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材料1:(禹)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輂。……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2: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中国传统社会交通发展与国家强盛的逻辑来看,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应性。 ——孙百亮《传统中国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关系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是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和繁荣,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交通也是发展的,这是与当时的国家繁荣息息相关。
近代交通落后于国家屈辱:海上交通衰退,无法巩固国防,运河衰退难以富国强兵,交通工具落后与西方难以抗衡)
1.“路”的形成和天然的道路与河流(从头看一下交通的发展)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由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利用天然道路、人自身为运输工具——铺设人工道路,驯养动物,驮拉物品
天然的道路与河流: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思考1:图上的任务的出行和运输方式有哪些?
思考2:这些方式中,哪两种方式兼备了运力与效率?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陆路(人工道路)
⑴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⑵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
①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材料一:古罗马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其举世闻名的成就之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流传至今虽然转变了意思却仍然可以让人联想到其曾经的辉煌。古罗马的道路设计考虑周全,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兼顾地形等客观条件,在道路勘察中会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并根据需要运用高超的技术造桥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方面,古罗马有成套的钻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风、打桩、运送和测量的新方法,有研究者认为直到中世纪晚期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与之比肩。
材料二: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一般设置在比较醒目的地方。碑身上有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刻写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道路的名称,道路归属于那个城市管辖,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沿路将要到达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和距离,还有道路的创立者或修建者的名字,目前保留下来的里程碑约有4000多个。除了里程碑外,道路两旁还会有一些界碑或木制标牌, 给行人们提供了沿途的各种信息。
材料三:罗马大道从不修成绕城高速,全部都是穿城而过,完全笔直。这里面有战略上的讲究。从外部看,便于罗马军队迅速控制城市;从内部看,便于罗马式城市规划的普及。......穿城而过的阿皮亚大道成了让许多城市不战而降的利器。蒙森直接认为,修建大道促使罗马明确了统一意大利全境的意图。——李筠《罗马史纲》
(战略规划,征服地中海希腊马其顿王国,叙利亚,东南沿海西班牙,横跨亚欧非,北非布匿战争。最初,罗马的道路建设主要用于满足军事征服的的需要,之后也成为了服务于政治统治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对于生活在当时的普通民众来说,便捷的道路系统则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②中国
秦朝: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材料一:驰道宽67.5米,中间三丈是皇帝专用的道路。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材料二:直道,但一点都不直,而且是典型的军事公路。直道起点在离咸阳不远的云阳,经过陕西省抵达子午岭,然后到达今天陕西和宁夏交界处的定边县,再由定边南折向东北,进入鄂尔多斯草原,经过内蒙古乌审旗和东胜后,到达终点站包头。这个“直道”九曲十八弯,目的是对付和防范匈奴。(更加便捷传到长城边界巩固国防,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输送粮草提供最有利保障,三天从咸阳抵达九原前线)
材料三:五尺道,五尺不足两米,道路很窄,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
思考:秦朝陆路交通有何意义?
秦朝道路交通具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汉代: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了对外经贸往来、民族文化交流、物种交流的意义。)
C.唐朝: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唐《仪制令》
D.元朝: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材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元朝时,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经世大典》记载中国有站赤1496处,藏区共设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朝道路系统为例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材料1: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剑桥中国秦汉史》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④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消极)
问题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异同点?
古代道路建设的影响?
材料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不同点:①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扩张相联系;
②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
③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相同点:陆路起步时间相似,以首都为中心,军事目的强,经济推动
影响: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军事需要。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重了徭役,激化社会矛盾。
地区 时期 表现
世界 罗马帝国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朝 开通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北非
唐朝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全国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3.运河
⑴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⑵中国运河
①春秋时期: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开凿条件:①隋朝完成统一 ②社会经济发展,③中央集权加强
开凿的作用:①巩固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局面②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③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
④元朝: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元朝大运河: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元朝的大运河中,最北的一段是元代新开凿的通惠河,由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支持开凿。粮食逐步以海运为主。它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⑶世界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荷兰: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90座岛屿1500座桥梁)
问题思考一:运河遗产的价值有哪些?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共有五处运河遗产,它们分别是法国的米迪运河、比利时的中央运河、加拿大的里多运河、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和荷兰的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环形区域。
①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水运交通史及运河沿岸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②经济价值:是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和经济生命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城市发展;
③政治价值: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④生态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和生态相融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
问题思考二:归纳总结古代道路主要类型及特点
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结构上呈现辐射性。
内河运输是最古老、最具优势的的运输方式之一,陆上运输主要靠人力、畜力,而内河运输则主要靠风力和水流。内河运输成为最具优势的运输方式之一。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㈠综述: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
㈡概况:
⒈中国: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⑴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⑵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⑶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材料: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
问题思考: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原因: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②秦以后大一统局面,强盛的国力;
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⑤强盛的国力支撑
⒉世界:
⑴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特点:
1.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2.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为主
3.主要是掠夺和贸易(政治军事目的强)
⑵近代:
①开辟新航路
A.概况:
a.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全球海陆大通,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逐渐成为关系密切的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②苏伊士运河开通:
A.背景: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B.开通及意义:1869年开通的苏伊土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材料: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轮船交通。1847年,运往东亚的商品的流通时间,至少还需要十二个月,然而现在已经减少到十二个星期左右。全世界商业的周转时间,都已经按相同的程度缩短,参加世界商业的资本的活动能力,已经增加到两倍或三倍多。这就对利润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资本论》
