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纲要上·第五单元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英国 中国
政治
清朝军机处
英国下议院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一)政治差异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男耕女织
机器工厂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
(二)经济差异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文字狱
自然科学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
思想专制
思想启蒙
(三)文化差异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装备废弛
船坚炮利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
思想专制
思想启蒙
(四)军事差异
船坚炮利
装备废弛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对外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
思想专制
思想启蒙
(五)对外差异
船坚炮利
装备废弛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工业文明vs农业文明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一)战争缘起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英国有何需求?
1.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793年乔治三世派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请求通商被拒
1816年乔治四世派阿美士德使团来华被拒见
1834年威廉四世派律劳卑到广东监督开放英商自由贸易,投书遭拒
(一)战争缘起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中国为何拒绝?
2.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
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战争缘起
重点探讨
英国的贸易困境?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
(畅销)
(滞销)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
英国
相关史料
3.正当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贸易总额 出(+)入(-)超情况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一)战争缘起
重点探讨
英国的解决之道?
相关史料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4.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
中国面临新困境?
鸦片的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
加剧政治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
加重人民负担!
(一)战争缘起
重点探讨
中国如何改变困境?
相关史料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840年4月9日
英国议会为是否发动对华战争进行投票
支持:271票
反对:262票
英国做出何种反应?
中国:禁烟
英国:战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二)两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背景:
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其利益。
(2)过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8月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
广州
定海
天津
香港
镇海
南京
(二)两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相关史料
(1)背景
基础梳理
(2)过程
(3)结果:
《南京条约》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后来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五口通商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望厦条约》 “巡查贸易”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黄埔条约》 居住传教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中国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被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两次战争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1)原因
英国驻广州全权代办密切尔在一份报告书中也兴高采烈地写道:“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姜涛 卞修跃《中国近代通史》
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战火再起?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再寻借口
“亚罗号”事件
马神埔事件
(二)两次战争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2)过程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广州
天津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天津
北京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
——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1857.3)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香港、天津等地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恩格斯当年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历史纵横
(二)两次战争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西方列强是非正义的侵略者
中国人民抵抗侵略是正义的
(二)两次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相关史料
(1)原因
基础梳理
(2)过程
(3)结果:
火烧圆明园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858《天津条约》
1858《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中俄《瑷珲条约》
1860 英法俄《北京条约》
条约 内容
1858《天津条约》 增开通商口岸 内河航行 允许游历经商传教 赔款
1858《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鸦片贸易合法化
1858中俄《瑷珲条约》 割让东北60万平方千米土地 (割地最多)
1860 英法俄《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给英国 增开天津 赔款
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战后反思
著奕经等详细询以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
——1842年5月1日道光帝谕旨(节选)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海疆之事,转喉楚讳,绝口不提……
——林则徐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迫使皇上做出一些让步。” ——基辛格《论中国》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1.多数人尚未觉醒
民众愚昧麻木
皇帝愚昧无知
(一)战后反思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1.多数人尚未觉醒
2.知识分子的探索
林则徐《四洲志》:林则徐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之先河。
魏源《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林则徐:
①开办译馆,罗致译员;
②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
③汇译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一)战后反思
重点探讨
1.多数人尚未觉醒
2.知识分子的探索
在“天朝”的文化人中,他们是孤独的,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这是时代与社会间的落差。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在《海国图志》中......也可以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瀛寰志略》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比魏源更详尽准确......它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却又使用着旧观念。——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相关史料
局限性:开明知识分子因阶级立场和环境局限,认识也有局限性。
进步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评价:
(二)错失机遇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1843年,魏源完成了以知夷、师夷、振兴军备为核心理论的《海国图志》……悲哀的是,这本书却不受朝廷重视,因为守旧顽固派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夷狄”的赞美,有人甚至建议烧掉它。
1851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六十卷本被翻译成日文,日本人惊为天书,认真学习之,通过此书了解西方的长处,它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不久后开展的明治维新做出了贡献。
——严孟达《甲午再现风云》
学习西方的主张未能引起重视,社会反响极为有限。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
回望·深思
两次鸦片战争
一、两种文明的差异
二、两种文明的碰撞
三、两种文明的对话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军事
5、对外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后反思
2、错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