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榕树的静态之美和鸟的动态之美的?
3.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领悟其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榕树的静态之美和鸟的动态之美的?
2.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领悟其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很美妙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读《鸟的天堂》。
第一环节:一读抓习惯
1.指名读 1-4段师:谁来读 1-4自然段?师:他读得怎么样?预设生:他读得准确流利......他有个地方读得不准确,我给他更正一下......(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
2.测一测师: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了吗?老师先来测一测。()的红霞()的河面()地划船
3.师小结师:瞧,同学们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想法,读就要用心,读就要有所收获。板书——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整节课“读”贯彻始终,“读”不仅要教会学生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更应该教会学生用心读,读出不同的思考与收获。]
第二环节:二读悟树之静
(一)了解榕树特点
1.自主阅读 5-8自然段师:带上你的好习惯,请同学们继续读 5-8自然段,一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
2.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师:好了同学们,你在用心读吗?第一个问题: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预设
生 1:这是一棵茂盛的大榕树。
师:说话要有理有据!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树叶那么多,那么密,我从这里感受到榕树是茂盛的。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还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预设生 2:这是一棵美丽的大榕树!大家请看第八自然段“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树叶那么绿,那么明亮,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榕树的美丽。
师:真是用心读书的好孩子。还有谁想说?
预设生 3:这是一棵非常庞大的大榕树。大家请看第七段,“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有那么多枝干,那么多的根,还卧在水面上,这让我感受到了这棵榕树的庞大。师:是啊,你读出了不一样的收获。还有谁想说?
预设 4:这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榕树。大家请看第八段,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我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榕树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瞧,你也读出了自己不一样的收获。
(二)感受静态美,领悟表达
师:看来第一个问题难不倒大家,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将这棵大榕树写出来的?谁来交流?
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难度,好书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再一次走进 5-8段,静心默读,一会儿我们继续交流这个问题。
1.再读 5-8自然段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自觉地拿起了笔,在书中将自己的学习收获记录了下来,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师:这庞大的榕树,这茂盛的大榕树,这美丽的大榕树,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2.再次交流:作者是怎样写榕树的?师:谁想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庞大的特点的?
预设生 1:大家请看第七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树的枝干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作者通过写榕树的枝干多,根多,展现出榕树的庞大。
师:是啊,“枝干数目不可计数”,一个“不可计数”,写出了树之庞大;“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榕树有那多的枝,那么多的根,又一次写出了树之庞大;“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个 “卧”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的形态,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树之庞大!作者就是这样抓住榕树大小、形态,写出了榕树的庞大的。(板书:大小、形态)
3.了解榕树的写作顺序师: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同学们你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了吗?
生: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4.了解榕树生长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棵大榕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预设生:河面变窄了的地方。
师: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让我们了解了榕树的位置。想知道这棵榕树的具体位置吗?
请看——鸟的天堂位于距广州市 100公里外的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岛上有一株 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师:这段话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榕树的具体位置,还了解了它的悠久历史,这真是一棵庞大的,古老的榕树啊!
5.朗读第 7自然段,感受静态美师:谁愿通过朗读,带领大家一同欣赏那棵庞大的榕树?师:读得多好!你让老师仿佛看到了那棵卧在水面上的大榕树。让我们继续交流,作者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其它特点的?
预设生 2:大家请看这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作者抓住了“翠绿”和“明亮”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写出了榕树美丽的特点。师:是啊,“翠绿”和“明亮”,作者正是抓住了树的颜色,写出了树之美丽,树之茂盛。(板书:颜色)还有谁想交流?
预设生 3:书上有这么一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作者还通过具体描写了榕树的绿叶多,树叶密集写出了榕树茂盛的特点。师:“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多么茂盛的大榕树啊!作者正是借助了树的形态,写出了树之茂盛。师:大家看“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好像,似乎”作者还通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榕树美丽和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6.朗读第 8自然段,感受静态美师:有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展示一下那棵茂盛的美丽的大榕树?其他同学可以边听边想象。师:读得多好啊!你让老师看到那美丽的南国的树。师:同学们位置、大小、形态、颜色,为我们呈现出大榕树的静态美。——板书:树之静。
7.语段积累,读中学写
师:同学们,积累就在点滴间,请同学们再读,试着将这些优美的句子积累下来。给你 30秒时间准备。
我们的船渐渐()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在水面上。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堆在()上面,不留一点()。那()的颜色,()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谁来试一试?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师:是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语调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8.师总结
师:多么宁静祥和的景象啊,同学们读和积累会共同助力于我们的写作。板书:写师: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重点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个是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一个是作者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教学重点目标直接指向表达,领会作者是怎样写静态景象的。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静态描写这一表达效果,并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扎扎实实地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
第三环节:三读悟鸟之动
1.播放鸟叫音频,描述画面。
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各种鸟叫的声音。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许多鸟在树上唱歌、跳舞的热闹景象。师:是啊同学们,动起来了,群鸟动起来了!——板书鸟之动。
2.自主阅读 12、13自然段,感受动态美,领悟写法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众鸟活动的热闹景象的?快快默读 12、13自然段吧!不要忘了用心读,读出不一样的思考与收获哟!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丛叶,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交流学习收获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那热闹的景象的?
