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正确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勤劳善良、尊老爱老、为他人着想等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学习作者借物写人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配乐朗诵: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亮......
刘章在他的作品《故乡》中把故乡的石头比作闪亮的明珠,由此可见,刘章是多么喜爱这些故乡的石头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刘章的这篇描写石头的作品——生读课题《搭石》。
二、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已经有所了解,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搭石?指生交流,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摆在小溪中方便小溪两岸乡亲们走路的石头。那作者以搭石为题,仅仅是为了写这些普通的石头吗?那作者写谁?写什么人?
三、朗读感悟
(一)明确读书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4段,思考:
1、作者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生活场景?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2、通过这些生活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听明白了吗?好,开始。(二)汇报交流。
1、同学们,分享是快乐的。谁来说一说,作者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生活场景?首先来看第2自然段讲了谁干什么。指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呢?第四自然段讲了几件事?讲了哪几件事?
2、那么,通过这些生活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首先来看“人们 秋凉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A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通过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 早早 ”“ 谴责懒惰”可以看出人们很勤劳,这是一种勤劳的美。) 那老人调整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谁来读一读相关句子。
B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当老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当搭石摆好了,此时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 的?(高兴)搭石已经摆好了,他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同学们,自己在走路却时时刻刻担心别人的安全,表明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是啊,上了点年岁的乡亲摆搭石的行动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之美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继续来看课文,请女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我们一起用心感受,看看“一行人走搭石”的生活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C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行人走搭石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美的?
预设一: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有人说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的吗?谁再来说一说?听了你们的描 述我感受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预设二:协调有序。(1)怎样才叫“协调有序”?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地写出了动作协调有序? (2)为什么要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呢?(3)你从协调有序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协调有序”表明人与人在反复走搭石中形成的(默契) 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多么美的景,多么美的人啊!我们再来看第四段。
D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 ,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才相背而行。两个人同时走搭石,他们总会让对方先走!表明家乡人身上有什么美好品德?那如果是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E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伏下”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通过这个伏 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 思?人们把什么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在这种理所当然中,也体现了家乡人的尊老爱老。无论是两人相对过搭石,还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都让们感受到了无比淳朴的民风。
(三)总结
在这平凡的搭石上,我们看到了心中有他人的老年人,看到了敬老尊老的年轻人,看到了相互谦让、勤劳善良的村民,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这充满魅力的搭石吧,齐读第5段。
四、写作
(一)写作方法欣赏了搭石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刘章他就是从生活中发现了美,用最普通的石头、选取最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乡亲们美美的心灵。我们把这样的写作 手法称之为“借物写人”。文章是怎样借物写人的呢?填空。文章以平凡的()为切入点,表面写(),实际写人。作者选取了与搭石有关的生活场景——()、()、()、()、(),赞扬了乡亲们勤劳善良、为他人着想、谦让有礼、尊老爱老等优秀品质
(二)小练笔
让我们也向作者学习,用“借物写人”的方法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吧。出示“小练笔”要求。齐读。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请抓紧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像搭石这样能体现美的事物吗?指生交流。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李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我身边平凡事物,围绕他们也呈现出很多美好的生活场景呢!展示。最后这一个我每天上班下班都会经过的,却早以熟视无睹,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对这是楼下的坡道。那谁能描述一下它。可以说一说它的位置、样子、作用等。你说得真全面!那大家想象一下,都有哪些人会出现在这个坡道上呢?在这些人之间肯定会有美好的故事发生,你能想到哪些呢?那我们选取其中的一两个美好画面来把这个段落补充完整吧。指生交流刚才我们想到了很多身边平凡的事物,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仿照这样的形式,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一写你身边的平凡事物中的美吧,注意用上我们学习的“借物写人”的写作手法。5分钟练笔。交流。老师从你们的文字中也看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真情。你们真棒!那么,课下请用这样“借物写人”的方法来充实完成你的小练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