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二、积累运用。
1.(2022·兴文)下面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灯盏(zǎn) 蒸融(zhēng)明媚 时侯
B.搜寻(shōu)清脆(cuì)贷款 饺刑
C.皎洁(jiāo) 栅栏(zhà) 滩平 铁锤
D.绊倒(bàn) 迁就(qiān)埋葬 援助
【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灯盏”的“盏”读作“zhǎn”。时候:某一段时间。故“时候”应为“时候”。
B.有误。“搜寻”的“搜”读作“sōu”。绞刑:—种死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故“饺刑”应为“绞刑”。
C.有误。“皎洁”的“皎”读作“jiǎo”。摊平:是指推低成本的一种股票投资方法。故“滩平”应为“摊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2022·兴文)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小学六年眨眼就结束了,同学们马上就要升入中学了。
B.关在家里两个多月,大伙儿都快被闷死了。
C.老师的话如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D.公交车上的人真多,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从“眨眼”可知,此句夸大了时间过得快的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从“大伙儿都快被闷死了”可知,此句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把“老师的话”比作“雨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从“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可知,此句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2022·兴文)“司马迁受家庭的熏陶和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完成鸿篇巨著《史记》。其成就超越司马谈,真可谓 。”这里引用了《荀子》中名言的好处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D.可以使事例更加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答案】B;C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结合语境应填B。这里引用了《荀子》中名言的好处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故答案为:B、C
【点评】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4.(2022·兴文)把下面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①处是 ,②处是 ,③处是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①)有缺点,(①)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②)行。(③)你说得对,我们(③)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A.不管……都……
B.无论……都……
C.只要……就……
D.如果……就……
【答案】D;B;C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语段中“我们有缺点”与“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如果.…..…..就....…”连接;“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与“行”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无论......都.....….”连接,“你说得对”与“我们改正”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只要....…..就扰....…”连接。
故答案为:D、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5.(2022·兴文)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顽皮、淘气,却也是个乖巧懂事、喜欢小动物的孩子。
B.《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主要讲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事。
C.写作品梗概,首先要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D.《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小说主人公汤姆 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
【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B、C、D说法正确;
A.说法错误。《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个是个淘气、爱虐待动物、搞恶作剧的孩子。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6.(2022·兴文)下列关于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世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遇事要钻牛角尖)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时间短,但是受益很大)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启示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诗歌翻译,有俗语,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不管是诗句还是名言,在熟练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三、阅读理解。。
7.(2022·兴文)古诗文阅读
(1)背诵、填空。
① ?曰:非然也。
②孔子东游, ,问其故。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
(3)选择下列题目、作者和名句对应正确的选项。( )
A.《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清平乐》叶绍翁——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C.《江上渔者》范仲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游园不值》黄庭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古诗《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类似的诗句还有 。
【答案】(1)为是其智弗若与;见两小儿辩斗
(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A;C
(4)思乡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翻译;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孟子的《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答案是:“不是这样的。”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②出自于《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考查句子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出自文言文《学弈》。重点字词:“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弈”︰下棋。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考查作家及其作品。A、C正确。B.错误。《清平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全诗为∶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D.错误。《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全诗为: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故选:A、C。
(4)考查诗歌形象意境。《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意思是: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人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含蓄深沉,朴素自然,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1)为是其智弗若与、见两小儿辩斗;(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3)AC;(4)思乡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有诗歌形象意境,有句子翻译。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2022·兴文)课内阅读
材料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材料二: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②……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8.材料二选自 的《 》,其中第①段主要写了 。
9.材料一是通过 的方式把情感表达出来的。材料二②段中“我”盼着 ,是通过 的方式写出“盼”的心情的。
10.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A.材料一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匆匆流逝的时光的遗憾。
B.材料二表达了“我”等母亲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情。
C.两则材料中,作者都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答案】8.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9.一连串发问;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
10.错误;正确;错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内容,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8.考查文学常识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材料二选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从“这段时光不好挨……”可知,作者用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蚁穴、看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间不好挨”,因此第①段主要写了“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故答案为: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9.考查对选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从“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可知,这些句子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因此材料—是通过一连串发问的方式把情感表达出来的。从“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可知,“我”盼着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是通过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盼”的心情的。
故答案为:一连串发问;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
10.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有误,材料一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不是遗憾。
B.正确。
C.有误,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匆匆》没有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故答案为:A.错误、B.正确、C.错误
(2022·兴文)课外阅读
①谷文昌出身于河南林县一个贫困家庭,少时丧父,他依靠石匠手艺维持生计。多年的苦难和革命生涯,养成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
②刚到东山的时候,A谷文昌身材瘦削,常年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后来转业到地方。他几乎十几年如一日地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据谷文昌的女儿谷哲芬回忆,从记事起,她就学着补衣服,一直到长成大姑娘,还缝补着父亲穿了多年的中山装。
③因长期操劳,谷文昌的胃病、肺病越来越严重,一次在行署开会,胃病又犯了,疼得他脸色发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行署领导看到后,“命令”他马上治病,他才留在龙溪治病。招待所根据规定为他留了专门房间,他了解到一个房间竟然每晚十元,连忙摇头说:“我们东山还穷,不能住。”他和小陈在昏暗的大街上找到一家澡堂子兼招待所里住下来,他俩的房间下面是冒着热气的澡堂大池子,狭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但每晚只收三块钱。就这样,两个人背靠背挤在一张小床上。
④谷文昌艰苦奋斗到这个份儿上,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每年发两套军装,可他舍不得穿。有一年,他领了一双军用皮鞋,试穿了一下,就小心地放起来。B放了一段时间,他见通讯员朱子周的布鞋露出了脚趾,就毫不犹豫地从箱底取出那双皮鞋,送给朱子周。
⑤朱子周看着谷文昌打着补丁的旧布鞋,不好意思地说:“谷书记,您呢?”