预设生 1:文中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中“两个到处”,写出了鸟多、热闹。
师:是啊,到处,到处,两个“到处”,作者通过了两个到处,写出了鸟的数量之多——热闹(板书——数量),请继续交流。
预设生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作者抓住了鸟的大小和颜色写出了鸟多、热闹。
师:是啊,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作者通过鸟的大小和颜色,写出了鸟的种类之多——热闹。(板书——种类)。
预设生 3:作者通过“站、叫、飞、扑”鸟的不同动作,写出了热闹。
师:是啊,站、叫、飞、扑,作者通过了鸟儿不同动作,不同的姿态,写出了鸟的活动之多——热闹。(板书——形态)
4.朗读 12段,感受动之美
师:瞧,同学们,作者寥寥数笔,却带给了我们惊喜,让我们一起合作着读出那众鸟纷飞的热闹的景象吧!
师:老师为你起头——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你来读!)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师:多么热闹非凡的景象啊!
师:同学们,除 12段外,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热闹?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大家请看 13段,我从“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感受到了鸟的天堂很热闹。师:是啊,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就叫——应接不暇;眼睛看不过来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也叫——应接不暇!一个应接不暇,写出了鸟之多,充满活力。作者还怎样写出了热闹?
生:作者借助一只画眉的动作和声音写出了热闹。师:瞧,同学们如果说群鸟活动是面的描写,那么画眉鸟的描写那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让这只画眉鸟也留在了我们心中。
5.朗读 13自然段,感受动之美
师:谁愿起来读一读这有趣的,快乐的景象?生: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师:你让老师看到了那只可爱的画眉鸟!
6.播放群鸟活动的视频
师:同学们想去鸟的天堂看看吗?看——
7.再读 12、13段感受动静之美
师:多么令人震撼的景象啊!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带上你的表情,去感受一下鸟儿们的快乐吧!大家一起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8.语段积累,读中学写
师:你们多像那群快乐的鸟儿啊!让我们试着再来读,让积累助力我们的写作吧!
起初周围是()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大的、()、花的、(),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地看着,眼睛(),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又飞进了叶丛,()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着,那歌声真好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感悟动态之美,领悟表达;通过读,加大积累,助力写作,落实目标,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第四环节:四读悟生命的礼赞
师:同学们树之静,鸟之动,榕树即景,鸟即景,动静皆宜归于生命的礼赞,难怪巴金先生这样说——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生命,无处不是生命。师:是啊,生命无处不是生命,生命无处不在——生命的礼赞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引出巴金先生的一段描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主题。]
第五环节:五读再悟动静之美
1.自主阅读《第一场雪》
师:同学们,动也好,静也罢,都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接下来让我们再欣赏一段美景,感悟动静之美——第一场雪(节选)——峻青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对比阅读《第一场雪》和《鸟的天堂》的异同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说说《第一场雪》与《鸟的天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第一场雪》和《鸟的天堂》异同
师:谁来交流一下两篇文章的相同点?
预设生 1:两篇文章都有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预设生 2:两篇文章都抓住了景物的颜色、形态写出的景物的静态美;都抓住了动作和声音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预设生 3:两篇文章都抓住了景物的变化来写......
师:那不同点呢?
预设生 1:《鸟的天堂》静态描写是对同一样事物的进行具体描写,《第一场雪》静态描写则是对多样事物进行描写。
师:太棒了,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啊!还有谁想说?
预设生 2:《鸟的天堂》写出了傍晚和早晨不同时间段景色的变化。《第一场雪》写出了同一景物在有风和无风情况下不同变化。
师:瞧,作者写作的这点小妙招都被你发现了,聪明的孩子!......
3.师小结师:同学们无论作家巴金,还是峻青,他们的作品都向我们传递着生活之美,和谐之美。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善于观察,在日记和作文中写出生活之美,一起读——
[写作意图: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进一步领会动静之美的表达效果,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交流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接近尾声了,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生 1:我知道了读书要用心读,读出理解,读出收获,还要积累着读。
师:你收获到了读书方法,非常棒!
预设生 2:我知道了静态描写可以借助景物的颜色和形态描写,动态描写可以抓住景物的数量、种类、动作、声音进行描写。
师:你收获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也很棒!
生 3:我知道了描写景物可以写出景物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也可以写出景物有风或无风状态下的不同表现。
师:你谈出了自己不一样的收获,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2.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习得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光有方法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让读和积累共同助力我们的写作。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交流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倡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动、静的描写的写作方法加以积累和运用,整堂课“读”贯彻语文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第七环节: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师: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景物。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积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此处小练笔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习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