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二节 电 解 池
自1800年,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后,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利用伏打电池研究电的化学效应,对水、盐溶液,熔融固体化合物进行通电实验,其中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点解释议案中发现了钠、钾、镁、钙、锶、钡等多种元素,成为发现最多新元素的科学家。
183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当把电流作用在氯化钠的水溶液时,能够获得氯气,这一发现为氯碱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石墨
饱和食盐水
情境—— 电解池的前世今生
氯碱工业
电解精炼铜
电 镀
电化学合成
电解处理废水
【实验4-2】
在U形管中注入质量分数为25%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材料,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CuCl2溶液
石墨棒
石墨棒
oooooooooooooooooooo
- +
阴极
阳极
Cu
Cl2
ooooooooooooooooooooooo
e-
e-
【思考与讨论】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阳离子Cu2+和H+
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OH-和Cl-
向阳极移动
Cu2+在阴极放电:
Cl-在阳极放电:
2Cl--2e-=Cl2↑
(氧化反应)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CuCl2 Cu + Cl2↑
电解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阳极、阴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注意:①电流应是直流电 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2.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称电解槽)。
3.电解池的构成:
①外加直流电源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
②阴、阳两极
一、电解原理
⑤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可以是自发的反应,也可以是非自发的反应
两极一液一电源,氧化还原是条件
4.几种流向的问题
(1)电流:电源正极→电解池阳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阴极→电源负极)
(2)电子流向: 电源 极 → 电解池 极;
电解池 极 → 电源 极
(3)离子: 阳离子 → 电解池 极
阴离子 → 电解池 极
负
正
阳
阴
阴
阳
电流(I)流向
5.电解规律
①活性电极:电极自身放电即电极自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如:Fe、Cu、Ag
②惰性电极:电极自身不反应,只导电。如:Au、Pt、C
(1)判断阴、阳极
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
还是活性电极。
阴极材料只要导电就可以
阴极:
阴极上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
得电子能力(氧化性)强的离子先放电。
Ag+>Fe3+>Cu2+>H+酸>Pb2+>Sn2+ >Fe2+>Zn2+>H+水>Al3+>Mg2+>…>K+
这5种金属离子在水中不放电,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放电,制备单质时只有电解熔融氯化物或熔融氧化物。
这4种金属离子浓度较大时,先于H+放电。
Fe3+得电子能力比Cu2+强,但第一阶段Fe3+只被还原为Fe2+
(2)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全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
提示: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和OH-,不要把H+、OH-误加到熔融电解质中。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
活泼金属作阳极,则金属首先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则只有溶液中阴离子放电。
失电子能力(还原性)强的离子先放电。
阳极:
活泼电极>S2->I- >Br - > Cl- > OH- >含氧酸根(NO3- 、SO42-、CO32-)>F-
小结:看电极→找离子→分阴阳→排顺序→写反应
①电解水型:
电解质 H2SO4 NaOH Na2SO4
阳极反应式 阴极反应式 pH变化
复原加入物质 减小
增大
不变
H2O
4OH--4e-=O2↑+2H2O
4H++4e-=2H2↑
H2SO4、NaOH、Na2SO4 等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4)电解规律(用惰性电极电解时)
②电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 HCl CuCl2
阳极反应式 阴极反应式 Cu2++2e-=Cu
pH变化
复原加入物质
2Cl--2e-=Cl2↑
2H++2e-=H2↑
增大
HCl
CuCl2
HCl、CuCl2等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溶液的电解
电解质 NaCl CuSO4
阳极反应式
阴极反应式
pH变化
复原加入物质
2Cl--2e-=Cl2↑
2H2O-4e-=O2↑+4H+
