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30 14: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 课、唐雎不辱使命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以头抢地(qiǎng) 秦王色挠(náo)
B.韩傀(guī) 怫然怒(fèi) 庸夫之怒(yōng)
C.休祲(jìn) 免冠徒跣(xǐ) 大王加惠(huì)
D.缟素(gǎo) 彗星袭月(huì) 寡人谕矣(yù)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 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一狼洞其中
D.以头抢地尔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聊城中考)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西宁市教育局在初中学校推行的“自主学习日”制度,深受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可是李萍的爸爸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如果你是李萍,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呢
【链接】 “自主学习日”制度规定:每周三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老师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然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请广于君(      )
(2)寡人谕矣(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0.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2)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 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______ ②寡人谕矣______ ③亲尝教以兵______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______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1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苏秦刺股(    )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17.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全石以为底
C.待燧动而焰发    人不知而不愠
D.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
山桃花
李修文
①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不是一树一树,而是一簇一簇,从黄土里钻出来,或从岩石缝里活生生挤出来,渐成连锦之势,被风一吹,就好像世间的全部酸楚和苦难都被它们抹消了。我知道,在更广大的地方,干旱和寡淡、贫瘠和荒寒,仍然在山坡与山谷里深埋。但是,风再吹时,这些都将变成山桃花,一簇一簇现身。山桃花啊,满树满枝,几乎看不见一片叶子,唯有花朵,柔弱而蛮橫地占据着枝头。
②多年以前,为了写一部电影剧本,我一个人来到陕北角落里一座名叫“石圪梁”的村庄。站在村口,眼前景象让我欲说还休:干旱、风沙,村庄空寂,为数不多的老人。我住的那一口窑洞,滿墙透风,窗户几近朽烂。到了夜晚,甚至会有实在挨不住寒冷的狐狸奔下山来,从窗外腾空跃入,跳到我的身边。
③多亏了那满坡滿谷的山桃花!那一晚,北风大作,“倒春寒”明白无误地来临,雪粒子纷砸入窑洞,我心头生出一股巨大的悔意。我决定就此离开——不是等到天亮,而是现在就走。我拎起行李,爬上了窗外那座山的山脊。我大概记得,在山脊上一直走到天亮,就会看见山下公路上的大客车。就在此时,我看见那些司空见惯的山桃花好像被雪粒子砸得清醒了。雪粒子像携带着微弱的光,照亮了我身旁西坡上一片还未开放的山桃花,看上去,好似它们在天亮之前就会被冻死。我蹲在它们身边看了一会儿,叹息一声,接着往前走。哪知道,刚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阵含混的轰鸣声。我回过头去,一眼看见途经的西坡好似蛰伏多年的龙王在此刻出世,沙块、黄土、断岩和碎石,瀑布一般,泥石流一般,不由分说地流泻、崩堝和狂奔……猛然间又平静下来。唯有尘土四起,穿过雪粒子,在山巅、山坡和山谷里升腾。
④也不知道为什么,尘雾里,我却心疼起那些快要被冻死的山桃花:经此一劫,它们恐怕全都气绝身亡了吧?我不禁返回去,走近山体滑坡的地方,想再看它们一眼。果然,那些山桃花全都被席卷而下,连根拔起,散落在地。我靠近了其中的一簇,伸手去抚一抚它们,看上去它们像是早已对自己的命运见怪不怪。.
⑤哪里知道根本不是——突然,像是雪粒子瞬时绽放成雪花,一颗花芭,对,只有一颗,轻轻地抖动了一下,然后,叶柄开始轻微地战栗,萼片随即分裂。我心里一紧,死死地盯着它看。我看着它吞噬了雪粒子,再看着花托竟然在慌乱中定定地稳住了身形。
⑥我知道,一桩莫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即使如此,花开得还是比期待的更快:是的,一朵花,一朵完整的花,闪电般开了出来。在尘雾里,它被灰尘扑面;在北风里,它静止不动,小小的,但又是嚣张的。灾难已然过去,分散的河山,失去的尊严,必须全都聚拢和卷土重来!我看看这朵花,再抬头看看昏暗的天光,一时之间,震惊、激奋和仓皇全都不请自来。就在我埋首在那一朵花的面前时,更多的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像是领受了召唤,更像是最后一次确认自己的命运,呼啦啦地开了。哪怕离我最近的这一簇,虽孤悬在外,也开出了五六朵,而叶柄与花托又在轻轻地抖动,更多的花,转瞬之后便要在这“倒春寒”的世上现身了。
⑦可是,就在此时,山巅上再次传来巨大的轰鸣声。轰鸣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尘雾愈加浓烈,所谓兵荒马乱,所谓十万火急,不过如此。但我还是置若罔闻,屏住呼吸等待着发落——是的,最后那几朵还未开出来的花,我要等它们来发落我。
⑧它们终归没有辜负我:就在即将被彻底掩埋时,它们开了。我迅疾跑开,远远站在一边,看着它们盛放一阵子,随即,被轰隆隆滚下的黃土和碎石吞没。
⑨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目睹了一场盛大的抗争。也许,我也该像那最后时刻开出的花,勇敢地迎战。每个人都有必须面对的命运它来了,你就走不掉,必须面对。
⑩这么想着,天也快亮了,远远地,我又看见了我的窑洞。我的鼻子一酸,干脆发足狂奔,跑向了我的命运。
(选文有删改)
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2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2.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23.品味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4.这场“盛大的抗争”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下来。(不超出所给字格)
答案
D 2.A 3.(1)E (2)D (3)B (4)C (5)A 4.A 5.C
6、(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啊!
(2)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示例 爸爸,“自主学习日”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和做家庭作业同等重要。何况到时我还和您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我不会放任自流的。请您放心好了。
8.(1)增广,扩充 (2)明白,懂得
9.(1)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2)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0.(1)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示例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11、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牵累
12、C
13、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4、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15、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16.(1)大腿 (2)懂得道理 
17.A 
18.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19.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引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20.“我”到“石圪梁”村写剧本,因为条件艰苦想要逃离,路上目睹了山桃花经历劫难后仍然顽强盛放的景象,深受触动,最后返回村庄。
21.开篇点题,交代写作对象,写山桃花顽强绽放的姿态,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写出了“我”看到山桃花即将开放时的紧张、担忧和期待。
23.贬词褒用,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桃花以人的情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山桃花面对劫难时勇敢无畏的样子。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