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5.ADBCB 6-10.DCBAC 11-15.ADCAD 16-18.BCD
19.(1)丙(2分) 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2分)
丙、甲、乙 (2分)
(3)23°26'S(2分) 白昼渐长,黑夜渐短(2分)
20.(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2分)。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2分)。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分)
(2)出露的金矿石在风化作用下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2分);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2分)。河流流速减小,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2分)。
21.(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2分)
原因: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2分)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2分)
(2)日晷的晷针为南北方向,上端指向北极星(或正北方向)(2分);放置的地面要水平,(2分)阳光照射无遮挡。(2分)
(3)特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2分)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2分)
原因: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分)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2分);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2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2分)。厦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科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2日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如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H位置,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B.③为冬至日,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F位置且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②为冬至日,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F位置且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G位置,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
2.党的二十大开幕当日,能反映武汉某旗杆杆影(虚线)变化的是( )
3.远在南非开普敦(34°S,18°E)的小明同学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的当地时间为( )
A.16日10时 B.16日3时 C.16日17时 D.15日18时
我国某城市高中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利用木杆影长测算当地经纬度。该小组观测发现,北京时间12月8日13时04分,立在操场上的木杆杆影倒向P地且影长为一天中最短(下图)。
4.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北京(40°N,116°E) B.成都(30°N,104°E)
C.兰州(36°N,104°E) D.武汉(31°N,114°E)
2021年12月25日,张同学从澳大利亚悉尼(35°S,150°E)乘坐下图所示航班前往西安(35°N,109°E)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由于购买了廉价机票,他所乘飞机需要在香港中转机场耽搁45分钟。
5.飞机准点着陆咸阳国际机场时,飞机的飞行时间约为
A.8小时25分钟 B.9小时40分钟 C.10小时25分钟 D.8小时40分钟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在甲处沉没(如图),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处适合建港口 B.②和①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C.③和④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④地泥沙淤积明显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约31°N,117°E),巷宽约6尺,墙高8尺,大致呈东西走向。如图为“六尺巷”景观图。某日正午,北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覆盖。据此回答8~9题。
8.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0° B.45° C.60° D.90°
9.该日,太阳直射( )
A.14°S B.14°N C.南回归线 D.赤道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汽油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下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完成10~11小题。
10.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冰川侵蚀强烈
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流水侵蚀强烈
11.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地売挤压一地层隆起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流水堆积
B.地壳抬升一岩层断裂一地层隆起一泥浆喷出一冰川堆积
C.地売挤压一地层凹陷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流水堆积
D.冰川侵蚀一岩层外露一岩层断裂一泥浆喷出一冰川堆积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小题。
12.七星岩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堆积作用 D.侵蚀作用
13.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4.七星岩景区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固结成岩
C.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固结成岩
如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示区域岩层和断层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列可能正确的是( )
A.abdc B.cabd C.acbd D.adbc
16.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海拔较高,应为断块山 ②断层处可能会形成泉水
③岩层b周围可能发现变质岩 ④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干旱沙漠地区的花岗岩体,受到自然界各种力量的雕刻,表面易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左图为新疆博尔塔拉蜂窝花岗岩地貌图,右图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左图中的岩石对应右图中的岩石类型为
A.甲 B.乙 C.丙 D.丁
18.左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喷出-冷却沉积-风力侵蚀
C.沉积-岩浆侵入-流水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二、综合题:(共46分)
19.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如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3)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此日过后的6个月内,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权多,多里衡状分布并与斯梨的空间分布一数。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2022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材料二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图1)。本校地理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制作了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如图2所示,用硬纸板折叠一个角度α后分别充当晷面与底座,用细杆垂直穿过晷面中心当作晷针,在晷面上画好全天12个时辰,图3为赤道式日晷放置示意图。
材料三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福州 64° 87° 64° 41°
乌鲁木齐 46° 69° 46° 23°
(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早晚)并解释其产生原因。(6分)
(2)简述将制作好的日晷正确放置时的要求。(4分)
(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