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30 21:30:39

文档简介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的是(  )
A.热刺激导致出汗 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蘑菇由小长大 D.雏鸡破壳而出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 热刺激导致出汗 ”,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C、蘑菇从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不符合题意;
D、雏鸡破壳而出,说明生物能繁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应激性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要了解植物在公园中的分布情况,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模拟实验法 C.调查法 D.科学推测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B、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符合题意;
D、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课后,有几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下面是四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课桌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课桌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的
C.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课桌属于非生物,因为它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4.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进行观察 B.从前到后进行观察
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不正确;
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是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而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ABC正确
故选:D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 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 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描述了影响桃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就会下降,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表明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6.(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绿色食物在食物链中是生产者的角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因此,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C、保护鸟类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有益,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7.(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沼泽是典型的(  )
A.淡水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较大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还能调节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8.(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雾霾导致人呼吸系统患病 B.刺槐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C.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D.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雾霾导致人呼吸系统患病 ”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 刺槐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刺槐的光合作用作用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C、“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不符合题意;
D、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表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9.(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与“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相似的是(  )
A.种子萌发 B.猎豹捕食羚羊
C.向日葵花向阳开 D.龙生龙,凤生凤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种子萌发,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不符合题意;
B、猎豹捕食羚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C、向日葵花向阳开,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D、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0.(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这说明生物具有(  )
A.新陈代谢现象 B.繁殖现象
C.应激性 D.生长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校园生物的调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方案
B.调查时,要对校园里的所有植物逐一调查
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CD、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方案,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B、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及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调查时要将校园里所有植物进行抽样调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语句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CD、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都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思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符合题意;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部分外,还包括所生存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C.梅花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所发现,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符合题意;
C、 梅花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是种内之间的争斗,不符合题意;
D、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例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16.(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靠自己的调节能力可维持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类盲目的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D.自然因素不会干扰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中,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符合题意;
C、人类的盲目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符合题意;
D、自然因素也会干扰生态系统,如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17.(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秸秆发酵再利用
C.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磷是一种营养物质,如果排放到自然界中,可能会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含磷废水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剩余的植物残体,通过发酵处理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烟花爆竹在春节期间常被用作庆祝活动,但燃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符合题意;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降低塑料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8.(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的生活与栖息地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不同种生物
B.生物对每一种环境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C.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D.保护生物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答案】A
【知识点】栖息地;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符合题意;
B、生物并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各自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且每一种生物对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 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19.(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某生物研究小组要进行“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以下属于这一探究实验的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环境的明亮与阴暗 B.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C.温度的高与低 D.鼠妇数量的多与少
【答案】B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湿度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因此,这一实验对照组的是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故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0.(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本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某校七(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在2022年不同季节的流感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64 20 12 2 3 3
女生 56 16 5 3 2 6
总人数 120 36 17 5 5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2)上述调查是通过   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2022年春季,该校七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约为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2022年该校七年级学生的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答案】(1)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随机抽样
(3)18.75%
(4)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1)某校七(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在2022年不同季节的流感发病情况。所以,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 (或性别)的关系。
(2)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说明他们通过抽样调查法中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3)2022年春季,该校七年级男生中患流感的只有8人,发病率=12/64×100%═18.75%。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2022年中春季和冬季学生流感发病率较高,春季和冬季发病学生的男(15)、女(11)总数没有明显差异。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2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了它们体现出的生物特征。
