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领你串串门儿
一、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在阅读中选择合适的资料,并判断相关资料的准确性。
3.能梳理关键的信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4.把童年玩玩具的情景写清楚,把专注于玩儿的样子写具体,并分享自己快乐的内心感受。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 ●精读课文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略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补充资源 书目:《童年》、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 《故宫的小秘密》《太空日记》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老玩具专访》片段 故宫博物院官网: https://www.dpm./Home.html 1.能根据阅读目的, 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学会根据阅读目的掌握“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多读;不准确的内容需要再查资料加以判断”的阅读方法。 3.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并根据阅读结果设计参观路线,练习景点讲解,完成“带着家人游览故宫”的情境任务。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童年的快乐,能把玩儿的过程写清楚,重点部分用恰当的方法写具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六上第三单元,属于部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教材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从书本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在阅读中“走进校园”“参与社会”“探秘宇宙”……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篇课文分别属于记叙文、说明文和非连续性文本,在内容和表达上各具特色。《竹节人》一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起来的情景,表现了传统玩具给童年带来的乐趣。《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围绕“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展开,语言严谨、准确、逻辑性强,其中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让读者保持阅读兴趣。《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四份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故宫的外观结构与历史文化。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没有明确的人文主题,本单元以杨绛先生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开篇,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本单元的课文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实际上都在围绕单元学习重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但是每一篇具体落实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比如《竹节人》这篇文章可玩、可做、可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展开阅读;《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学生需要聚焦核心话题,关注文中的中心句和批注过程,较为准确地提取筛选信息,发现阅读科普文的思维密码;《故宫博物院》中明确的阅读任务驱动着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联系前面两篇文本的阅读策略,调动学习经验,围绕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达成学习目标。除此之外,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是围绕如何“有目的地阅读”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词句段运用”部分,除了聚焦阅读感受,还指向学习细节描写及有理有据的表达。单元习作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写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上述的学习内容围绕“阅读”这一核心联结成一个整体,因此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的“阅读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在丰富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当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与任务游走在文字之中时,就如同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串门”,当然,这样的“串门”不是被动的,应该是兴趣使然,是一种主动阅读的状态。另外,在“串门”的过程中,离不开话题与情感的交流,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要与书本对话,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家人交流“串门”的收获与感悟。因此,在“带着目的阅读”这个学习主题下,以“串门”为切入点,将本单元的任务情境确立为“领你串串门”,把本单元的阅读方法融入其中,适当整合、调整教材与补充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体验与讲述、猜测与证实、梳理与表达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小小书本里有万千世界,字词句篇中是多彩生活。捧起书本,推开“老玩具大院”,在传统玩具的把玩中,收获一捧童趣;探身“宇宙生命馆”,跟随一串串的问号,揭开宇宙生命的谜底;带着家人踏进故宫博物院,做个小小讲解员,为他们讲述历史的宏伟……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收获,一样的美好!
(二)任务框架与安排
1. 任务框架
2. 内容安排
任 务 课 时 活动 学习内容
逛逛老玩具大院 3 我来教你玩儿玩具 9竹节人 习作六: 让生活更美好 词句段运用(一)
玩起来,真快乐
探秘宇宙生命馆 2 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 10宇宙生命之谜 词句段运用(二)
宇宙生命知识竞赛
走进故宫博物馆 2 我带家人游故宫 11故宫博物院
做个小小讲解员