⑥谷文昌跺跺脚说:“老母亲做的,穿着踏实。”
⑦有一年春节,史英萍见丈夫的衣服实在不能再补了,就扯了几尺布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这时,龙溪一带遭受罕见的台风、水灾,上级倡议为灾区百姓捐衣物,谷文昌毫不犹豫地带头,不仅捐了老伴儿给他做的新衣服,还把箱底的两件干净衣服捐了出去。
⑧谷文昌正在县委办公,一位面色忧郁的妇女找到他,说婆婆生病住院,孩子又小,她身体也有病,而丈夫在外县工作,请谷书记帮忙把丈夫调回东山。谷文昌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他让那位妇女放心地回家等消息。看着那位妇女满脚的泥巴,才知道她是从二十多里外的铜陵镇步行来的,谷文昌自掏腰包为那位妇女买了回家的车票。不久,她的丈夫就从南靖调回东山,夫妻终于团圆。但是,谷文昌对家人的要求却相当苛刻。C 1964年,他调到福州,组织部门提议把他大女儿谷哲惠也调过去,谷文昌严肃地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她。”大女儿继续留在东山。
11.联系上下文,选文①段中“严于律己”的意思是 。
12.选文④—⑦段的主要内容是 。
13.A句是 描写,你读到了一个 的谷文昌;
B句是 描写;
C句描写了一个 的谷文昌。
14.第①段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统领全文 B.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C.增强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D.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
【答案】11.严格地约束自己
12.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13.外貌;生活简朴;动作;对家人要求严格
14.B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写了谷文昌刚到东山的时自己艰苦奋斗,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表现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
11.考查理解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选文①段中“严于律己”的意思是:严:严格。律:约束。己:自己。严格地约束自己。
故答案为:严格地约束自己
1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由句子“谷文昌艰苦奋斗到这个份儿上,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可知,选文④一⑦段的主要内容是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故答案为: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13.考查对句子写法的理解。A句“谷文昌身材瘦削,常年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后来转业到地方。他几乎十几年如一日地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是外貌描写,从中可读出谷文昌的生活简朴;B句是动作描写,C句描写了一个对家人要求严格的谷文昌。
故答案为:外貌、生活简朴、动作、对家人要求严格
14.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文章第一段“谷文昌出身于河南林县一个贫困家庭,少时丧父,他依靠石匠手艺维持生计。多年的苦难和革命生涯,养成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点出人物的身世及主要特点,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同时统领全文,语句增强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但没有设置悬念,所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故答案为:B
(2022·兴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 【材料】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作品风格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的刚健风格形成对比,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15.左上图字体是 。相对楷书,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16.结合上面的文字材料,下面最有可能是赵孟頫作品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5.行书
16.B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书法作品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书法绘画、作家及作品。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知识。平时要多掌握书法作品的特点。
15.考查书法绘画。根据行书的特点来分析。行书用笔与楷书大同小异,下笔、收笔、转折多顺势而为,灵活多变。节奏比较快,往往随着笔势自然而然带出附钩或者连接前后笔画的牵丝,加强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行书为了书写便捷和美观,对某些笔画或部位进行简省或变化。
故答案为:行书
16.考查作家及其作品。赵孟頫的楷书这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故ACD有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7.(2022·兴文)仿写仿练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部分,再仿写句子。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生气 渴 瘦 酸 穷 窄
:
【答案】(1)有的一律是玫瑰,有的清一色是月季,有的都是牡丹。前来观赏的人们,陶醉在花海中忘记了一切。
(2)生气;他非常生气,都快气炸了。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是排比句,可以勾画出“有的……有的……有的“也可以勾画出意思相同的“—律、清一色、都是”。
(2)“喜得快要发疯了“是一个夸张句,从所给词语中选择一个写夸张句即可。
故答案为:(1)有的一律是玫瑰,有的清一色是月季,有的都是牡丹。前来观赏的人们,陶醉在花海中忘记了一切。(2)生气、他非常生气,都快气炸了。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夸张。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8.(2022·兴文)能说会道
小学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在这依依惜别之际,让我们给他们留下真挚的话语,送上美好的祝福吧!我想对 的老师说:“ ”我祝福我的同学:“ ”我想祝愿我的母校 !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想提醒自己:“ ”
【答案】悉心教导我;老师,您就是一盏明灯,点亮我前进的道路,您就是勤劳的园丁,为我们浇水施肥,您就是一根粉笔,牺牲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充实的知识。;同学们,祝你们未来前程似锦,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在这临近毕业之际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老师或者同学听吧。此题考查了我们说话的能力,会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感情通过语言、句子,真切地表达出来。要求所填词语恰当合理,语句通顺完整。