(1)高大的银杏树上叶片金黄,簌簌飘落。
体现的生物特征:   。
(2)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石榴,石榴的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同。
体现的生物特征:   。
(3)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
体现的生物特征:   。
(4)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
体现的生物特征:   。
(5)一场大雨过后,很多蚯蚓爬到了地面上。
体现的生物特征:   。
(6)还有一条重要的生物特征是什么呢?请写出来:   。
【答案】(1)排出体内废物
(2)遗传和变异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需要营养
(5)能进行呼吸
(6)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高大的银杏树叶金黄,簌簌飘落。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亲子代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和不相同的部分,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石榴 。石榴的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说明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
(4)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5) 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因此,一场大雨过后,很多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6)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兔、狐等属于,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较长时间内,兔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1)草→鼠→蛇→鹰
(2)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光、水、空气等)
(3)草;鹰
(4)先增加后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是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草是生产者,兔、狐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非生物部分。
(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如果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若人们大量捕捉狐和鹰,因为兔和鼠因为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所以兔和鼠的量会增加。以后,因为兔和鼠的过度繁殖,食物减少,数量也随之减少,最后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4.(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鹰抓鼠的画面,请据图回答问题。
(1)鹰和鼠的身体都是由   构成的。
(2)小鼠长成大鼠的生命现象叫   ;鹰产卵的生命现象叫   。
(3)鹰生鹰,鼠生鼠,这种生命现象叫   ;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和灰色的,这种生命现象叫   。
(4)图2是孙悟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概念图,但不小心撕掉了一部分,请你将撕掉的部分补充完整。
【答案】(1)细胞
(2)生长;生殖
(3)遗传;变异
(4)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因此,鹰和鼠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生物的生长现象, 鼠长成大鼠的生命现象叫生长 。鹰产卵,卵孵化成小鹰,故鹰产卵的生命现象叫繁殖。
(3)遗传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故鹰生鹰,鼠生鼠,这种生命现象叫遗传。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因此, 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和灰色的,这种生命现象叫变异。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田东十里莲位于田东县祥周镇,由右江河汉古河道演变而成。莲塘水面南北约十里,全是绿荷一片,故名十里莲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莲塘除了荷还有鱼、青蛙等多种生物,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   。
(2)莲塘放养有鱼、青蛙、鸭等动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提高了莲塘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   。
(3)在“荷→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青蛙所属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流向青蛙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昆虫体内的能量会通过   散失: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答案】(1)生态系统
(2)化学污染
(3)消费者;呼吸作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防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因此,莲塘除了荷还有鱼、青蛙等多种生物,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莲塘放养有鱼、青蛙、鸭等动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提高莲塘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荷→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荷属于生产者,昆虫、青蛙属于消费者。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流向青蛙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昆虫体内的能量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 / 1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的是(  )
A.热刺激导致出汗 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蘑菇由小长大 D.雏鸡破壳而出
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要了解植物在公园中的分布情况,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模拟实验法 C.调查法 D.科学推测
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课后,有几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下面是四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课桌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课桌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的
C.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
4.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进行观察 B.从前到后进行观察
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
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描述了影响桃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6.(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7.(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沼泽是典型的(  )
A.淡水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8.(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雾霾导致人呼吸系统患病 B.刺槐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C.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D.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9.(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与“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相似的是(  )
A.种子萌发 B.猎豹捕食羚羊
C.向日葵花向阳开 D.龙生龙,凤生凤
10.(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这说明生物具有(  )
A.新陈代谢现象 B.繁殖现象
C.应激性 D.生长现象
1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校园生物的调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方案
B.调查时,要对校园里的所有植物逐一调查
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语句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C.梅花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6.(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靠自己的调节能力可维持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类盲目的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D.自然因素不会干扰生态系统
17.(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秸秆发酵再利用
C.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18.(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生物的生活与栖息地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不同种生物
B.生物对每一种环境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C.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D.保护生物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19.(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某生物研究小组要进行“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以下属于这一探究实验的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环境的明亮与阴暗 B.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C.温度的高与低 D.鼠妇数量的多与少
20.(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某校七(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在2022年不同季节的流感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64 20 12 2 3 3
女生 56 16 5 3 2 6
总人数 120 36 17 5 5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2)上述调查是通过   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2022年春季,该校七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约为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2022年该校七年级学生的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22.(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了它们体现出的生物特征。
(1)高大的银杏树上叶片金黄,簌簌飘落。
体现的生物特征:   。
(2)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石榴,石榴的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同。
体现的生物特征:   。
(3)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
体现的生物特征:   。
(4)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
体现的生物特征:   。
(5)一场大雨过后,很多蚯蚓爬到了地面上。
体现的生物特征:   。
(6)还有一条重要的生物特征是什么呢?请写出来:   。
23.(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兔、狐等属于,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较长时间内,兔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24.(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鹰抓鼠的画面,请据图回答问题。
(1)鹰和鼠的身体都是由   构成的。