3. 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领你串串门”为学习任务情境,通过“逛逛老玩具大院”“探秘宇宙生命馆”“走进故宫博物院”三个大任务,将课文阅读、单元习作、语文园地以及本册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展开学习。学生能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参与到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自主建构阅读策略,巧妙地运用阅读策略解决问题,完成生活中的挑战,逐步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第一个任务是“逛逛老玩具大院”。活动一“我来教你玩儿玩具”,先以“童年的玩具”为话题,师生共同回忆童年玩具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共鸣。接着出示一些典型的传统玩具,让学生猜猜它们的名称和玩法,在欣赏《老玩具专访》的视频中,引发学生对老玩具的怀念与热爱。随后,创设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开展“玩转竹节人”的游戏大赛,想请高年级的同学去教教他们怎么玩这一情境,启发学生自主质疑,梳理出“教小朋友玩竹节人”的任务要点。学生带着最感兴趣的问题走进课文《竹节人》,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在多次阅读中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玩法、体验玩竹节人带来的快乐,最后将阅读的收获整合转化,讲述给低年级的同学听。活动二“玩起来,真快乐”。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老玩具、比赛玩老玩具,充分体验老玩具带来的快乐。课上播放照片或视频,通过“精彩瞬间”的回顾,师生共同分享“玩起来,真快乐”的美好时刻,并学习用文字把这一份快乐记录下来,仿照“词句段运用”中的例子,把玩儿入迷的样子和快乐的状态写具体。两个活动结束后,推荐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引导学生继续在名著里逛一逛,串串门,体会不一样的童年滋味。
第二个任务是“探秘宇宙生命馆”。活动一“寻找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创设情境,播放纪录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宇宙生命馆”,学生自主质疑,提出“除了地球,宇宙中到底有没有生命”这个主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认读了解文中的科学概念,如:太阳系、银河系、恒星、蛋白质、核酸、厌氧菌、氧气、二氧化碳等,知晓天体存在生命的必备条件。接着“飞向美丽而神秘的行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颗,按照“假设、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在阅读中分析对比、寻找星球中存在的生命印记。借鉴词句段运用(二)的方法,记录并交流自己新的发现和判断过程。借助课外资料,判断、验证有疑惑的地方。活动二“宇宙生命知识大赛”。活动建立在文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上,以“宇宙生命知识知多少”为话题,开展班级竞赛,竞赛的目的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点燃科学探索的欲望为主,竞赛题目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要灵活多样,有一定的趣味性。活动的前期准备、比赛规则、比赛形式等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开展活动时与词语段运用(二)再次勾连,指导学生清楚有序地表达自己对于这次比赛的想法和建议。
第三个任务是“走进故宫博物院”。活动一“带着家人游故宫”。以“旅行”为话题,创设情境,以“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份家庭版的的故宫参观路线图”为主要学习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生阅读文本和教师提供的多元材料,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自主选择规划,设计一条主题鲜明、时长合理、有文化味儿的参观路线,可以参考阅读材料或网上由故宫博物院发出的路线图,修正不合理的地方。跟家人晒晒“游览路线图”,让他们对于参观的路线、景点有简单的了解,对旅行充满期待。活动二“做个小小讲解员”。根据前期的规划,能在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方法方法与完成讲解任务之间建立联系。重点熟记一两个景点的介绍内容,在讲解路线图上列出讲解的小标题,并试着通过提取、整合、概括等方法将课文与阅读材料组合成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讲解稿,试着讲一讲,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比比谁是“五星级的讲解员”。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一)任务一 “逛逛老玩具大院”
1. 活动一:我来教你玩儿玩具
(1)老玩具知多少
1)回忆童年玩具。说说童年玩过哪些玩具,分享童年玩具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2)认识传统玩具。出示毽子、沙包、风车、木枪、弹弓、陀螺、铁环、竹蜻蜓等传统玩具,猜猜它们的名称和玩法。
3)欣赏专访视频。播放《老玩具专访》,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玩过的玩具,导入新课学习。
(2)玩转“竹节人”
1)创设情境,梳理任务要点。
①创设情境。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开展“玩转竹节人”的游戏大赛,想请大家去教教他们怎么玩。
②梳理任务要点。走进课文《竹节人》,自由朗读,组内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教幼儿园小朋友开展游戏大赛,再在全班交流。确定任务要点:“我会制作竹节人”“我能玩转竹节人”“斗竹节人快乐多”三方面。
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关注段落 阅读方法
我会制作竹节人
我能玩转竹节人
斗竹节人快乐多
2)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在三项任务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自主完成。
①画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出示竹节人图片,学生抓住课文第3自然段“一截、八截、一对、一根”等数量词,抓住“锯、钻、做、穿”等动词,抓住第11—15自然的“系上冰棍棒、装上废钩针、剪一把偃月刀、做一柄蛇矛”等短语,完成竹节人基础款与装饰款的制作指南,并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步骤清晰地说一说制作方法与过程。
②重点关注8—9自然段,抓住“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等词语简单说说竹节人的玩法。
③重点阅读第8—19自然段,抓住“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等词语和“咚锵咚锵咚咚锵”等拟声词说一说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氛;抓住“没头没脑、不知疲倦,永不会倒下、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等短语、“一圈黑脑袋、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词语,说一说竹节人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
3)分组演练,互动评价。
选择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四人合作小组,组内练习,互动交流评价,取长补短。
4)模拟情境,全班展示。
