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30 17: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4


4

)第4课
课题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识读古代农具图片,了解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从非金属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的变化以及灌溉工具和畜牧工具的变化,正确判断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 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理解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通过识读古代手工业工具图片,了解古代纺织、陶瓷、冶金工具的变化及作用。 通过图片形象理解古代农业劳作方式,结合史料辩证分析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作用。 运用生产关系三要素理解手工业三种劳作方式:家庭、民营、官营。 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干知识 学生合作探究、史料探究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二)灌溉工具 (三)畜牧工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二)制瓷工具的进步 (三)冶金工具的进步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中国: 1奴隶社会:集体劳作千耦齐耘 2封建社会:男耕女织 3魏晋南北朝坞堡 欧洲: 1古希腊罗马:家庭式劳作 2中古欧洲庄园 (二)手工业劳作方式 1.手工业家庭 2.民营和官营作坊 [认一认]农具图片 (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教材P19四幅图片的史料价值是什么? (2)阅读第一子目前四段,给人类耕作工具进步分阶段命名。 阶段一:非金属时代 阶段二:金石并用时代(距今5000年) 阶段三:铁器时代(BC15C-BC14C赫梯人,春秋战国) (3)阅读P20[历史纵横]归纳人类耕作方式进步分几个阶段?你划分阶段的依据? 阶段一:刀耕火种 阶段二:锄耕、犁耕(新石器时代) 阶段三:铁器牛耕(春秋战国-) [认一认]灌溉工具 图一:距今9000年贾湖遗址出土的陶罐。图二:桔槔。图三:东汉三国翻车。图四:唐筒车。 (1)你认识图片中的工具吗?请排序。 (2)人类灌溉工具进步分几个阶段,说明划分阶段的依据。 人力——水力 [思考点]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①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推广使用。 ②扩大开垦土地的面积,扩大农耕区域。 ③灌溉工具陶器-桔槔-翻车-筒车。 ④铁器牛耕的出现,从依靠人力到畜力。筒车的出现从依靠人力畜力到,运用水力。这些都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⑤灌溉工具有利于提高农业抗旱、抗涝、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产量。 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形成。 [认一认] 东汉的陶猪圈及陶猪 首都博物馆藏 [历史解释]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①生产效率 ②土地开垦、农耕区扩展 ③动力 ④抗水旱 [认一认] 汉墓壁画中的纺车 黄道婆改良后的织布机模型 汉墓提花机模型 [知识归纳] 时期 工具 作用 3万年前 骨针 缝制兽皮新石器后期陶纺轮 提高纺线速度 汉代 纺车;提花机 纺纱;织出精美花纹 元代以后纺织机 ①织布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缺的生产工具②提高织布效率③推动棉布在明清时期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织造技艺欣赏] 1.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汉书》中称“精绝”)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素纱蝉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薄如蝉翼,重48克。 长寿明光锦 东汉,锦上织有吉语“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 2.素纱对襟单衫(江苏金坛南宋墓出土,现存辽宁博物馆) 绉纱褙子(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现存辽宁博物馆) 罗镶花边裙(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现存辽宁博物馆) 印花罗褶裥裙(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现存辽宁博物馆) 3.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4.南京云锦博物馆,有12台传统木织机。复制明万历龙袍视频。 [认一认]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匣钵 南宋支钉垫饼图片 南宋官窑博物馆匣钵 出土于杭州乌龟山的南宋官窑“大宋国物”垫饼 [归纳知识] 时期 工具/方式用途作用 原始社会 泥条盘筑 制造陶器 新石器晚期坯车 制坯圆、控制薄厚 南朝 匣钵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 支钉 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认一认] [归纳知识] 方式 工具作用锻打 小型 土炉 熔化金属原料锤 打击金属原料锉 磨平金属铸造 大型 坩锅 熔化金属范 定型,战国以前用于制作青铜器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认一认] 图一:殷墟甲骨文中有“(王) 大令众人协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是三耒共耕 图二: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图三:中古欧洲农业庄园 图四:汉坞堡,1956年广东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四周高墙围绕,有前后二门,门上出挑梁以承门楼,四隅设方形角楼。城堡内有房屋两幢,一作曲尺形,一作长方形,屋内有凭几而坐的主人、击鼓者、前来拜谒者等。这是模拟豪强地主的坞堡而制作的明器,为汉代豪强大族躲避战乱、御敌自救的产物,也是当时私家武装日益膨胀的见证。 [历史解释]阅读P23[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分析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性质: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劳作方式。 积极: ①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自给自足,满足小农基本生活需要。 ②政治稳定。③是国家主要税源。 消极: ①在明清时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不利于近代科技进步。③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认一认] (1)这些精美的瓷器是哪种手工业劳作方式的产物? (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手工业劳作方式。 手工业劳作方式 家庭 民营 官营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 私有 国有 人与人关系 男耕女织 师徒、雇佣 服役、雇募 产品分配 投入市场 投入市场 供给官俯 技术传承 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 统治者全市造册进行管理(匠籍)
[历史启示] 材料:一是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另一是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并形成了人类社会。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律和政治发展起来了……。 ——王南湜《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0409 这一生产上的技能,对于人类的优越程度和支配自然的程度具有决定意义;一切生物之中,只有人类达到了几乎绝对控制食物生产的地步。人进步的一切伟大时代,是跟生存资源扩充的各时代多少直接相符合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劳动促进了人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2.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历史概念 男耕女织、庄园式劳作、民营和官营作坊
思维导图
绫~指斜纹组织的丝织物,面料上会有明显的斜线纹路。质地轻薄,柔软。今天常用来装裱书画。 斜纹组织,指的是经纬连成斜线的组织。斜纹组织的经纬交织点少,所以耐用度稍低,光泽度和弹性较高。绫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在明清时期缎兴盛之后,绫作为衣料渐渐式微 罗~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的丝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质地轻薄、通风透凉,适于制作夏季服饰。 在织造时,经纱会不停地抬升再下沉。 经线不是相互平行而是互相绞缠的,纬线再从相绞的经线中穿过,这样就使得经纬较为稀疏、通透。 绸~丝织物的一个大类。指的是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者说不具备其他类织物特征的丝织物。中厚型,质地紧密。 缎~因为经纬丝中只有一种现于织物表面,所以外观光亮平滑。光亮柔顺、华丽脆弱。一般来说,最光亮顺滑易勾丝的那个就是缎,因为缎纹组织的浮长线是最长的。缎纹组织的浮长线越长,也就意味着经纬交织的频率越低,光泽度就会越好。但同时也意味着织物更加脆弱,因为暴露在外的纱线无法被保护。缎出现后,渐渐代替了绫的历史地位。 锦~从字意看,“锦”即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纺织品,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是古代最贵重的织物。它是一种立体组织,构成数层组织互相嵌合的复杂布料,摸起来要厚一些。其中南京云锦、 广西壮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为四大名锦。 绢~绢类织物为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平纹组织就是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织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织物。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掌握了绢的织造技术。 由于绢平实纤薄,在纸流行起来之前,它是画作的首选。(书画鉴定流行说法:纸一千,绢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