故答案为:悉心教导我;老师,您就是一盏明灯,点亮我前进的道路,您就是勤劳的园丁,为我们浇水施肥,您就是一根粉笔,牺牲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充实的知识;同学们,祝你们未来前程似锦,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19.(2022·兴文)习作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刚过,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请以“2022年的端午节”为题,介绍一下家乡的端午节。
要求:①写清楚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特点和自己过端午节的亲身经历。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2022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节日,过端午节有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
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反映出节日的习俗特点。想想端午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作文。以“2022年的端午节”为题,介绍一下家乡的端午节。通过记叙了端午节的特色,包粽子及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表达出了“我”对端午节的喜爱。
1 / 1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二、积累运用。
1.(2022·兴文)下面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灯盏(zǎn) 蒸融(zhēng)明媚 时侯
B.搜寻(shōu)清脆(cuì)贷款 饺刑
C.皎洁(jiāo) 栅栏(zhà) 滩平 铁锤
D.绊倒(bàn) 迁就(qiān)埋葬 援助
2.(2022·兴文)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小学六年眨眼就结束了,同学们马上就要升入中学了。
B.关在家里两个多月,大伙儿都快被闷死了。
C.老师的话如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D.公交车上的人真多,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
3.(2022·兴文)“司马迁受家庭的熏陶和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完成鸿篇巨著《史记》。其成就超越司马谈,真可谓 。”这里引用了《荀子》中名言的好处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D.可以使事例更加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4.(2022·兴文)把下面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①处是 ,②处是 ,③处是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①)有缺点,(①)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②)行。(③)你说得对,我们(③)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A.不管……都……
B.无论……都……
C.只要……就……
D.如果……就……
5.(2022·兴文)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顽皮、淘气,却也是个乖巧懂事、喜欢小动物的孩子。
B.《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主要讲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事。
C.写作品梗概,首先要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D.《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小说主人公汤姆 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
6.(2022·兴文)下列关于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世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遇事要钻牛角尖)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时间短,但是受益很大)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三、阅读理解。。
7.(2022·兴文)古诗文阅读
(1)背诵、填空。
① ?曰:非然也。
②孔子东游, ,问其故。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
(3)选择下列题目、作者和名句对应正确的选项。( )
A.《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清平乐》叶绍翁——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C.《江上渔者》范仲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游园不值》黄庭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古诗《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类似的诗句还有 。
(2022·兴文)课内阅读
材料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材料二: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②……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8.材料二选自 的《 》,其中第①段主要写了 。
9.材料一是通过 的方式把情感表达出来的。材料二②段中“我”盼着 ,是通过 的方式写出“盼”的心情的。
10.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A.材料一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匆匆流逝的时光的遗憾。
B.材料二表达了“我”等母亲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情。
C.两则材料中,作者都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2022·兴文)课外阅读
①谷文昌出身于河南林县一个贫困家庭,少时丧父,他依靠石匠手艺维持生计。多年的苦难和革命生涯,养成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
②刚到东山的时候,A谷文昌身材瘦削,常年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后来转业到地方。他几乎十几年如一日地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据谷文昌的女儿谷哲芬回忆,从记事起,她就学着补衣服,一直到长成大姑娘,还缝补着父亲穿了多年的中山装。
③因长期操劳,谷文昌的胃病、肺病越来越严重,一次在行署开会,胃病又犯了,疼得他脸色发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行署领导看到后,“命令”他马上治病,他才留在龙溪治病。招待所根据规定为他留了专门房间,他了解到一个房间竟然每晚十元,连忙摇头说:“我们东山还穷,不能住。”他和小陈在昏暗的大街上找到一家澡堂子兼招待所里住下来,他俩的房间下面是冒着热气的澡堂大池子,狭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但每晚只收三块钱。就这样,两个人背靠背挤在一张小床上。
④谷文昌艰苦奋斗到这个份儿上,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每年发两套军装,可他舍不得穿。有一年,他领了一双军用皮鞋,试穿了一下,就小心地放起来。B放了一段时间,他见通讯员朱子周的布鞋露出了脚趾,就毫不犹豫地从箱底取出那双皮鞋,送给朱子周。
⑤朱子周看着谷文昌打着补丁的旧布鞋,不好意思地说:“谷书记,您呢?”
