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与之前所学有什么不同?导出“文言文”这种新的题材。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
2.请学生学用课题样子介绍自己。
3.简介《世说新语》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或用笔画下来。
2.请同学试着读,就纠正错误,引导断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请同学们伴着音乐朗读。
4、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理解“甚、惠”的意思,并翻译全句。(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一:结合注释)
2、哪里可以体现他的聪明?找出相应的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理解“果、示、应声”的意思,翻译全句
(2)让学生通过理解意思,感受明白孔君平拿姓氏做文章,孩子马上巧妙的回答可见他聪明、机智。想想孔君平此时最想说的话“甚聪惠”。板书:聪明
3.杨氏之子还有什么特点?有礼貌(板书:有礼)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抓住“夫子”理解意思:古代有学问的成年男子。
(1)出示孔君平的资料。
(2)理解“未闻”一词的意思
(3)出示儿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原文进行对比,感受未闻一词是句子变得委婉。
(4)学生带着动作来读对话。
为设果,果有杨梅。
(1)理解“为”的意思是给、替,从而明白读音是 wèi
(2)理解“设”是摆设的意思。
(3)引导学生翻译时加上为谁摆设?
你想用那句话夸夸他?
甚聪惠(1)惠在《 辞海》中有仁爱、柔顺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合起来就是有礼貌,办事得体的意思。
(2)引导“惠”字的书写。
把文章挖空,检查孩子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
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五:作业设计:
1.将课文改成课本剧。
2.收集关于孩子聪明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聪明 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