出示幼儿园“玩转竹节人”游戏大赛的现场图,选择优秀代表到讲台展示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讲解竹节人的玩法、分享斗竹节人的无穷乐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活动一的第一个板块“老玩具知多少”通过出示老玩具照片和老玩具专访视频,消除学生对老玩具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对老玩具的热爱,为学生投入新学习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第二个板块“玩转老玩具”为学生创设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开展‘玩转竹节人’的游戏大赛,想请大家去教教他们怎么玩”的大情境、大任务,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积极投入地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明白了要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阅读方法的道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
2. 活动二:玩起来,真快乐
教学准备:活动一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老玩具、比赛玩老玩具,充分体验老玩具带来的快乐,并在制作老玩具、玩转老玩具的过程中留存“精彩瞬间”的照片或视频。
(1)分享“精彩瞬间”
1)共同分享“精彩瞬间”照片或视频。
2)说一说“玩起来,真快乐”的美好时刻。
(2)记录“快乐时刻”
1)写好“入迷情景”有秘诀。
①阅读《语文园地三》“词句段运用”中的三个情景描写片段,组内交流这三段文字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指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体会和感受,说说为什么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指导。
④总结: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可以把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写得生动具体。
2)写好玩玩具“入迷”的样子。
①再次欣赏自己玩玩具的照片或视频,仿照“词句段运用”中的三个片段,尝试运用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自己玩儿入迷的样子和快乐的感受生动具体地说一说。
②把自己玩儿玩具时入迷的样子写具体、写生动。
(3)完成“玩起来,真快乐”习作。
1)列提纲。
2)写习作。
(4)习作不厌百回改
1)自读自评自改。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利用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病句。
2)互读互评互改。
同桌互换习作,根据评价量表进行互评,参考同学建议进行修改。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把玩儿玩具的情景写清楚 ☆ ☆ ☆ ☆ ☆
把专注于玩的样子写具体 ☆ ☆ ☆ ☆ ☆
把玩儿玩具的乐趣写生动 ☆ ☆ ☆ ☆ ☆
(5)誊抄习作。通读习作,再次完善并誊抄到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学习活动二把习作三“ 让生活更美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缩小了写作范围,聚焦到了老玩具“玩起来,真快乐”,同时把《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三个情景描写片段纳入到这一学习活动中,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紧扣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取舍设计,体现了鲜明的课程意识。板块一“分享‘精彩瞬间’”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老玩具、玩转老玩具的过程中留存的“精彩瞬间”的照片或视频,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板块二“记录‘快乐时刻’”采用例文先行,读写迁移的方法,旨在把“专注于玩儿的样子写具体”,为第三个板块——整篇习作的完成奠定良好基础。板块四“文章不厌百回改”设计了明确的修改内容和评价指标,并把自主修改和同桌互改相结合,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时安排】
2 课时。
3. 活动三:走进《童年》串串门儿
(1)《童年》导读。
1)导入。《竹节人》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童年游戏的快乐;高尔基《童年》则以儿童视角讲述经历与成长,记录童年的笑与泪。
2)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说封面,简介故事梗概。
3)引发阅读期待。出示教材67页精彩片段,品读外祖母和“我”的对话,感受外祖母善良、温暖、有爱心的特点。
(2)布置阅读任务。
1)厘清人物关系。明确小说中数十个人物与主人公阿廖沙之间的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谱。
2)感受人物形象。细读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不同的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把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里推荐阅读的三本小说中的一本——高尔基《童年》分散到本单元第一个学习任务,这部小说与《竹节人》都是回忆类文本,让学生提前到《童年》里“串串门儿”,可以缓解学生集中阅读的压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如为了记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要对小说中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精读,对突出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要逐字逐句的品读,其它部分可以略读,有些地方甚至浏览一下即可。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任务二 探秘宇宙生命馆
1. 活动一: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
(1)提出疑问,理清线索
1)根据播放的相关图片、视频,围绕“谜”字,说说你对宇宙生命都有哪些疑问。
通过课前思考,小组讨论,并整理出相关疑问,在全班分享。
根据“谜”的字形结构,理解“迷惑”与“表达”的关系,导入解谜方法,即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解开谜团的。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作者对宇宙生命提出了哪些问题,说说你是怎么快速找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作者提出的疑问:
通过学生分享,罗列课文6处批注中的关键词句,明白要想快速提取文章信息,要从寻找关键词句入手。
3)探究作者所提的问题,寻找其中关系,让学生做一个问题导图,明白提问的逻辑性。
(2)按图索骥,寻找答案
1)根据问题导图,从关键词句中寻找答案。
针对导图里的每个问题,小组讨论并设计一系列关键词提示卡。
