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6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6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30 17: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
遗址”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教授高蒙河表示,国际学术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陈若茜:《恭喜!良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19年7月6日)
汉语中用“文明”翻译英文的civilization,通常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 “蒙昧”和“野蛮”相对。史学界一般把“文明” 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赵剑峰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起源
1.什么是文明?界定文明的标准是什么?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且通常已进入国家阶段。
文字、国家要素说
文字、城市、礼仪中心要素说
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
文字、城市、礼仪中心、青铜铸造要素说
金属器具、文字、脱离
社会的公共权力以及城市
要素说
据材料1,概括文明起源的三大要素
--赵剑峰《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古代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 2-3 页
材料2:中国对文明形成的标志提出了修正:农业发展,要能够供养足够多的人口;手工业进步,手工业群体和分工;人口集中,有5000人以上规模的城市;等级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开始形成,最终王权出现和早期国家形成。在考古学上的表现是出现了大型都邑、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高等级的宫殿、随葬品丰富的大型墓葬且出现表明权贵身份的“礼器”。
——摘编自李伟:《寻找中国之始》
补充要素: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强制性权力。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黄河流域
成就:彩绘陶器、粟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长江流域
成就:水稻,养蚕缫丝
距今约5000年前
黄河流域
成就:黑陶、蛋壳陶
距今约5000年前
辽河流域
成就:祭坛、神庙、玉器
距今约5000年前
长江流域
成就:城墙、私有制产生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材料3:
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和给养又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持。如果以使用1万人计算,人口动员占可用劳动力的1/10,那么莫角山工程即需有10万人为劳动力储备基础。 ——李伟:《寻找中国之始》
通过大型工程的营建,可推测良渚文化具备较大的城市规模,已出现社会分工、阶级分化,强制性权力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良渚古城
宫殿
玉器
城墙
水利
良渚石头
良渚陶宝
良渚美食
玉见良渚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泛,中原中心,多元一体。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什么?
【思维拓展】文明的标准
有人问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您的研究中,您认为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什么?”询问者心里想着,玛格丽特的回答或许会是鱼钩、陶罐等器具或是类似衣服的东西。然而,玛格丽特给出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答案:“一个愈合的股骨。”
——[法] 洛尔·泰松等著:
《写给孩子的人类文明六堂课》
【思维拓展】文明的标准
玛格丽特解释说,在古老的年代,如果有人断了股骨,就无法生存,会被四处游荡的野兽吃掉。这些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否则就不能打猎、捕鱼或逃避野兽的伤害。因此,一个被发现的最早的愈合的股骨,表明有人将受伤的人带到了安全的地方,并且花了很长时间跟他呆在一起,照顾他,让他慢慢康复。所以,文明最初的标志应该是人们开始帮助别人,而不只是明哲保身,放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历史纵横】夏王朝寻迹
随着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史学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期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
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的造成的”。顾否认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在《说文》中的意思是“虫”,“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 ——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1926
【历史纵横】夏王朝寻迹
1.文献有关夏朝的记载相对简略。现存有关夏史的文献记载多是西周以后的史家追记补述的,很多记述是为了发挥自己的理论,或者存在传抄错误、篡改的可能性。
2.迄今为止,尚未出土像殷墟甲骨文那样内容较为丰富的文字系统,也未见到当时的竹简、木牍、石刻等文字实物;而能够看到的出土文献材料则是商周以后的青铜铭文、竹书、卜辞中有关夏的少量记载,证据力度相对薄弱。
材料2: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
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王权表征);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此外,大型“四合院”建筑、玉质礼器、各类龙形象文物、白陶和原始瓷的发现……都是“中国”元素的大汇聚。 ——许宏:《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都邑的高度发达与复杂程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证明了国家这一强制性权力系统的存在。
(金属制造技术、丰富的文化)
思考:为什么说二里头代表的是国家,而不是部落呢?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
绿松石龙形器很可能是象征政治权力的手杖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贫富
分化
氏族贵族
下层平民
阶级产生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产生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
【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说法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反映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非风平浪静,而可能存在斗争,甚至激烈斗争。
两部文献时代不同、作者立场不同、所能获取的史料不同。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1.早期国家的特点(商)
材料1:
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1.早期国家的特点(商)
1.早期国家特点(商):
①内外服制度,以商族为中心的松散的方国联盟,方国有义务也有自治权。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商周)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甲骨文合集》 第三册,881页
译文:在癸巳第一天进行占卜,问接下来这一旬(十天)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王通过甲骨上的裂纹判断,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到了第五天,丁酉这天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有一个小的部落(可能依附于商)来报告,说土方征于我东边,并侵占了我们两个邑,同时,工方也侵占了我们西边的一些田地。
1.早期国家特点(商):
②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宗教色彩浓厚。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周)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周)
材料2: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墙壁)。咸刈(yì,杀)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召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周公对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西汉)刘向《说苑·贵德》《武王克殷》
斩尽杀绝
根除后患
有罪杀之
无罪赦免
宽大为怀
德行天下
如果你是周武王,你会如何抉择?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权利
义务
诸侯
周天子
管辖
镇守
朝觐
人民
疆土
纳贡
征战
内容:
①诸侯的权力:受土、受民、受职,世袭统治权。
②诸侯的义务:
服从王命,朝见纳贡,
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材料3:
郑国于BC806年建国,由周宣王册封其弟王子友而建立,王子友即郑桓公。BC774年,周幽王任命郑桓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郑桓公在司徒任上,对周民和协安抚,赢得周民的欢心。
BC771年,申侯、缯侯勾结犬戎发动叛乱,攻陷镐京,郑桓公在勤王的战斗中被杀。
——摘编自《史记·郑世家第十二》
在郑庄公的励精图治下,郑国日渐强大。为打压郑国,周桓王将郑庄公掌握的周王室政务转交给虢国国君。为报复周桓王,郑庄公命人抢走了周王室土地上的粮食。之后周桓王以郑庄公长期不觐见为由,召集数国联军讨伐郑国。结果周师大败,郑国大夫祝聃还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摘编自《史记·郑世家第十二》
繻葛之战(BC707)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周)
①统治集团的权力相较于夏、商有所加强,
统治更加稳固,但整体上中央集权仍然较弱。(地方分权)
宗法制:依据血缘关系(嫡庶长幼亲疏)对宗族成员进行管理(继承关系、名分地位、权利义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周)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天子老了,欲立继承人。他有三个儿子:
长子为妃子所生,次子和幼子为皇后所生,还有三个兄弟。
庶人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国家的特点(周)
①统治集团的权力相较于夏、商有所加强,
统治更加稳固,但整体上中央集权仍然较弱。(地方分权)
②明确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财产的分配规则,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密切结合,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家国一体”)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庶民
国家层面
分封制
宗族层面
宗法制
血缘关系
政治关系
家国一体
意识形态层面:礼乐制
长幼亲疏的宗族关系
贵贱有序的政治等级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三、商周时期的经济
1.由刀耕火种到石器耒耜,青铜农具很少。
①所有制:名义上全国土地属于周天子,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
②经营方式:奴隶、庶民集体耕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土地制度:井田制
3.手工业: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1.33米
1.1米
后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鼎重832.84公斤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因剑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三、商周时期的经济
3.手工业: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特点:
大多为礼器,作为统治权力和等级秩序的象征,也带有训诫子孙、传承文化的功能。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
华夏文明的曙光
青铜时代:
华夏文明的塑形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大汶口、河姆渡
龙山、红山、良渚
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政治
文化
经济
王位世袭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
井田制、青铜文明
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王权有限,地方分权;
贵族政治,神权色彩;
家国一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