(2)小鼠长成大鼠的生命现象叫   ;鹰产卵的生命现象叫   。
(3)鹰生鹰,鼠生鼠,这种生命现象叫   ;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和灰色的,这种生命现象叫   。
(4)图2是孙悟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概念图,但不小心撕掉了一部分,请你将撕掉的部分补充完整。
25.(2023七上·罗山开学考)田东十里莲位于田东县祥周镇,由右江河汉古河道演变而成。莲塘水面南北约十里,全是绿荷一片,故名十里莲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莲塘除了荷还有鱼、青蛙等多种生物,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   。
(2)莲塘放养有鱼、青蛙、鸭等动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提高了莲塘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   。
(3)在“荷→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青蛙所属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流向青蛙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昆虫体内的能量会通过   散失: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 热刺激导致出汗 ”,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C、蘑菇从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不符合题意;
D、雏鸡破壳而出,说明生物能繁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应激性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B、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符合题意;
D、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课桌属于非生物,因为它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不正确;
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是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而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ABC正确
故选:D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 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 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5.【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就会下降,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表明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绿色食物在食物链中是生产者的角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因此,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C、保护鸟类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有益,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较大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还能调节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 雾霾导致人呼吸系统患病 ”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 刺槐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刺槐的光合作用作用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C、“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不符合题意;
D、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表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种子萌发,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不符合题意;
B、猎豹捕食羚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C、向日葵花向阳开,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D、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0.【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CD、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方案,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B、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及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调查时要将校园里所有植物进行抽样调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CD、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都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思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符合题意;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部分外,还包括所生存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所发现,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符合题意;
C、 梅花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是种内之间的争斗,不符合题意;
D、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例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1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中,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符合题意;
C、人类的盲目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符合题意;
D、自然因素也会干扰生态系统,如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1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磷是一种营养物质,如果排放到自然界中,可能会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含磷废水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剩余的植物残体,通过发酵处理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烟花爆竹在春节期间常被用作庆祝活动,但燃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符合题意;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降低塑料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8.【答案】A
【知识点】栖息地;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符合题意;
B、生物并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各自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且每一种生物对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 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19.【答案】B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湿度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因此,这一实验对照组的是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故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本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1.【答案】(1)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随机抽样
(3)18.75%
(4)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1)某校七(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在2022年不同季节的流感发病情况。所以,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 (或性别)的关系。
(2)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中120名学生,说明他们通过抽样调查法中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3)2022年春季,该校七年级男生中患流感的只有8人,发病率=12/64×100%═18.75%。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2022年中春季和冬季学生流感发病率较高,春季和冬季发病学生的男(15)、女(11)总数没有明显差异。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22.【答案】(1)排出体内废物
(2)遗传和变异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需要营养
(5)能进行呼吸
(6)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高大的银杏树叶金黄,簌簌飘落。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亲子代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和不相同的部分,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石榴 。石榴的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说明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
(4)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5) 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因此,一场大雨过后,很多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6)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3.【答案】(1)草→鼠→蛇→鹰
(2)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光、水、空气等)
(3)草;鹰
(4)先增加后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是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草是生产者,兔、狐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非生物部分。
(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如果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若人们大量捕捉狐和鹰,因为兔和鼠因为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所以兔和鼠的量会增加。以后,因为兔和鼠的过度繁殖,食物减少,数量也随之减少,最后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4.【答案】(1)细胞
(2)生长;生殖
(3)遗传;变异
(4)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因此,鹰和鼠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生物的生长现象, 鼠长成大鼠的生命现象叫生长 。鹰产卵,卵孵化成小鹰,故鹰产卵的生命现象叫繁殖。
(3)遗传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故鹰生鹰,鼠生鼠,这种生命现象叫遗传。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因此, 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和灰色的,这种生命现象叫变异。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5.【答案】(1)生态系统
(2)化学污染
(3)消费者;呼吸作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防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因此,莲塘除了荷还有鱼、青蛙等多种生物,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莲塘放养有鱼、青蛙、鸭等动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提高莲塘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荷→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荷属于生产者,昆虫、青蛙属于消费者。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流向青蛙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昆虫体内的能量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