2)结合课后问题一,说一说你寻找关键词和制作提示卡的心得。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本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如何进行信息提取的探究性阅读”,着重培养学生通过删减归纳,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学习有逻辑、有条理的信息表述。作为阅读策略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策略单元重方法,要在学会使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避免内容上铺展过多;
第二,关注科普文章中的语文要素,从快速提取关键词中感悟条理分明的表述方法,指向读写结合的运用。
第三,建议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设计灵活开放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资源】
纪录片:《地球的起源》、《蓝色星球》、《生命的奇迹》系列等。
2.活动二:宇宙生命知识竞赛
(1)制作海报,设计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为活动设计一张海报,要求图文并茂,切合主题,活动要求简明扼要,包括竞赛初衷、规则和奖励办法。
2)班级分享,互相品评,选出一张最佳海报作为班级活动的海报。
(2)提取信息,制作题库
1)小组提取文中相关信息,设计竞赛问题,制成题库;
2)题卡上要求包含题目、答案及文中出处三个部分;
3)全班汇总交流,合并删减,形成定稿。
(3)写一份参赛申请书
1)每组派一名代表参赛,每个人要向组内写一份参赛申请书;
2)学习申请书格式,注意申请理由要条理清晰,逻辑明确,同时注意合适的语气,诚恳、有说服力。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本活动旨在引进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提取有效信息、有条理地提问以及口语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真实操作的情况,自主变幻形式,以达到巩固阅读方法的作用,重在提升学生的兴趣。
【建议课时】
1~2课时
【教学资源】
观看相关竞赛节目,如《一站到底》等,学习如何设计竞赛活动。
(三)任务三 “走进故宫博物院”
1. 活动一:我带家人游故宫
(1)故宫可以这么玩
1)创设情境。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作为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故宫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国庆假期就快到了,不如帮家人计划个“故宫一日游”,怎么样?不过,咱们得提前做点准备,先来设计一张“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吧!
2)自主阅读。
①要想设计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组交流,教师提示:根据游览时长,重点规划游览顺序。
②筛选阅读材料。先整体规划游览顺序,你准备阅读哪些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筛选上达成共识:要选择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③请选择关键信息重点阅读,边读边在图上用箭头初步勾画故宫参观路线。
示例一
④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你的“故宫参观路线图”为何这么画,说说理由。在问题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材料一中,要细读第二部分(3—10自然段)与第三部分(11—15自然段),重点关注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这就是设计路线的关键词,比如,抓住“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等;材料三和材料四中表达出的关键信息是:不逆行,不到未开放的区域去参观。
(2)晒晒“参观路线图”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咱们设计的是“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就一定要适合自己家的情况。请你先结合自己家的情况,如:去多久,哪些人去,重点想要游览哪些景点……再根据课前(或课上提供的资料,如: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游览手册、马蜂窝旅游APP等)查找到的资料,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吧!
参考资料:
①故宫精华游。路线: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时间短,路途短,适合想对故宫有一个大概了解的你!
②故宫深度游。路线: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御花园→神武门。时间适中,路途适中,适合对故宫有一个相对全面了解的你!
③故宫品质游。路线:午门→武英殿→文华殿→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六宫区→御花园→东六宫区→奉先殿(钟表馆)→宁寿宫区(珍宝馆、戏曲馆)→神武门。游览时长至少一天,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一定要选择这条路线!
④DIY家庭版参观路线图,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名称 故宫_____________游
出游成员
游览时长
游览顺序 (可借助图片勾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它非常贴近我们真实的阅读情况。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往往不仅仅从一篇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是需要从多篇阅读材料中获取较为完整的信息。因此,活动一以“旅行”为话题创设情境“我带家人游故宫”,围绕“设计一张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的阅读主任务,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教学板块设计紧紧围绕任务情境,重点解决“怎么设计路线图与设计什么样的路线图”两个问题,将阅读主任务分解为两个具体活动:故宫可以这么玩与晒晒“参观路线图”,前者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方法,如:看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后者则侧重于根据家庭中的具体情况,结合拓展的阅读材料,围绕阅读主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 课时。
2. 活动二:做个小小讲解员
教学准备:活动一之后,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分享给准备一起出游的家庭成员,通过投票选举出2——5个热门景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搜集、查找相关资料。根据情况给学生配备学习ipad,做好上课准备。
(1)谁人不知“太和殿”
1)如何讲解 “太和殿”?
①梳理讲解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要把“太和殿”介绍的清楚、有趣,应该怎样阅读材料、怎样讲解?引导学生聚焦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将提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便于讲解时具体运用。
②归纳讲解方法。介绍时,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如位置——样貌——作用——故事传说,使讲解层次清晰,内容有吸引力。
③练说讲解词。
(2)“数字故宫”玩起来
1)讲解其他景点怎么办?
