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言课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导言课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2 10: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

西周



历史的天空
春秋
战国


东晋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五代十国




历史的天空
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
高一历史导言课
2023年8月30
新环境
新教师
新课标
新教材
新高考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走进高中历史课程


Contents
history
Hi+story
His+story
过去发生的事
曾经记录的事
客观真实
主观重建
历,过也,传也。
“过”指空间上的移动
“传”指时间上的移动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即保持中正的态度记事
——(汉)许慎《说文解字》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嗨,故事
他的,故事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
客观的历史——过往发生的人和事,即真实的过往(客观存在--史实)
文本的历史——对客观的历史进行记载而留下的史籍(主观著述--史书)
研究的历史——通过史料和方法,不断地构建和阐释历史 (历史学科--史学)
(一)什么是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名人眼里的历史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毛泽东
“读史可以明智” ——培根(英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
1:历史对现实有借鉴作用——汲取历史智慧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大义)学史何用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庄子
我们再看一些材料
清朝学者龚自珍有一句名言令人警醒:“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
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出版的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思想,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通史》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大义)学史何用
如果你不读中国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
如果你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落后。
——资中筠
2: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维护民族利益
最能说服你的理由:学考高考要考历史!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庄子
(小用)学史何用
学考(高一:7月初)
选考(高三:1月、6月)
高考(高三:三位一体
强基计划
...
学校 ——————→ 社会
学好历史的N个理由!
不仅看三天,
还要看三年。
高考从学考开始!
高考从高一开始!
就业方向: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组织机构
就业岗位:
初中、高中、大学历史教师。
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新闻出版、文化企业员工。自主创业文化产业
直接目的:考试成绩
就业方向: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从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你认为学习历史难吗?
在初中阶段,你是怎样学习历史的?
VS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联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方面,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
高中历史更加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包括: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考的关键
政治好
懂哲学
地理好
懂地图
语文好
懂材料
理科好
懂思辨;懂逻辑
品德好
有情怀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程设置 通史 通史+专题史
教材表述
教学侧重
能力要求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的原因、本质以及其意义,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内在规律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础,是根本!!!
(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
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
细致、具体【细化】
概括、分析【深化】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是什么(特点)、
为什么(原因)、
怎么样(影响、评价)、
何关联(横纵)
“识记”“理解”
知识为主(记忆式历史)
“认识”“探讨”
能力为主(分析式历史)
高中历史教材(五本教科书)
通 史
专题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
高二年级学习
(选折性考试(高考))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基础课程,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现中国史和世界史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过程。高一全体学生必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学考)的主体内容。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拓展课程,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高考)的主体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初中历史:七上
内容繁多简约
教学时间紧凑
中古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高中历史:《纲要》上
总体容量大;
知识点密集;
叙述太浓缩;
历 史 史 实
历 史 概 念 ——细胞
历 史 线 索 ——筋骨
历史
规律 ——灵魂
历史学习的
基本思路
——血与肉
(时空、体系、结构)








