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 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育部审定 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是一篇小故事。课文依次讲述了因为元元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就赶不上公共汽车,最后只好走着去学校,结果上课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中渗透着让学生珍惜时间、管理时间的意识。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能够与主人公元元很好地共情,更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目标】
1.借助语境认识“钟、丁”等 13个生字,通过归类比较学习书写“元、洗”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验,初步懂得管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借助句式“要是...就...”说一说元元迟到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借助句式“要是...就...”说一说元元迟到的原因。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对比朗读
一、多睡一分钟
1.【出示:插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听,【播放闹铃声】早上七点十分,闹钟响了,你会怎么做?这个小朋友叫什么?【出示:元元】你来读一读他的名字。前后两个字是一样的,后面的字读成轻声,你也来读,一起读。
2.同学们,再看插图,闹钟响了,元元是怎么做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呀,元元不想起床,他还想再睡一分钟。
(1)看老师写“一分钟”,你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2)“钟”这个字怎么记住?你见过什么钟?【出示:各种钟】看,有闹铃的叫?闹钟;挂在墙上的叫?挂钟;有底座的叫?座钟。这三种都是用来计时的,还有一种特别的钟,它叫?编钟。编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打击乐器,有着 3000多年的历史。
3.《一分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 81页,课文第 1自然段写的就是元元不想起床的画面。【板贴:插图 1】
【出示:第 1自然段段和插图】
对照画面,自己读一读第 1自然段,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丁迟】拼读这两个生字。请你,一起读。
(2)给“丁”组词。“零零”在这里读成轻声好听,“丁零零”,一起读。给“迟”组词。尺子的尺加上走之,意思是一个人在路上慢慢地走,所以“迟”有慢的意思,也有晚的意思。“迟”还可以组什么词?
(3)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谁来读第 1自然段?你来!相机指导:读的不错,第 2个句子是个长句子,【出示:圆圈】要读好元元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你再来读,你也来读。“丁零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二、迟到二十分钟
元元就多睡了一分钟,因为多睡的这一分钟,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1.元元就多睡了一分钟,他以为自己不会迟到,可结果怎么样呢?
2.观察插图
(1)【出示:板贴】谁来看着插图说一说,这时候的元元有什么表现?从哪里看出他很后悔?
(2)李老师在做什么?李老师会对元元说什么?
(3)二十分钟,半节课的时间,能学多少知识呀!在这二十分钟里,李老师看着元元空空的座位,心里该多着急呀!听了李老师的提醒,元元心里——非常后悔。
3.读课文课文 5、6两个自然段就写了这幅画面,请你看着画面自己读一
读。
(1)谁来读?读得不错。
(2)谁能读得更好?(3)第 5段中有两个生字宝宝会变身!你想认识它们吗?瞧!第一个出场的是——“己”
【出示:“己”】
哪个“己”?别眨眼,它要变身啦!
【出示:“已”】
哪个“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第二个生字宝宝也登场啦!
【出示:轻】拼读,它也能变身呢!它变成什么啦?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设计意图:第 1自然段元元多睡一分钟是故事的开头,第 5-6自然段元元迟到二十分钟是故事的结尾,一分钟与二十分钟相比,时间差异非常明显,自然会给学生造成冲击,所以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进而体会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钟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朗读时,充分借助课文插图。先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关注元元的表情和动作,在此基础上体会元元的心情,借助插图将课文读好。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文识字。借助拼音将生字读准确,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拓展组词,在不同语境中牢记生字。】
板块二 梳理路线,探究原因
1、初读 2-4自然段我们接着读课文,第 2自然段谁来读?读得准确。3、4自然段比较长,谁来读?
2.【出示:洗脸 背书包 刚想 公共汽车 决定 】同学们,课文会读,生字也难不倒你们吧,看这一组词语,自己先拼再读。
(1)你来拼读。一起拼读。
(2)给“共”组词,你能组两个词吗?
(3)给“决”组词。两点水的“决”是“决定”的“决”,有拿定主意的意思。“决”还有和人较量,分出胜负的意思,你知道哪些词语?