如何讲解其他热门景点?请学生使用ipad,借助“数字故宫”小程序,点开景点及相关文字、语音、图片等介绍,根据讲解方法梳理解说词。
(3)评选星级讲解员
1)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请学生就自己选择的景点,将小组成员当成家人,现场模拟讲解。通过自主练习、同伴互评的环节,练说讲解词。练说过程中,扮演家人的同学可以随机提问,讲解的同学要尽力回答,不能回答的要继续搜集资料,将可用的资料增补到自己的讲解词中。最后进行全班成果展示,评选星级讲解员。
评选标准 级别
语句通顺,语速适中,精神饱满。
完整流畅,感情饱满,自然大方。
内容丰富,应变自如,热情讲解。
【教学资源】
阅读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故宫的小秘密》,观看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关于“太和殿”的内容最为丰富,同时,太和殿也是故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景点。因此,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先依托此景点引导学生梳理讲解词的内容,以及讲解方法,再借助课前选出的热门景点,运用第一板块学到的方法,梳理、整合、解说其他的景点的讲解词。然后,通过交际语境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合作,逐步完善讲解词。最后,根据讲解内容、表达方式、仪表仪态三方面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建议
(一)单元学习建议与资源支持
1.串联任务。
本单元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策略单元,人文主题借用了杨绛先生的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围绕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中“串门儿”的快乐。怎样“串门儿”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逛逛老玩具大院”“探秘宇宙生命馆”“走进故宫博物院”三个学习任务,将课文阅读、单元习作、语文园地以及本册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展开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任务情境,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阅读策略,巧妙运用阅读策略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2. 乐享生活。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落实这一要素,教师要可跳出教材,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把玩儿玩具的情景写清楚”,“把专注于玩的样子写具体”,“把玩儿玩具的乐趣写生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童年的快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不一样的童年滋味。
(二)线上学习包的设计与使用建议
任务一 逛逛老玩具大院
1.活动一 我来教你玩儿玩具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老玩具知多少】 学生录制视频或音频说说童年玩过哪些玩具,分享童年玩具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体会老玩具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老玩具知多少】 出示毽子、沙包、风车、木枪、弹弓、陀螺、铁环、竹蜻蜓等传统玩具图片,猜猜它们的名称和玩法。 点击图片展示玩具的名称和玩法。 通过猜老玩具的名称和玩法,激发学生了解老玩具的兴趣。
【老玩具知多少】 播放《老玩具专访》,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玩过的玩具。 在欣赏《老玩具专访》的视频中,引发学生对老玩具的怀念与热爱。
【玩转竹节人】 播放视频: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开展“玩转竹节人”的游戏大赛,想请大哥哥大姐姐教教他们怎么玩竹节人。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竹节人的兴趣。启发学生自主质疑,梳理出“教小朋友玩竹节人”的任务要点。
【玩转竹节人】 录制学生制作竹节人、玩转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视频,大家互相欣赏,点评。 借助平台,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能力。
2. 活动二 玩起来,真快乐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分享“精彩瞬间”】 学生将制作老玩具、玩转老玩具的过程中留存“精彩瞬间”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平台上交流分享,生生互评。 通过上传、分享、点评,让学生再来一起聊聊老玩具,增进对老玩具的认识与热爱,促进学生的互助与分享。
【记录“快乐时刻”】 上传自己修改好的习作到平台上交流展示,生生互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点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活动三 走进《童年》串串门儿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童年》导读】 图片出示小说封面,故事梗概,引发阅读期待,然后出示教材67页精彩片段,品读外祖母和“我”的对话。 让学生提前到《童年》里“串串门儿”,可以缓解学生集中阅读的压力,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布置阅读任务】 首先明确小说中10个人物与阿廖沙的关系,把绘制的人物关系图谱上传到平台上。然后上传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交流。 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如为了记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要对小说中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细读,对突出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要逐字逐句的品读,其它部分可以快速阅读,甚至浏览一下即可。
(三)任务二 探秘宇宙生命馆
1. 活动一 寻找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提出疑问,理清线索】 观看纪录片:《地球的起源》、《蓝色星球》、《生命的奇迹》系列,围绕“谜”字,提出自己对于宇宙生命的疑惑。 通过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质疑,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按图索骥,寻找答案】 (1)根据问题导图,从关键词句中寻找答案。 针对导图里的每个问题,设计一系列关键词提示卡。 (2)结合课后问题一,说一说你寻找关键词和制作提示卡的心得。 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写,也可以拍照上传,然后自评、互评。 学生借助平台,运用交互功能,分享自己提取信息的结果,通过平台的交流,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删减归纳,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学习有逻辑、有条理的信息表述的能力。
2. 活动二 宇宙生命知识竞赛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制作海报,设计活动】 拍照上传本组制作的海报,自评互评。 本活动旨在引进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取信息,制作题库】 1、观看相关竞赛节目,如《一站到底》等,学习如何设计竞赛活动。 2、小组提取文中相关信息,设计竞赛问题,制成题库;上传到平台,各小组利用平台功能整合问题,形成定稿。 首先通过观看平台上的视频,了解竞赛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然后自主设计竞赛题,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巩固学习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写一份参赛申请书】 每组派一名代表参赛,每个人要向组内写一份参赛申请书; 可以在平台上写也可以拍照上传,小组成员自评互评。 利用平台的分享交流功能,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更透彻的了解参赛申请书的写作要点。
任务三 “走进故宫博物院”
1. 活动一 我带家人游故宫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故宫可以这么玩】 1、观看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创设情境 2、设计自己的故宫路线参观图,上传到平台,利用平台的录音功能,说说自己这样设计的理由。 这个版块重点解决“怎么设计路线图”,首先通过平台观看《博物馆奇妙夜》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参观欲望。再创设参观情境,故宫可以这样玩,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方法。最后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互评,落实本课的训练点。
