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上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上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30 10: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学习目标】
1.联系日常生活,说出气温的测定方法。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气温资料和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分布规律。
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媒体演示法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热带海岛”“极地地区”景观图,提出:一日中,黎明和正午温度不同;一年中,暑夏与寒冬温度各异,这些反应了气温的什么特点呢?引入新课——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新课讲授:
一、气温和气温观测
展示图片,说出今日气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气温的定义?
2.气温的单位?
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
3.观测气温的工具?
展示常见的温度计,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阅读教材百叶箱的说明。
过渡: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自主学习气温观测的次数及时间。
总结:气温观测一天需要进行4次(8时、14时、20时、2时)。
二、气温的变化
展示“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图,引导自学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1.气温的计算
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归纳:(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当月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3)年平均气温:当年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展示“某日气温曲线图”,观察思考:该气温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变化?最高温、最低温多少?出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出现在何时?计算:气温日较差=最高温和最低温。
(2)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
展示“北半球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找出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并计算: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总结:北半球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年变化与北半球的相反。
3.绘制气温曲线图
根据气温资料和曲线图的绘制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坐标系中的点是怎么来得?尝试绘制某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说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特点。
承转:气温曲线图只能反映某地随时间的气温变化规律,而我们经常需要了解某一区域,甚至全球的气温变化规律,如何表示一定区域内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三、气温的差异
1.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回顾等高线图,进而引入等温线的定义,等温线图的分析,并明确等温线的读图方法。
(1)定义: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判读等温线:读数值;看延伸;看疏密;看闭合。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活动一: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
活动二:展示“一月份和七月份的世界气温分布图”,读图总结海陆位置对气温分布得影响。
活动三: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和上海市的年平均气温差异,得出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归纳:规律一:世界气温从低纬到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规律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规律三: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和阅读相关的图文资料,了解了气温的观测方法,分析了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的能力,认识到地球气温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地关系理念。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