2.【出示“刚”的古字】再看,这是一个古字,猜一猜这是哪个字?对,这就是“刚”。它的左边是一张网,右边是一把刀,网很牢固,刀很锋利,合在一起就表示坚硬、坚固的意思。
(1)“刚”字右边这把立起来的刀,是一个新偏旁,叫——“立刀”。再读。
(2)能给“刚”组词吗?3.课文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都在这里了,请你先读字再组词。
4.写字:
(1)看这两个字,【出示:“元”和“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元”,一横短,二横长,撇的起笔对短横的起笔,竖弯钩向右伸展,注意竖压在中线上。我们再来写“洗”,三点水呈弧形,短撇指向提,上横短,竖笔要高起,下横长,撇在竖左,竖弯钩在竖右,竖弯钩向右舒展。
(3)请同学们出铅笔,在书上认认真真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组词在不同语境中牢记生字,借助“刚”的古字认识新偏旁“立刀”。最后,通过一组同学读字,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观察“元”和“洗”,发现相同笔
画在书写时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类写字的能力。】
二、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
认识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元元就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呢?
【边说边板书:多睡一分钟 迟到二十分钟】
(一)第 2自然段
1.【出示:第 2自然段】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一起读第二句:他很快地洗了脸......起床之后,元元耽没耽误上学的时间?相反,他很快地做完了这些事情。我们读这句话时,要把“洗、吃、背”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连起来读好。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读......
2.那元元的时间耽误在哪儿了呢?
【出示红线】一起读。
(1)“刚想走过去”,还可以怎么说?
(2)元元通过十字路口了吗?【边说边板贴十字路口、红绿灯和元元】
(3)为什么没能通过十字路口?想一想他为什么没赶上绿灯呢?连起来说。对呀,就差那么一分钟,元元愣是没能赶上绿灯,就没能通过十字路口。
3.元元叹了口气说,读——“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一分钟指的是哪一分钟?要是早这一分钟就好在哪里呢?你能这样说一说吗?自己先试一试。
【出示: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
4.此时的元元是什么心情?请你读一读这两句,把元元的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刚想”一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为什么没能通过十字路口,先引导学生理清楚没有通过十字路口的原因,之后再借助板贴梳理逻辑关系,进而让学生进行简单推断,“要是早一分钟,就能________。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
(二)第 3自然段接下来,元元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我们接着读。
1.【出示第 3自然段】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一起读。
2.“眼看就要到了”是什么意思?马上就要到哪里了?【板贴:公共汽车和元元】
3.那他赶上公共汽车了吗?元元为什么没能赶上公共汽车呢?看着黑板,想一想,说一说。
4.【看着板贴,给学生梳理】是呀,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元元没能?赶上绿灯;没能赶上绿灯,就没能?通过十字路口;没能通过十字路口,就没能?赶上公共汽车。这真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呀!
5.此时的元元是什么心情?谁来读第 3自然段,读出他的心情?你来。6.想一想,这一分钟指的是哪一分钟?多睡的一分钟。
7.要是早这一分钟就好了,好在哪里?看着黑板自己先来说一说。生上讲台说,也请你。
【出示: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要是能通过十字路口,就能?赶上公共汽车了;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 。】
【设计意图:在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眼看”一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借助板贴梳理没能赶上公共汽车与前文的逻辑关系,厘清没能赶上公共汽车的关系,然后进行简单推断,“要是早一分钟,就能________。”之后让学生上讲台对照板贴自己梳理过程,使得这一教学任务。】
(三)对比朗读,理解心情
1.元元这一路上有两次“等”,这两次“等”有没有不同?是呀,等的时间越来越长,等的心情也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读这两个等的句子,读出不同来。【板贴:等了一会儿 等啊等】谁还能读出元元的着急?老师听出来了,元元越来越着急。
2.元元一路上还有两次叹气,这两次叹气一样吗?叹气的原因不同,叹气时的心情也不同,一次比一次后悔。请你来读这两句,读出不同。
3.最后,元元没等来公共汽车,他决定?走到学校去【边说边板贴:小脚丫】
【设计意图:对比朗读两次“等”、两次“叹气”,体会元元“等”的时间越来越长,“等”的心情越来越着急,“叹气”的心情越来越后悔,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以读促情,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与元元共情,进一步体会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板块三总结提升
1.总结板书:同学们,看,元元多睡了 1分钟,在十字路口等了一会儿,就耽误了一会儿的时间;在公共汽车站等啊等,又耽误了?好几个一会儿的时间;他步行走到学校,又耽误了?好几个、好几个一会儿的时间。一个又一个一会儿的时间,就迟到了?二十分钟。
2.同学们,你从元元的故事里懂得了什么?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拖拖拉拉。所以我们都应该【板书:珍惜时间】
3.同学们,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请你课下记录自己一分钟能做什么。
4.下节课我们学写字,并阅读绘本故事《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
【设计意图:借助板贴梳理元元多睡一分钟却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时间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后,让学生填写时间记录表,记录一分钟能够做的事情,进一步体会一分钟的重要性,将珍惜时间落实到以后的生活中,真正地树立起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