【晒晒参观路线图】 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前期的资料,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名称故宫_____________游出游成员游览时长游览顺序 (可借助图片勾画)
这个版块式根据家庭中的具体情况,结合拓展的阅读材料,围绕阅读主任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平台的交流展示,把本节课的训练点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去。
2. 活动二 做个小小讲解员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谁人不知太和殿】 上传讲解太和殿的音频到平台,和同学分享交流。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关于“太和殿”的内容最为丰富,同时,太和殿也是故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景点。因此,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先依托此景点引导学生梳理讲解词的内容,以及讲解方法,把自己的讲解上传到平台上,在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再次明确了讲解的方法。
【“数字故宫”玩起来】 学生使用ipad,借助“数字故宫”小程序,点开景点及相关文字、语音、图片等介绍,根据讲解方法梳理解说词。 使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不仅方便学生的学习,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选星级讲解员】 录制讲解视频上传到平台,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打星。 评选标准级别语句通顺,语速适中,精神饱满。完整流畅,感情饱满,自然大方。内容丰富,应变自如,热情讲解。
通过录视频功能,学生录制讲解故宫其它景点的讲解视频,巩固了前期所学,在评价打星的过程中,也促进了生生间的互动分享。
(三)单元学生用书使用建议
“领你串串门儿”是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主题单元,整个单元的设计板块清晰、活动聚焦,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生活场景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用书的设计内容开放、自主,具有探究性。重点在于体验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师要引导教给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逛逛老玩具大院”这一任务中,教师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共鸣,然后带着学生在《老玩具专访》的视频中欣赏中激发他们对老玩具的怀念与热爱着之情。最后通过游戏“玩转竹节人”梳理出“怎么玩”的任务要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探秘宇宙生命馆”这一任务中,通过 “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和“宇宙生命知识竞赛”两个活动,培养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删减归纳,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学习有逻辑、有条理的信息表述。教师要设计设计灵活开放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故宫博物馆”这一任务则围绕两个活动“我带家人游故宫” “做个小小讲解员”展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勾连生活,自主阅读、查阅资料后设计“家庭版的故宫参观路线图”,而在“做个小小讲解员”环节,要通过交际语境,引导学生梳理、整合景点的解说词,并能够从讲解内容、能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做到仪表仪态大方有度。
练习、测评及建议
单元评价与测评目标
1.识字与理解。
(1)会写28个字和39个词语。能按照字形结构端正、美观地书写汉字。
(2)能联系语境和已有经验,推想词语的意思。
2.朗读与积累。
(1)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背诵朱熹的《春日》,大致理解意思。
3.阅读与感悟
(1)了解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3)整理开展“有目的的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习作与表达
(1)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种写下来,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生活的,把它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2)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
(二)练习、测评设计说明
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所以,本单元的练习、测评的设计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
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三篇课文尽管训练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在练习中,既要关注学生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合适内容并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又要关注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灵活运用掌握的策略,自主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并进行交流。
注重与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觉选用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和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比如,在浏览阅读材料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在细读课文时,会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提出问题,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要与书本对话,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家人交流“有目的阅读”的收获与感悟。因此,在“带着目的阅读”这个学习主题下,设计“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这一综合测评引导学生在体验与讲述、猜测与证实、梳理与表达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三)练习设计案例
阅读中,给我留下深刻感悟的文字。(抄写本单元中能引起你阅读兴趣或思考的句子,拍照上传平台。至少写一句。)
2.下列词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嵌(qiàn)入 叉(chǎ)腿 挨(ái)揍
B 一绺(lǚ) 俨(yǎn)然 叱咤(zhà)
C土壤(rǎng) 风靡(mí) 弄巧成拙(zhuó)
D轮廓(kuò) 蟠龙(pán) 威风凛凛(lǐng)
3 .按要求写词语。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别出心( ) ( )有序 技高一( )
( )一粟 ( )有味 一无所( )
选择以上词语中的一个写一个句子。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竹节人》教会我们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B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四是图片,不属于阅读材料,可以不用阅读。
D学习了这一单元,我们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5. 在诗句中感悟书香。
(1)胜日寻芳泗水滨, 。 ,万紫千红总是春。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抒写了自己关于读书的看法,有“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颜真卿,有“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王贞白。我还知道有“ ”的 。
6 . 运用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的“互联网”
材料一: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不到3亿,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剧增,已突破7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
