紧闭,居民晚归者不准入内。
概括宋代城市出现的新变化
市(交易区)坊(交易区)
材料二:北宋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
——《剑桥插图中国史》
概括宋代城市出现的新变化
市(交易区)坊(交易区)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
榷(què)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
边境贸易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
迄今井邑犹荒凉,
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
南客北客相经商。
榷场的设置加强了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海外贸易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建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3)宋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4)元代的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北宋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南宋前期增至200万贯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
货币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元代纸币
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纸币的发行和稳定,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对解决国家的一时之需有重大作用。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
社会之“变”
4
材料一: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从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入仕)。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三:“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四:“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南宋)叶适
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官府对土地买卖等限制松弛
科举选士不重家世
1.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弱
经济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经济
之变
社会之变
农业
耕作制度(熟制)
经济结构(内部)
手工业(制瓷、矿冶、印刷)
商业
城市贸易
边境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纸币
城市
空间(市、坊分离)
时间(夜市)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思维导图
1.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随堂检测
*
2.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
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随堂检测
*
3.据黄仁字《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 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政府的强制发行
随堂检测
*
4.史料记载,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重门阀士族,而重金榜题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材料反映宋代( )
A.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B.婚姻和家庭看重物质财富
C.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观念的变动
D.门阀士族的影响逐渐弱化
随堂检测
*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