“上课时我都听得懂,怎么做作业考试时又不会了!!!”
“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成绩还是上不去!!!”
昨天我都记住了,不过今天又忘了!!
上了高中,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慨: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主要病因: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以下六点方法非常重要(要求):
1、会读教材——全面阅读,不留死角;
读历史教材,除正文外,还要读教材目录(单元目录、课的标题)、单元导语、情景导入、插图、地图、材料、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等等,做到不留死角。
熟悉教材板块
★目录
★单元导语
★情景导入
★学习聚焦
★思考点
★学思之窗
★历史纵横
★正文
★史料阅读
★探究与拓展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单元框架下的主题
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
近代中国人民110年斗争史
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100年多年奋斗史
中 国 古 代 史
中 国 现 代 史
中 国 近 代 史
建立
巩固
发展
掌握单元内各课的核心内容和学习要求,了解本单元的目的要求
分散孤立的世界
(多元色彩)
区域联系的世界
(跨洲帝国的建立)
全球联系的建立(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化的世界
(多元与一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 界 古 代 史
世 界 近 代 史
世 界 现 代 史
教材各辅助栏目的作用和意图
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概括本目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提炼。
有利于把握重点和难点。
史料阅读: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提升我们的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历史纵横:用以叙述正文因篇幅所限难以展开,但又有必要知道的重要内容,如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补充。
学思之窗:配合课文,多是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后提出问题,将课文、材料、问题三者结合,宗旨是综合提升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与拓展:作为课后栏目,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部分。
“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思考的方向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学习拓展”一般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要求对相关材料、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进一步拓展历史思维,提高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多角度提升核心素养。
思考点:紧密结合正文,简短设问
【学习聚焦】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或提炼本目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提炼。有利于把握重点和难点。
【本课导入】导入图和图解,简略的文字引出本课内容,类似鸡肋
【思考点】紧密结合正文,简短设问,
一般围绕本课重难点展开
教材各辅助栏目的作用和意图
【史料阅读】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提升我们的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学思之窗】配合课文,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后提出问题,将课文、材料、问题三者结合,宗旨是综合提升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纵横】用以叙述正文因篇幅所限难以展开,但又有必要知道的重要内容,如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补充。一定要认真读。
【学习拓展】一般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要求对相关材料、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进一步拓展历史思维,提高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多角度提升核心素养。
【探究与拓展】作为课后栏目,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部分。
“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思考的方向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以下六点方法非常重要(要求):
6、有疑就问——坚决不能让问题过夜
2、会预习—自学知识与发现问题;
3、会听课—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听讲+思考+笔记
高中历史课的特点是容量大,速度快,上课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路。听课不仅要听重点、难点,掌握史实、概念,还要听出方法和门道,听解题思路及学习方法。
笔记主要记板书要点、提纲、图解、表解、时空坐标图和思维导图、重难点和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 记要点、标序号
预习做法:结合辅导资料,明确学习目标,找出疑难知识点,在整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没有理解的疑难点在书上标出,以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听课。
4、会复习—让知识在头脑中扎根:及时复习+建构知识网络+背诵要点
课外
1、会读教材—全面阅读,不留死角;
读历史教材,除正文外,还要读教材目录(章、节的标题)、单元导语、情景导入、插图、地图、材料、引文、注释、大事年表等等,做到不留死角。
5、作业:选择题——每个选项都要有做题痕迹;
材料题——答案要点要在材料中圈画、订正
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
单元导语:单元内各课核心内容,了解本单元的目的要求。
情景导入:导入图和图解,简略的文字引出本课讲述内容。
学习聚焦:以简练的文字总结、提炼该目的核心内容。
思考点:紧密结合正文,简短设问。
史料阅读: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提升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能力,深入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纵横:正文难以展开又必备历史概念、事件等。
学思之窗:结合材料提出思考问题,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与每课内容一一对应,作为线索理解单元结构。
学习聚焦和思考点一般围绕本课重难点展开
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有助于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是教材正文的补充。
1.会预习——自学知识与发现问题;
1)一要“掌握知识”:通读教材,根据课前提示提前掌握基本知识;
2)二要“形成体系”:根据教材各级标题与内在逻辑清理知识结构;
3)三要“解读概念”:言简意赅解读概念,注意概念的扩充与联系。(5W1H)
4)四要“注意细节”:文字、图表,弄清是什么、还有什么、为什么这样;
5)五要“发现问题”:圈点批注设问质疑,及时请教或查找资料或等上课讲解
2.会听课——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听讲+思考+笔记
1)一要“耳到”:听重难点、听疑难、听补充;
2)二要“眼到”:板书;捕捉关键字词、结构与结论;
3)三要“手到”:记笔记:板书结构、重难点、补充、问题;
练习讲评课:错题错处、补充处、方法、规律。系统逻辑规范
4)四要“口到”:复述要点,有助记忆;发言反馈,教学相长;
5)五要“心到”:字斟句酌常思量,意义记忆助理解;
——听课选择性针对性有效性: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识记与理解
思重点
思规律
思价值
听思路
听逻辑
听角度
把握课堂:提高效益【重点、难点、疑点】
心理学实验证明:各种器官记忆的保持率:
①单靠口念,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10%;
②只靠耳听,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20%;
③光靠眼看,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30%;
④耳眼结合,过一段时间后,能保持记忆50%;
⑤听看说写,过一段时间后,保持率达到90%。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思故我在
我问故我在
3.会复习 —让知识在头脑中扎根:及时复习+建构知识网络+背诵要点
1)及时复习防遗忘,经常温故而知新
2)时机:自习课:有时间系统复习;
善用碎片:饭间\课后、睡前\睡后
3)方法:各种整理;列写结构;绘制时空坐标轴,
整理思维导图,确立子目-课时-单元逻辑。
从板书宏观体系到概念结论微观细节
及时、反复复习,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
使知识更完整,更系统。
复习,巩固知识,避免遗忘。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孔子则主张“学而时习之”。
根据这个遗忘规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刚学过的知识,只有做到及时复习,使记忆发生在遗忘之前就得到强化,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知识才会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斯浩有个著名的遗忘曲线,是这样说的: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率最高时发生在识记后的48小时内。
复习分类: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考前复习,缺一不可。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钱穆《中国通史》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20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课外:适当阅读课外历史书籍,纪录片,做一个有见识的人。
学史得道
你信不?
汉朝人用虫子就变成了大批金银珠宝。
唐朝人用树叶就变成了大批金银珠宝。
宋朝人用泥土就变成了大批金银珠宝。
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
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
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
愿你做一个时间的主人!
高一寄语
期待今后的历史学习中与大家
一起进步!
今天是昨天的明天
今天是明天的昨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