材料二:调查中,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
材料三: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泡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四:某班同学对“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列表如下:
“互联网使人们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表
项目 面对面 沟通 看 纸质书 写信 外出 参加聚会 做运动 打电话
比例 37.7% 56.5% 69.1% 30.0% 46.8% 36.9%
(材料来自互联网)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读了材料四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60%。
B.许多调查显示,互联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C.互联网使人们不能面对面沟通。
D.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等。
4.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请给你的同学提几条建议。
(四)综合测评
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
材料一 徐州汉文化景区简介
徐州汉文化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京沪线,北迄骆驼山,占地面积1400余亩,总投资5.6亿元。景区分汉代物质文化遗存展示区和汉传佛教游览区。整个景区“有俑有陵有汉画、有山有水有古刹”,呈现为一部立体的汉代史,成为集“两汉三绝”为一体、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国家4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
举世震惊的楚王陵地宫
处于汉文化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王陵,其主人很可能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该陵墓形制奇特,工程浩大,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位于楚王陵南侧的羊龟山,据推断为楚王王后之陵墓。墓室构造精致,功能齐全,特别是整个陵内满涂红色与蓝色,富丽堂皇,在已知的汉代王陵中为仅见。由于色彩保护技术的复杂性,目前暂未正式发掘。现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关汉代诸侯王墓与王后墓的形制结构。
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
西汉彩绘兵马俑是徐州汉文化的典型标志,于1984年在楚王陵西侧300米处被发现,是一支由六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地下军阵,出土有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5000余件。新馆建筑为局部两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增添的“徐州汉代军事展厅”,使得游客在领略兵马俑发展历程、军阵布局、制作工艺等内容的同时,通过与秦兵马俑、汉阳陵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的对比,更深入理解徐州兵马俑所具有的丰富时代内涵。汉兵马俑馆北侧100米(狮子潭内)新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该馆为两个方形桷斗状建筑,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水下兵马俑馆与汉兵马俑馆共同为观众呈现了2000多年前大汉楚王所拥有的完整军阵和汉代发达的军事、经济、工艺奇迹与文明。
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
新建在狮子潭水面东侧的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
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材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通过互动参与项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体会到新奇、愉悦,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
另外,展厅外还分布了“车马出行组团”、“战争比武组团”、“生产生活组团”、“神话世界组团”等四个汉画像石组团,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幽静神秘的竹林寺
竹林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公元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徐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东晋永和年间在东郊狮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的竹林寺顺山而建,规模宏大,为徐州八大寺之一。后历经战乱,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刹毁于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韦驮菩萨在抗战期间神秘显身,战后又从日本回归的奇闻佚事,更凸显了特别的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侧骆驼山上,属于典型的“山上寺”。汉传佛教游览区包括竹林寺内的观音阁、第一比丘尼纪念堂、南北山门、钟鼓楼等,展示汉传佛教的历史风采。两大展区的风物,集中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恢宏,构建了“观汉狮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独特人文景观。竹林寺今后的发展将围绕特别研修、农禅体验、社会慈善、观光演艺、国际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
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
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景区着重体现的是春花秋色的园林景观,狮子山南坡的桂花林,到了八月,丹桂凝香,偶然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一阵疏疏密密的桂花雨,摇落了满园的欢愉,撩起了“一树浓香呢喃,一地落英低语”,也让游人见识了桂花的缤纷舞姿。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得50个地方银奖”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车马出行”雕塑广场
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位于汉文化景区南门外,占地19000平方米。群雕长50米、宽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岗岩为基座,采用铜像与花岗岩像相结合的表现方式。
雕塑创作依据历史资料,以局部节选的方式作为雕塑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定位于楚王作为诸侯王出行的等级规格,与楚王陵呼应。群雕主要描述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场景,由8匹铜马、3匹石马、9个铜人、2个石人组成。3个骑马武士在前开道,楚王坐着由4匹马拉的马车居中,宰相乘马车、2个骑马武士护卫在后。整组群雕,坐落在广场正中心,坐西朝东。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创作“车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又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标志之一。
为扮靓群雕周边环境,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共栽植大规格朴树、香樟等乔木300余株,同时还栽种了樱花、红枫等花灌木。(选自徐州汉文化景区网站)
材料二
(徐州汉文化景区鸟瞰示意图。)
材料三
(资料来源:徐州汉文化景区网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旅行的意义。有些人把旅行当作一种学习,他们汲取旅行中得到的养分,为自己成长助益。这段时间,我们通过阅读在书中串门,学习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现在是时候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开启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江苏徐州的汉文化景区。俗话说“两汉文化看徐州”,要想让这次的旅行更有收获,出发之前我们要先做好攻略。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资料,希望同学们阅读这些材料,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为家人的出行做好规划,让你的旅行充满意义!