⑥谷文昌跺跺脚说:“老母亲做的,穿着踏实。”
⑦有一年春节,史英萍见丈夫的衣服实在不能再补了,就扯了几尺布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这时,龙溪一带遭受罕见的台风、水灾,上级倡议为灾区百姓捐衣物,谷文昌毫不犹豫地带头,不仅捐了老伴儿给他做的新衣服,还把箱底的两件干净衣服捐了出去。
⑧谷文昌正在县委办公,一位面色忧郁的妇女找到他,说婆婆生病住院,孩子又小,她身体也有病,而丈夫在外县工作,请谷书记帮忙把丈夫调回东山。谷文昌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他让那位妇女放心地回家等消息。看着那位妇女满脚的泥巴,才知道她是从二十多里外的铜陵镇步行来的,谷文昌自掏腰包为那位妇女买了回家的车票。不久,她的丈夫就从南靖调回东山,夫妻终于团圆。但是,谷文昌对家人的要求却相当苛刻。C 1964年,他调到福州,组织部门提议把他大女儿谷哲惠也调过去,谷文昌严肃地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她。”大女儿继续留在东山。
11.联系上下文,选文①段中“严于律己”的意思是 。
12.选文④—⑦段的主要内容是 。
13.A句是 描写,你读到了一个 的谷文昌;
B句是 描写;
C句描写了一个 的谷文昌。
14.第①段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统领全文 B.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C.增强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D.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
(2022·兴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 【材料】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作品风格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的刚健风格形成对比,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15.左上图字体是 。相对楷书,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16.结合上面的文字材料,下面最有可能是赵孟頫作品的是( )。
A.A B.B C.C D.D
17.(2022·兴文)仿写仿练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部分,再仿写句子。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生气 渴 瘦 酸 穷 窄
:
18.(2022·兴文)能说会道
小学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在这依依惜别之际,让我们给他们留下真挚的话语,送上美好的祝福吧!我想对 的老师说:“ ”我祝福我的同学:“ ”我想祝愿我的母校 !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想提醒自己:“ ”
19.(2022·兴文)习作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刚过,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请以“2022年的端午节”为题,介绍一下家乡的端午节。
要求:①写清楚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特点和自己过端午节的亲身经历。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灯盏”的“盏”读作“zhǎn”。时候:某一段时间。故“时候”应为“时候”。
B.有误。“搜寻”的“搜”读作“sōu”。绞刑:—种死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故“饺刑”应为“绞刑”。
C.有误。“皎洁”的“皎”读作“jiǎo”。摊平:是指推低成本的一种股票投资方法。故“滩平”应为“摊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从“眨眼”可知,此句夸大了时间过得快的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从“大伙儿都快被闷死了”可知,此句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把“老师的话”比作“雨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从“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可知,此句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答案】B;C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结合语境应填B。这里引用了《荀子》中名言的好处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故答案为:B、C
【点评】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4.【答案】D;B;C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语段中“我们有缺点”与“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如果.…..…..就....…”连接;“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与“行”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无论......都.....….”连接,“你说得对”与“我们改正”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只要....…..就扰....…”连接。
故答案为:D、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5.【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B、C、D说法正确;
A.说法错误。《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个是个淘气、爱虐待动物、搞恶作剧的孩子。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启示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诗歌翻译,有俗语,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不管是诗句还是名言,在熟练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7.【答案】(1)为是其智弗若与;见两小儿辩斗
(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A;C
(4)思乡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翻译;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孟子的《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答案是:“不是这样的。”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②出自于《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考查句子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出自文言文《学弈》。重点字词:“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弈”︰下棋。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考查作家及其作品。A、C正确。B.错误。《清平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全诗为∶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D.错误。《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全诗为: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故选:A、C。
(4)考查诗歌形象意境。《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意思是: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人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含蓄深沉,朴素自然,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1)为是其智弗若与、见两小儿辩斗;(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3)AC;(4)思乡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有诗歌形象意境,有句子翻译。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答案】8.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9.一连串发问;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
