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色 挠(náo) 怫然(fú) 以头 抢地(qiāng)
B. 休 祲(qìn) 庸夫(yōng) 彗星袭月(huì)
C. 王 僚(liáo) 韩 傀(guī) 免冠徒 跣(xiǎn)
D. 加 惠(huì) 缟素(gǎo) 寡人 谕矣(yù)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加惠( )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
(4)故不错意也( )
(5)岂直五百里哉( )
(6)秦王怫然怒( )
(7)(聊城中考)以头抢地耳( )
(8)白虹贯日( )
(9)长跪而谢之曰( )
(10)寡人谕矣(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
(3)请广于君 _____________(4)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____
(5)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6)何至于此 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
C. 秦王没想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D.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7.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 ) (2)仓鹰击于殿上( )
(3)天下缟素 ( ) (4)寡人谕矣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和秦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请就文段说说“激烈的斗争”表现在哪里。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唐雎①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②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③;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④;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⑤。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⑦,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①唐雎(jū):人名,是安陵国的臣子。《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②怫然(fú):盛怒的样子。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④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⑤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⑥休祲:吉凶的征兆。⑦挠:屈服。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寡人反取病焉 ( ) (2)王曰,何坐?( )
(3)圣人非所与熙也 (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12. 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吾欲辱之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 吾欲辱之,何以也?
D.于土墙凹凸处 生于淮北则为枳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乙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1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
(2)酒既酣( )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2)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18.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9. 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0. 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1. 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2. 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B 2.C 3.(1)交换 (2)施予恩惠 (3)虽然如此 (4)在意 (5)哪里只是 (6)愤怒的样子 (7)碰,撞 (8)贯穿 (9)道歉 (10)明白,懂得
4.(1)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1)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
(3)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
(4)相当于“到”。 (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
(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
6、B
7.诸葛亮 启示:一是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二是针锋相对,言之有“理”;三是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8.(1)愤怒的样子 (2)同“苍” (3)穿白色丧服 (4)明白,懂得
9.(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3)那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
10.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刺杀秦王,终于让他屈服。
11. (1)侮辱(2)犯罪(3)同“嬉”,开玩笑(4)曾经
12. D
13.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4.行是“秦王怫然怒”;言是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5.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16.(1)派,派遣 (2)(喝酒)尽兴
17.(1)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2)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当场毙命。
18.唐雎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用机智的语言应对秦王胁迫,最终保全了国土,不辱君命;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君命。
19. “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0. “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21. 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22. 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23. 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