1.根据家人的兴趣和时间安排,结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张徐州汉文化景区参观游览路线图,让你的出行更有计划。
2.作为本次游览的小导游,选择几处你认为最值得参观的景点,结合提供的材料准备解说词,在游览的时候为家人做好讲解,也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有价值的资料,让你的讲解更生动充实。
3.做好旅游攻略,计划开始一段有意思的旅行吧。
设计说明
1.考查指向
一是良好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能否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在阅读中筛选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能否在阅读中选择合适的资料,并判断相关资料的准确性。
三是读写迁移的兴趣和能力
能梳理关键的信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涉及的课程内容
(1)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在阅读中选择合适的资料,并判断相关资料的准确性。
(3)能梳理关键的信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3.答题要求
参观游览路线图的设计要体现合理的游览顺序,通过提供材料的阅读对于景区内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要安排进游览活动中,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家庭中各成员的实际情况,如:喜好、身体情况等等,让游览充分满足大家的兴趣。
解说词要围绕两三处最具特色的景点,梳理、提取提供材料里的有价值信息,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查找更多可用信息,充分了解这处景物的历史背景、相关任务和事件等等,充实自己的解说。在解说语言上既简洁明了,又要重点突出,彰显景点的特色和亮点。在讲解时尽可能做到声情并茂,仪态大方。
4.情境设计理由
本单元是六上第三单元,属于部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学习重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阅读”这一核心联结成一个整体,因此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的“阅读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在丰富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当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与任务游走在文字之中时,就如同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串门”,当然,这样的“串门”不是被动的,应该是兴趣使然,是一种主动阅读的状态。另外,在“串门”的过程中,离不开话题与情感的交流,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要与书本对话,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家人交流“串门”的收获与感悟。因此,在“带着目的阅读”这个学习主题下,以“串门”为切入点,将本单元的任务情境确立为“领你串串门”,把本单元的阅读方法融入其中,适当整合、调整教材与补充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体验与讲述、猜测与证实、梳理与表达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带着目的阅读”不仅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大任务,更是单元学习走向课外终身学习的大目标,是一种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本单元的单元测评创设情境“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这是一项集学生的阅读、提取、筛选、整合、交际、表达、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测评。
5.考查水平及题目难度预估
题目既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迁移与再提升。学生在完成这个测评的过程中需要对前期的课内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需要调动前期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和方法策略,不再是考查简单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不同水平学生作答及评分标准
题目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三级水平
第一题 游览路线图的设计能体现出游览顺序,但参观重点不够突出。未能充分考虑家庭中各成员的实际情况,游览规划不具体。 游览路线图的设计能体现比较合理的游览顺序,能将景区内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安排进游览活动中。能考虑家庭中各成员的实际情况,游览规划较具体。 游览路线图的设计能体现合理的游览顺序,将景区内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安排进游览活动中,并重点游览。能充分考虑家庭中各成员的实际情况,让游览充分满足大家的兴趣。
第二题 能选择最值得参观的景点,结合提供的材料和网络查阅准备解说词,但内容不够充实。 能选择2-3处最值得参观的景点,结合提供的材料和网络查阅准备解说词,在游览的时候为家人做好讲解。 能围绕2-3处最具特色的景点,梳理、提取材料和网络有价值信息,充分了解景物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和事件等,解说语言上简洁明了,要重点突出,彰显景点的特色和亮点。在讲解时声情并茂,仪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