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 ) 怫然( ) 免冠徒跣( )
彗星( ) 韩傀( ) 以头抢地( )
要离( ) 休祲( ) 寡人谕矣( )
色挠( ) 缟素(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苦其心志 D.策之不以其道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 轻寡人与
4.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秦王怫然怒 虽然,受地于先王
C.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D.以大易小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6.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威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7.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和”字有以下几个主要词条:①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渡难关。②和洽:和睦融洽。③和解:停止争执,归于和好。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 ②岂直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谕矣 ( )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11、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富弼①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③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节选自《宋史·富弼列传》,有删改)
【注】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北朝:指契丹。③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塘,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
1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布衣之怒 ______
②以头抢地尔 ______
③天下缟素 ______
④则人主专其利 ______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14、 从“怫然怒”到“色挠”,你看出【甲】文中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两文中,唐雎和富弼出使强国,都受到了武力威胁,他们的应对有何异同?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官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期会赋役( ) (2)事决乃退(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曲子
[芬兰]托芙·扬松
小嗅嗅沿着四月的田野,走了一天。太阳在桦树间红艳艳地照着,空气凉爽。他喜欢这些树木、这种天气和他自己。
这样的傍晚,应该吹一首新曲子,一段歌唱期望,两段歌唱春天的忧伤,其余歌唱独行的乐趣。他有把握作成这首曲子,它已经等在那里,几乎酝酿成熟了。
他东闻西嗅,要找个地方过夜。他找到了一个干树桩和一些干树枝,在小溪边生起旺旺的火堆。小嗅嗅一向自己做饭。他尽量避免给别人做饭,也不想吃别人做的饭。
一只小爬虫坐在远远的树下看着小嗅嗅,露出害怕但充满好奇的眼神。一蓬头发下两只害羞的眼睛,就是那种从不受人注意的小人物的眼睛。
小嗅嗅装作没看见。他拿出烟斗,点着了,等着他的春天的曲子到来。
曲子没有到来。他只感到小爬虫在死死盯住他,充满佩服之意。他感到不自在了,拍拍爪子叫道:“嘘!走开!”
小爬虫听了他的话,反而从树下钻出来,胆怯地说:“但愿我没吓着你吧?我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小嗅嗅,遇到你我太高兴了。”
“你好。”小嗅嗅冷冰冰地回答。
“我可以在你的火堆旁暖和一下吗?”小爬虫的小脸快活得发光,“只要想想,我就要成为在小嗅嗅的火堆旁坐过的爬虫了,我永远忘不了。”
小爬虫再挨近一点,悄悄说:“你的口琴带了吗?”
“带了。”小嗅嗅很不高兴。给它一搅,他的曲子失去了,孤独感没有了,一切变样了。
小爬虫天真地说:“你永远猜不出我多么想听点音乐。我从来没听过音乐。但我听说过你……”
“你叫什么名字?”小嗅嗅问它。
“我太小了,还没名字,也没人问过我名字。”小爬虫渴望着说,“现在我遇到了你……也许可以……你给我想个名字会很费事吗?只给我一个人用而不给任何人用的名字?”
小嗅嗅咕哝着把帽子拉下来。树林间传来夜鸟悠长而忧伤的叫声:“唷唷-蒂鸣-”
“对一个人崇拜过头,就不可能感到真正自由自在了,”小嗅嗅忽然说,“我知道。”
“我知道你什么都知道,”小爬虫挨得更近一点说,“你的话句句是正确的,我一直想像你一样自由自在……你是去姆咪谷吧?”
“不!我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小嗅嗅狠巴巴地说。
长时间的沉默。夜鸟又叫了:“蒂鸣--”
“我想我必须走了。再见。”小爬虫小声说。
“再见。”小嗅嗅有点不安,“你听我说,这个……你不是想要名字吗?“蒂蒂呜'怎么样?蒂蒂呜……”
小爬虫看着他。它把它这个名字反复地想,反复地咀嚼,反复地听,最后鼻子朝向天空,轻轻地叫着新名字:“蒂蒂呜——”那么伤感,那么入迷。小嗅嗅感到背上掠过一阵颤抖。
小爬虫钻进荆棘丛里,一切恢复沉寂。
小嗅嗅坐下来,倾听溪水和寂静,等着他的曲子回来,但他听到的似乎只有小爬虫激动和羞怯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小嗅嗅继续走。在他的帽子下,现在连曲子的影子都没了。除了小爬虫,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他把它说的每一个字和他自己说的每一个字,嚼来嚼去。
我怎么啦?小嗅嗅想。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到了下午,他转过身来开始往回走。他越走越快,越跑越急。小乐曲在耳际飘过,但他来不及抓住它们。
傍晚时他回到桦树林。“蒂蒂呜!蒂蒂呜!”只有夜鸟醒来:“蒂呜,蒂呜。”小嗅嗅到处叫唤和倾听,直到暮色笼罩大地,新月升起。
这是个新月,他想,我应该许一个愿——一首新曲子。但他忽然改变主意:我想找到蒂蒂呜。
他走进林子,一样东西在矮树丛里瑟瑟作响。“蒂蒂呜!”小嗅嗅轻轻地叫,“我回来找你谈谈。”
“噢,真好。”蒂蒂呜把头从矮树丛里伸出来,“我有样东西给你看看。瞧!一块姓名牌!上面有我的名字,很好看,对吗?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把它挂在门口。”
“非常好看!”小嗅嗅说,“你要有自己的房子?”
