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1 08: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故事思想内容的教育意义和学习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训练默读并争取有一定的速度。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讲故事,感悟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将”是谁?“相”是谁?为什么和?为什么不和?
(二)默读课文,粗知大意
1.默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要有一定的速度。想一想:课文围绕“将相和”这三个字,讲了哪三件事?
2.交流汇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直奔重点,感悟形象
(1)品味不和
1.将相不和的原因在哪里?文章哪写了将相不和?划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问题)
2.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嫉妒、生气、不服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3.指导朗读
4.议一议:对廉颇的这种说法、这种情感、这种态度,你有什么看法?(2)完璧归赵
1.秦赵两国之间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赵王接到了秦王的信,他的难处是什么呢?请你结合课文分析分析。
2.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3.秦国可是个虎狼之国,此一去凶多吉少,你为什么还愿意去呀?蔺相如为什么想了一会才说?这说明什么?
4.指名朗读(从容不迫的语气),师生合作朗读。
5.对比一下那个进退两难,束手无策的赵王,对于蔺相如,你作何评价?(机智勇敢)
6.研读直接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7.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你会怎样劝 廉颇 呢?廉将 军呀 ,蔺相如完璧归赵不是只靠一张嘴,靠什么呢?
(3)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以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过了几年,蔺相如和廉颇在渑池之会上又立 新功,遗憾 的是廉颇没有在 场,那么蔺相如表现 如何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史记》原文中的记载啊?【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2.师朗读,学生对照原文听。想一想,给廉颇讲一讲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3.师扮演廉颇,生结合课文劝廉颇。
4.难道廉颇寸功未立吗?
5.小结:正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所以秦 王才 不敢 拿赵王怎么样。通过对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充分的体会到了蔺相如能为赵国立下大功靠的决不仅仅是一张嘴 ,这 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之心,是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4)负荆请罪
1.品读蔺相如说的话,感悟其顾全大局的形象。读读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你会对蔺相如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指名读,谈体会。
2.代表蔺相如表达一下心声吧——齐读。
3.面对秦王是针锋相对,面对廉颇是处处忍让。这是为什么呢?
4.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猛然 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就有了动人的一幕——负荆请罪。书上是怎样描述负荆请罪的?
5.学生自由读文。品味廉颇的做法,感悟其勇于认错的形象。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6将相和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
渑池之会 不畏强权
负荆请罪 顾全大局
第二课时
(一)梳理文脉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享了一个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那么这样精彩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原因的句子。【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2.这两个句子在三个故事之间起什么作用呢?
3.第一个句子承接 了第一个故事,第二个句子又 把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有机的联系起来。
4.谁能借助 这两句话简单讲述他 俩由“不和”到“和”的故事吗?5.三个故事的顺序可以调换位置吗?
小结:读课文需要梳理前因后果,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品词析句
1.让我们再次回到风云际会的渑池,再次聚焦不卑不亢胆色过人的蔺相如。
2.指名读课文。
3.品词析句:神态、动作、语 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塑造人物形象。4.提问:你觉得要想让我们了解你所写的人,应该怎样写?
5.小结:精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彰显了蔺相如视死如归的气魄,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样,要想把一个人塑造的有血有肉,也要写好神态、动作、语言等。
(三)练习运用
1.观察课文插图,添加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并且通过这些描
写显写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
廉颇来到相府门前,双手 ( ),单膝 ( ):“蔺大夫,()!”“( )” 蔺相如( )。 廉颇( )说:“唉!我真是不 应该 ,( )与你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你可不要这么说,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只要我们( )”说完,蔺相如、廉颇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四)指导写字
1.笔顺指导:怯拒
2.上下结构:璧 瑟
3.左右结构:诺诸
(五)布置作业
课下分小组演一演《将相和》这个故事,要注意演出文中角色的神态、语气和动作。
(六)板书设计
6将相和
神态
动作→ 人物形象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