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B.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2.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丙酮酸、乳酸 B.载体蛋白、泪液、抗体
C.Na+、葡萄糖、激素、CO2 D.纤维素、色素、血浆蛋白
4.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局部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中有血浆
B.④中的CO2浓度高于⑤
C.③④⑤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与③相比,⑤中含有的蛋白质更多
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正常人体内血浆pH仍能维持在7.35~7.45
6.运动后的血液乳酸浓度通常在一小时内回落到休息时的水平。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快速“回落”依赖于( )
A.细胞外的HCO3-/H2CO3调节 B.细胞内的HCO3-/H2CO3调节
C.细胞外的无氧分解 D.细胞内的无氧分解
7.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温度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是恒定不变的
B.内环境的适宜温度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激素的含量
D.向静脉输入9%的NaCl溶液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
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的器官是肺
B.C表示的器官是小肠
①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D.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10.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11.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生的酸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pH
B.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可改变内环境中的离子含量
C.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
D.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2.《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13.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
A.血液和淋巴液 B.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
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调节
15.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地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要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正常就能维持稳态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D.静脉点滴适宜浓度的血浆蛋白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16.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不必进行重复实验
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C.生物材料的PH变化更像缓冲液,不像自来水的变化剧烈
D.血浆PH的稳定,只与缓冲物质中和过多的酸或碱的反应有关
17.手上磨出的水泡内的液体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汗液
18.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
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
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
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19.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
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
C.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于细胞体中
D.神经元有很多树突有利于接受更多刺激信息
2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D.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1.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脑干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控制生物节律
C.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数量多于脑神经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血管和瞳孔舒张
22.某同学在野外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蹿出来一条蛇。下列哪项行为不是由该同学的自主神经系统引起的( )
A.心跳加快 B.呼吸急促 C.迅速跑开 D.瞳孔扩张
23.如图表示细胞1、2、3及其生活的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1可以表示为红细胞,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该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液体X和液体Z
C.细胞2可以协助机体防御疾病,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若毛细血管壁破裂,则细胞3可能会进入到液体Z中
24.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B.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
C.白蛋白减少,O2运输能力减弱
D.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
25.“酸碱体质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些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根据所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血浆近中性,与其中含有和H2CO3等物质有关
B.尿毒症患者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出现酸中毒,而非酸中毒导致尿毒症
C.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D.食物虽有酸性、碱性的区分,但普通食物不可能引起内环境的酸碱度剧烈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内环境主要由图中 (填序号)组成,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
(2)图中 (填序号)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
(3)一般情况下,④与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④中含有较多的 。
(4)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使图中 (填序号)的通透性增大, (填序号)增多导致水肿。
(5)若图中⑦表示肝脏细胞,比较A端与B端O2浓度的大小,A端 (填“>”“<”或“=”)B端。
27.(10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呼吸受阻时,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有 的趋势,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28.(10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
(2)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会通过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 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 等。
(4)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29.(10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为探究人体血浆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适量的家兔血浆、蒸馏水、事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 Na CO 、乳酸 。
(1)实验步骤: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 ,再依次滴入等量 ,测量pH并记录;③对B组如何操作? 。
(2)结果预测:
实验组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A组 1号 pH变化明显
2号
3号 pH变化不明显
B组 1号
2号 pH变化不明显
3号
(3)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0.(10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和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 ,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如 中的膝跳反射中枢、 中的呼吸中枢。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中枢。
下丘脑: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 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 。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 、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 中枢。
柘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B 6.A 7.B 8.B 9.B 10.C 11.A 12.D
13.C 14.B 15.A 16.C 17.B 18.A 19.A 20.D 21.C 22.C 23.A
24.B 25.C
26.(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 ①、④、⑥(2分) 蛋白质和无机盐
(2) ⑦ 三分之二
(3) 蛋白质(2分)
(4) ⑤ ⑥
(5)>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 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 )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2分)
(3) 下降(2分) NaHCO3(2分)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 组织液 血浆
(2)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2分)
(3) 4(2分) 组织液 HCO3-、HPO42-(答出HCO3-即可)
(4)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 等量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2分) 乳酸溶液 对B组三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3种物质后,再分别滴加等量的Na CO 溶液(2分)
(2) pH变化不明显 pH变化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3) 血浆pH相对稳定是由于存在缓冲物质(2分)
30.(每空1分,共10分)
脑 脊髓 神经中枢 脊髓 脑干 最高级 体温 身体平衡 呼吸 低级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