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景阳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景阳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30 18: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景阳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景阳冈》一文对动作描写的学习,以及对武松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会衬托以及连贯动词的运动对塑造人物特点的好处。
2.运用所学的衬托及使用连贯动词的方法,描写人物动作,提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衬托及使用连贯动词的方法,描写人物动作,提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人物。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古典名著,作家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出他们是谁,出自哪部名著吗?
(1)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西游记》猪八戒)
(2)两弯似蹙(cù)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红楼梦》林黛玉)
(3)身长九尺,髯(rán)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lǐn)。(《三国演义》关羽)
(4)彪(biāo)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水浒传》李逵)
2.学生抢答,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3.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四大名著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去认识另外2个著名的英雄人物。
二、感悟形象
(一)梳理情节。
1.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到景阳冈。同学们已经了解课文了,我们知道景阳冈这篇课文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那个故事?——武松打虎。本文是不是只是写了打虎的经过呢?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不是,因为打虎只是《景阳冈》一文中的一部分,除此还有吃酒、上冈、下冈。但是最精彩的部分还是打虎。(二)关注重点。
1.武松就是通过打虎一举成名的。今天就认识一下打虎的武松。当我们读故事来了解人物时,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在猜人物环节,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外貌。那读打虎部分该关注的是?动作。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松打虎的场面。大家都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
2.要求:找出武松打虎的部分读一读,画出你认为最精彩描写动作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人物形象。
(1)用横线划出写老虎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写武松动作的句子。
(2)找出你觉得动作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读一读。结合预习批注谈谈你从中认识了怎样的武松?
3.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巡视。
(三)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教师引导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1.武松打的是怎样的老虎?出示写老虎的句子,你读到了怎样的老虎?通过引导朗读,感受老虎的凶猛残暴。(1)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出来。(2)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一剪。出示句子,你感到这是怎样的老虎?引导朗读,体会老虎的凶猛。
2. 武松是怎样打虎的?面对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是怎么做的?避其锋芒。当老虎的三招都用过之后,武松就开始反击了。出示写武松的句子,你读到了怎样的武松?通过引导朗读,感受武松的武艺高强,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
(1)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明确:对照比较读——指导朗读“抡”“劈” ,换成“举”“落”行 不行?不行,没有力度了。请重读动词,突出武松的力度。 加 上动作读——边做动作边读,体现武松的强壮有力。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明确:带入表情读——老虎就在眼前,哨棒已短,情势危急,武松会是怎样的表情?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语速要快,突出武松的急中生智,紧急应对的紧迫。抓关键词读——重读动词,感受紧张气氛。
(3)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明确:加上动作读——武松还未完全制服老虎,唯恐老虎再逞凶,拼尽全力,加入动作来读,体会武松的遇强则强,气力过人。想象画面读——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要关注动词,把自己当成武松。
三、总结方法:
1.老舍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精彩的动作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一情节写成经典,千古流传呢?学生观察课件上出示的六个句子,思考。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写老虎动作的篇幅和写武松动作的笔墨不相上下。写武松打虎,谁是主角?——武松。那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写老虎呢?——老虎这么厉害,武松赤手空拳把它打死了,衬托武松的艺高人胆大。有时 候通过对比衬托更能显示人物的特点。(方法一,板书“衬托”)再观察这些句子,看看这些动词都有什么特点?描写动作场面,应该使用连贯动词。(方法二,板书“连贯动词”)3.明确优势:
教师出示两种方法的好处,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1)使用连贯动词: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动感,使读者容易理解。(2)运用衬托: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四、自主学习
(一)导入《猴王出世》。通过景阳冈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两种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这一篇课文,猴王出世中也有运用。
(二)梳理重点。
1.明确称呼。题目中的猴王能不能称呼他为“孙悟空”或者“齐天大圣” ?——不能,那些称呼都是他以后获得的,现在他只是一个刚刚出世的石猴。
2.石猴做了什么英勇事迹才当上了猴王?——勇探水帘洞。那我们就重点赏读这一部分。学生根据要求读书思考。要求:小组自主学习《猴王出世》中精彩的动作描写,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猴王?(1)用横线画出石猴探洞的动作描写,用波浪线画出其他猴子入洞的动作描写。(2)运用所学两种方法,赏析猴王的人物特点。
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巡视。
4.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引导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1)出示石猴探洞的动作描写,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读,感受猴王的机敏灵活,敢作敢当。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明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展现了猴王探洞的全过程,本文带有一定的文言特点,要读出一定的节奏。(2)出示其他猴子入洞的动作描写。通过与石猴的对照比较读,感受石猴沉着冷静,领导力强。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明确:用其他猴子的散漫混乱,衬托石猴的王者风范。
(三)小结:
结合板书,比较武松和石猴的人物特点。今天我们领略了名著中性格鲜明的人物,赏读了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了文学经典的魅力,并学习到用恰当的方法,会让人物的刻画更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五、表达运用
1.明末清初的金人瑞曾评说:“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水浒中孔武有力的大力英雄很多,但是却是千人千面,每个人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鲁智深就是代表之一。请认真看下面的视频片段,尝试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出来。
2.观看视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智深?气力过人,性格豪爽。除了 直接写他动作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现?衬托。现在轮到我们大展身手。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用恰当方法,突出人物形象。老师巡视。
3. 写作练笔:用恰当的语言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片段写出来。小组内推荐最佳作品,全班展示。
4.同学们说的的都很精彩。你想知道水浒传原文是怎么写这一片段的吗?出示原文,齐读,感受鲁智深的人物特点。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duō)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六、总结:
不知不觉我们这节课已临近尾声了,同学们有收获吗?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人物形象、朗读方法等方面回答。
七、课后作业
1.读一读:水浒传的作者特别偏爱武松,他的名字出现在很多章回的题目中。请读《 水浒传》关于武松的其他章节,全面了解武松的人物魅力。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片段,运用“衬托”和“连贯动词”的作用,比较与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的异同。
2.改一改:修改习作“难忘的一件事”,尝试使用连贯动词和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3.写一写:本单元《将相和》一文 “廉颇负荆请罪”的情节作者只写了一句话,请你用上所学方法把廉颇的动作写具体,写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