2H2O+2e-=H2↑+2OH-
2Cu2++4e-=2Cu
增大
减小
HCl
CuO或CuCO3
④放氧生酸型:
③放氢生碱型:
2CuSO4+ 2H2O 2Cu +O2 ↑+ 2H2SO4
电解
2NaCl+2H2O 2NaOH+H2 ↑ + Cl2 ↑
电解
阳极:S2- > I- > Br- > Cl- > OH- > 含氧酸根 > F-
Ⅰ
Ⅱ
Ⅲ
Ⅳ
Ⅱ与Ⅳ区: 如Na2SO4、H2SO4 、NaOH
阴极:Ag+>Fe3+>Cu2+>H+>Fe2+>Zn2+>(H+)>Al3+>Mg2+>Na+
电解本身型 :
放氢生碱型 :
放氧生酸型 :
电解水型 :
Ⅰ与Ⅲ区: 如CuCl2 、HCl
Ⅰ与Ⅳ区: 如NaCl
Ⅱ与Ⅲ区: 如CuSO4、AgNO3
电解后溶液的复原,从溶液中放出的气体和生成的沉淀,按照原子个数比组成具体物质再加入溶液即可。遵循“少什么加什么,少多少加多少”的原则。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
(氯碱工业)
食盐水中的离子:
H+、Na+、Cl-、OH-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离子移动方向:
移向阳极,
移向阴极
Cl-、OH-
H+、Na+
现象:
阴极有无色气体产生,阴极端溶液变红,阳极产生的黄绿色气体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
阳极反应:
2Cl--2e-===Cl2↑
阴极反应:
2H2O+2e-===H2↑+2OH-
电解饱和食盐水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
①避免Cl2接触NaOH溶液会反应,使产品不纯,反应方程式:
Cl2+2NaOH =NaCl+NaClO+H2O
②避免生成的Cl2和H2混合,原因:
遇火或强光会爆炸
解决方法:
使用离子交换膜
生产设备: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
+
Cl2
Cl—
H2
Na+
H+
OH—
淡盐水
NaOH溶液
精制饱和NaCl溶液
H2O(含少量NaOH)
阳离子交换膜
阳 极
阴 极
阳极室
阴极室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将电解槽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可避免H2和Cl2混合;也避免Cl2和NaOH反应从而影响NaOH的产量。
【思考】
如果想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铜,该如何设计实验?
2.电镀
应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目的:增强金属的抗腐蚀能力、耐磨性或改善金属制品的外观。
①电极式:
阳极:Cu - 2e- = Cu2+
阴极:Cu2+ + 2e- = Cu
②电镀液:
含Cu2+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①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待镀金属制品(即镀件)
②电镀液:
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实际电镀时,为了得到均匀、光洁、致密的镀层,往往需要在电镀液中加入各种助剂。
黄铜矿
粗铜(含有锌、铁、镍、银、金、铂等微量杂质)
如果用粗铜制电线会大大降低其导电能力
3.铜的电解精炼
【交流研讨】结合现象,思考:
①阳极和阴极材料分别是?
②粗铜中的杂质金属如何除去?
③电解精炼后,
CuSO4溶液有何变化?
CuSO4溶液
阳极:
不及铜活泼的贵重金属(银、金等)不放电沉入槽底形成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阴极:Cu2+ + 2e- =Cu
(Cu2+氧化性最强且浓度最大)
比铜活泼的金属先反应
Zn – 2e- = Zn2+ Fe – 2e- = Fe2+ Ni – 2e- = Ni2+(先反应)
Cu – 2e- = Cu2+(后反应,是主要反应)
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质溶液中CuSO4的浓度变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电解法
热还原法
加热
分解法
物理提取法
4. 电冶金
金属冶炼:使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的过程。
原理: Mn+ + ne- = M
由于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所以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Na、Ca、Mg、Al这样的活泼金属,电解法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工业方法。
熔融NaCl
阴极
阳极
e-
e-
Na+
Cl-
总反应:2NaCl = 2Na+Cl2↑
电解
阴极:2 Na++2e- = 2Na
阳极:2 Cl--2e- = Cl2↑
电解熔融的Al2O3制备Al
阴极:
阳极:
总反应:
4Al3+ + 12e- = 4Al
6O2- - 12e- = 3O2↑
2Al2O3(熔融) = 4Al + 3O2↑
电解
助熔剂:冰晶石(Na3AlF6 六氟合铝酸钠)
冰晶石
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阳极:
阴极:
2Cl - -2e- = Cl2↑
Mg2+ + 2e- = Mg
MgCl2(熔融) == Mg + Cl2 ↑
电解
【思考】工业制取镁,用的氯化镁而不用氧化镁?制取铝时,用的是氧化铝而不用氯化铝?
原因:因为氧化镁的熔点比氯化镁高很多,浪费了能量 ;
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为分子晶体,不能电解
而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可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