10.错误;正确;错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内容,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8.考查文学常识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材料二选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从“这段时光不好挨……”可知,作者用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蚁穴、看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间不好挨”,因此第①段主要写了“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故答案为: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以此来度过等待母亲的时光
9.考查对选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从“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可知,这些句子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因此材料—是通过一连串发问的方式把情感表达出来的。从“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可知,“我”盼着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是通过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盼”的心情的。
故答案为:一连串发问;妈妈洗完衣服就带“我”出去;富有儿童情味的内心独白
10.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有误,材料一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不是遗憾。
B.正确。
C.有误,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匆匆》没有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故答案为:A.错误、B.正确、C.错误
【答案】11.严格地约束自己
12.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13.外貌;生活简朴;动作;对家人要求严格
14.B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写了谷文昌刚到东山的时自己艰苦奋斗,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表现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
11.考查理解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选文①段中“严于律己”的意思是:严:严格。律:约束。己:自己。严格地约束自己。
故答案为:严格地约束自己
1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由句子“谷文昌艰苦奋斗到这个份儿上,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可知,选文④一⑦段的主要内容是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故答案为:谷文昌对下属和群众却非常慷慨
13.考查对句子写法的理解。A句“谷文昌身材瘦削,常年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后来转业到地方。他几乎十几年如一日地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是外貌描写,从中可读出谷文昌的生活简朴;B句是动作描写,C句描写了一个对家人要求严格的谷文昌。
故答案为:外貌、生活简朴、动作、对家人要求严格
14.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文章第一段“谷文昌出身于河南林县一个贫困家庭,少时丧父,他依靠石匠手艺维持生计。多年的苦难和革命生涯,养成了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而忘了自己’的人。”点出人物的身世及主要特点,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同时统领全文,语句增强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但没有设置悬念,所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故答案为:B
【答案】15.行书
16.B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书法作品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书法绘画、作家及作品。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知识。平时要多掌握书法作品的特点。
15.考查书法绘画。根据行书的特点来分析。行书用笔与楷书大同小异,下笔、收笔、转折多顺势而为,灵活多变。节奏比较快,往往随着笔势自然而然带出附钩或者连接前后笔画的牵丝,加强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行书为了书写便捷和美观,对某些笔画或部位进行简省或变化。
故答案为:行书
16.考查作家及其作品。赵孟頫的楷书这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故ACD有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7.【答案】(1)有的一律是玫瑰,有的清一色是月季,有的都是牡丹。前来观赏的人们,陶醉在花海中忘记了一切。
(2)生气;他非常生气,都快气炸了。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是排比句,可以勾画出“有的……有的……有的“也可以勾画出意思相同的“—律、清一色、都是”。
(2)“喜得快要发疯了“是一个夸张句,从所给词语中选择一个写夸张句即可。
故答案为:(1)有的一律是玫瑰,有的清一色是月季,有的都是牡丹。前来观赏的人们,陶醉在花海中忘记了一切。(2)生气、他非常生气,都快气炸了。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夸张。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8.【答案】悉心教导我;老师,您就是一盏明灯,点亮我前进的道路,您就是勤劳的园丁,为我们浇水施肥,您就是一根粉笔,牺牲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充实的知识。;同学们,祝你们未来前程似锦,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在这临近毕业之际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老师或者同学听吧。此题考查了我们说话的能力,会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感情通过语言、句子,真切地表达出来。要求所填词语恰当合理,语句通顺完整。
故答案为:悉心教导我;老师,您就是一盏明灯,点亮我前进的道路,您就是勤劳的园丁,为我们浇水施肥,您就是一根粉笔,牺牲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充实的知识;同学们,祝你们未来前程似锦,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19.【答案】2022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节日,过端午节有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
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反映出节日的习俗特点。想想端午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作文。以“2022年的端午节”为题,介绍一下家乡的端午节。通过记叙了端午节的特色,包粽子及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表达出了“我”对端午节的喜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