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好奇心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儿的泪珠伴着下。打一自然现象(雷雨),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闪电、雷声),下这场大雨之前应该还会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吧,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蚂蚁搬家,小鱼儿游出了水面,呼吸空气)”,师:真是爱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一起去感受它的壮观吧。板书课题(强调笔画)
(二)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标上自然段,③思考: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雷雨前?哪些自 然段写的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的雷雨后?
2、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师板书。(前中后)
3、在学习雷雨前,生字宝宝想跟你们做朋友呢,生字卡片(压、蝉、垂、扑)①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它 (熟字去偏旁、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
(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雷雨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1-3段,PPT出示雷雨前的句子,读完思考:在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把它画下来。
(1)学习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①雷雨前的乌云怎么样?(黑沉沉的)?②老师还注意到一个字(压),什么是压?谁能表演一下么?(生在座位上表演)那到底怎么才算压?(轻飘飘的羽毛?)不是,是很重的东西,比如铁板、门,师:这些东西压着你什么感觉?(沉、累、闷),你看这乌云来势多凶猛啊,厚厚的乌云低低的压下来,压得我们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闷、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指1位生读,齐读。(这雷雨前乌云密布,压得我们喘不过来气。板书:云压)③天气 太闷热了, 连一丝风都 没有, 所以树 上的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2)学习第二段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①忽然一阵大风吹 来,你觉得这风怎么样?(大)哪个词语说 明天气变化的快?( 忽然),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齐读)②师:仔细再看, 连小蜘蛛都 怎么样了?(找一生读,课件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A怎么逃走的?(垂下来),用"掉下来"行么?(不可以 )。什么是掉?( 拿东西表演),有东西 拉着它吗?(没有)学垂看图片,垂:因为有蜘蛛丝拉着它,是连着的 ;(区分掉和 垂)从字到句,更好区分这两个字。B 垂还是本文的生字,字和左边的图有什么相同之处?(生说,垂的竖像树干)我们祖先非常聪明,造的字非常形象,我们看看垂字的演变过程,(图片)①观察“垂”字,什么结构?独体字。②要 点:写在 田字格的正中间 ;第二横最长 ,最后一横最短;间距均等 。③书空笔顺(顺口溜 )④师范写,生书空。⑤生描 红书写。 ⑥评价展示。
(3)这雷雨即将来临,快看,你快听,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播放雷雨的声音)①这里用了4个“越”字应该怎么读?(加重音,声调加高)生读,这便是雷雨前的景象,。
自主学习雷雨中
(1)小组齐读4-6段,用“ —— ”画出雷雨中描写的景物。讨论 :①三个“哗,哗,哗”说明什么?怎样读?②哪些词语说 明了雷雨由大变小?怎样读?
(2)解决问题,小组代表回答 。①“ 哗哗哗 ”说明雨下的很大,(板书:雨大)指导朗读,力度渐大,语调渐高,突出雨的急、大。生1,齐读。(看时间)②“ 渐渐地”现在雨变小了,我们怎么用声音表现出来?(声音慢慢降低)齐读。③用渐渐地说一句话。(PPT展示)齐读再次感受雷雨的壮观,(老师带来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
略讲雷雨后
这雨来得快,去的也快,看啊,雨终于停了(插图)
(1)欣赏图片,并读出来,这景怎么样?(板书:景美)是啊,雨后的心情?(开心)
(2)同桌合作,读课文,比一比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会把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描写的如此细致呢 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去探究。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着你去发现呢,希望你们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
2.各种雨的连线。(相机说一说各种雨的场景)(看时间结尾,可以选择一种课下写一写)
板书设计
16雷雨
(1-3)前:云压
(4-6)中:雨大
(7-8)后: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