③巴拿马运河通航:
A.背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B.开通及意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材料: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自1914年至1979年间,巴拿马运河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由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掌控,自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正式掌握全部控制权。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从传统到现代)
1.工业革命与交通: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2.表现:
⑴蒸汽机车与铁路:
①欧美:
A.概况:
a.1814年,英国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
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
b.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影响: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问题思考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原因:
①运送物资的需要;②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 ③生产成本低;④政府支持。
思考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港口扩大了,往来更好了)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火车机车)的发明。
(2)影响: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②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心;
③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②中国:
唐胥铁路: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开平煤矿,全国反对,马拉火车)
B.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沙俄控制,袁世凯建议,四年建成)
C.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思考3: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材料: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01,第223页
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是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端。
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
思考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促进中国交通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朝廷法旨,靡不洞达(便于国家政令传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有利于破除封建陋习,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有利于军事调兵快捷迅速。)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1.积极: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2)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3)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4)政治: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5)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2.消极:
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⑵轮船:
①外囯:
A.概况:
a.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b.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B.动力变化及影响: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岀现了。
②中国轮船:
A.“黄鹄号”: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B.轮船招商局: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⑶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思考5:分析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时 间 大 事 记 备 注
19世纪30/40年代 出现海上运输蒸汽汽船 英国人经营
1872年 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 李鸿章主办
1876年 淞沪铁路开通不久拆毁 英国商人经办
1881年 唐胥铁路修建通车 李鸿章主办
1895-1911年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控制94%
1902年 汽车初见于上海 国外购进
1908年 广西省龙州到那堪的公路修筑 清政府出资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詹天佑主持完成
20世纪20年代初 北京和天津之间载运旅客的航空 北洋政府出资
①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变革;
②列强投资兴建铁路,控制中国交通;
③洋务派、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积极兴办近代交通,推动近代化,巩固统治;
④先进中国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如: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材料: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加强了政治的联系)
——《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国家公路建设计划致国会的特别咨文》(1955年2月22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
⑴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
而衰落。
材料:淮阴(曾名清江浦,现与淮安市合并)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而兴盛,在明清之际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明清时期淮阴位于黄、淮、运、盐四河交汇之处,南漕北运,淮盐营销,换乘车船,都以这里为枢纽。……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的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淮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一朝丧失。……曾经50多万的居民已离散飘零,仅剩区区7万。显赫一时的历史名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之时,竟然失去了设市的资格。
——摘编自姜新《近代苏北城市变迁探析》
⑵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⑶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材料:伊利运河的开通一定程度上使得纽约成为经济和金融中心。一条运河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伊利运河将五大连湖串联起来,使得以纽约为代表的商业重镇和西部传统的农业地域直接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大为缩减,再利用纽约天然良港的优势,打通了美国东西部,并借助与世界相连的水上通道,使得美国农产品畅销世界。
——和讯网《纽约的兴起与伊利运河“城投债”》
⑷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⑴中国的邮驿:(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①历史超过3000年。
②发展历程:
A.唐朝邮驿:最盛时有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B.职能变化: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到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⑵天津海关书信馆: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⑶大清邮政官局: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⑷新信息交流方式: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材料1:当时(唐朝)每隔30里路设置一驿。全国共有1643所驿站。其中陆驿占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两兼的驿有86所。驿站由兵部属下驾部司之驾部郎中管理。驿站每年有马死、马伤或马之体重有增减时均须呈报政府。驿站的马绝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如私人擅自借用,则须受罚。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2: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万分五军南征百粤,最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三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思考】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材料1: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代民谣
材料2:(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记》
材料3: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①个人:满足隋炀帝自身的巡游享乐的欲望
②军事:为运输军队和物资以北征高丽(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③经济:沟通南北交通运输(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依靠运河将江南的物资供给给洛阳)
④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固然有奢侈的动机,但是也是为了巩固国家一统的需要。顾炎武: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连接起来,有利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维护和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南北联系愈加稳固)
【思考】元大运河改道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
大都成为政治中心(以北京为中心,“裁弯取直”,体现出政治中心北移带来的影响。将魏晋发展起来的南方钱粮赋税供给给常年受到战乱影响的北方)
意义:
反映了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元代实现大一统,国内运河重新疏浚,同时增加了海上漕粮运输,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也奠定了政治中心转移到幽燕地区的经济基础。
材料:联络法国南岸的马赛和西岸的波尔多,直线距离不长,但其间山脉纵横,海道则危险且长,必须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两海的重要门户——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才能沟通。而17世纪西班牙人因近水楼台,是海峡无可争议的霸主,法国人则重税才能过关。于是,1666年10月自号“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里凯建设内陆运河。
——陈薇《两海之间》序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西汉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境内)、合浦(今广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材料: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纽约
伊利运河
清代电报局
清末陕西邮差
甘肃博物馆藏东晋时期
邮驿画像砖
中国第一枚
“大龙邮票”
民信局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