“当然!”蒂蒂呜兴奋地说,“我从家里出来独立生活了!真带劲!在有名字前,我只知道有这件事或那件事,但都没我的事,你明白吗?现在我有了名字,是个人了,发生的每件事都真的是一件事,是对着我蒂蒂呜发生的,我可以这么想,也可以那么想……你明白吗?”
“当然,这对你来说真是太好了。”小嗅嗅说,“我要回姆咪谷了。”
蒂蒂鸣点点头,说:“再见!我也要赶快过我自己的生活了,我失去的时间已经太多!”
“不错,是这样。”小嗅嗅抬头看春天的天空。
头顶是澄清的一大片深蓝,树木顶上是一片海洋的绿。在他的帽子下,曲子开始流出来,一段是期待,两段是春天的忧伤,其余部分是孤单一人的无限喜悦。
(选自《姆咪谷的伙伴们》,任溶溶译,有删改)
19.阅读文章,从小嗅嗅或小爬虫的角度概述故事情节。
(A)小嗅嗅:那一天,我
(B)小爬虫:那一天,我
20.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写夜鸟“蒂鸣”的叫声打破了小嗅嗅和小爬虫之间的沉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21.故事结尾处流出的“春天的曲子”与开头“几乎酝酿成熟了”的曲子一样吗?结合全文,阐述你的见解。
22.童话中,没有名字的“小爬虫”成了“蒂蒂鸣”,你从中读出怎样的现实意义?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谈谈你的阅读发现。
答案
jū fú xiǎn huì guī qiāng yāo jìn yù náo gǎo
D 3.C 4.C 5.D
6.(1)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2)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3)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7. 示例:家和万事兴,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组成一个家,一个大家,为复兴汉室,称霸中原而奋斗。和气可以赢得荆州,可以大败曹操。崇祯皇帝却不懂得和气的道理,他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而使明朝灭亡。顺治入主中原,不和而亡。当今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主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以和为贵,时时撷取自然的芬芳,让生活弥漫和谐的气息,营造和气的氛围,时时把和气铭记在心中,则家和国兴,世界宁。
8、①扩充 ②只,仅仅 ③平民 ④明白,懂得
9、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②秦王色挠,长跪丽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10、天子之怒 聂政刺韩傀 要离刺庆忌 挺剑而起
11、知人善任(E于辞令) 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12、①平民百姓;②碰撞;③穿白色丧服; ④独享。
13、①秦王脸上露出胆怯的神情,直身跪坐,向唐雎道歉。
②因此劝你用兵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罢了。
14、秦王“怫然怒”,恐吓威胁唐雎,骄横狂妄、盛气凌人。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转变,可以看出秦王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
15、相同点: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不同点: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16.(1)适逢,正赶上 (2)才
17.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
18.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19.示例1:选A.我在等新曲子到来时遇到小爬虫,一开始我厌恶它,但还是用夜鸟的叫声给它命名。与它告别后我无比矛盾,回去找它,重逢后我们各自去寻找自己的生活,那一刻春天的曲子到来了。
示例2:选B.我遇到了偶像小嗅嗅,我很想亲近他,但他似乎不太喜欢我。在告别之际,他给我命名,让我陶醉。分别后,我听到了他呼唤我。重逢后,我们各自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20.夜鸟的啼叫声分别出现在小嗅嗅拒绝给小爬虫取名时,和关于“自由自在”的谈话陷入尴尬时,打破了沉默,推动了情节发展。夜鸟悠长而忧伤的啼叫声反复出现,还强化了他们心灵深处因隔阂疏离产生的孤独感。此外,“蒂鸣”的声音反复出现在夜晚,渲染了环境的清冷静谧,让故事弥漫着一种忧伤空寂的氛围。
21.示例:不同。在没遇到小爬虫之前,小嗅嗅一直想刻意创作一首新曲子,却始终无法抓住它;而结尾时曲子是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是源于他给小爬虫命名的经历,以及获得友谊、建立联系的感受,这一切深深触动了他,使他理解了孤独的内涵。文末小嗅嗅虽仍旧是独自一人,但心中已装有他人。因此,故事结尾处的曲子已经不再是文章开的曲子了。
22.小爬虫一开始对小嗅嗅非常崇拜,认为自己只要在小嗅嗅的火堆旁坐过,就“永远忘不了”,完全没有自我。当小爬虫获得“蒂蒂鸣”名字后,就开始觉醒,懂得了自我的价值,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明白要抓紧时间“赶快过自己的生活”。这是生命的觉醒。作者借一只卑微爬虫的觉醒过程,让读者感受自我发现的意义:即使平凡渺小的生命,都有可能被“激发”,被“唤醒”;只有走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