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2 10: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中国史则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注意纵横联系、比较归纳。
世界史分期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
十月革命(1917年)
上古史
中古史
近代史
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四、五、六单元
第七、八、九单元
上古史(古代史):远古有人类开始--公元5世纪,这一时期形成了世界五大文明摇篮,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中古史:公元5世纪--15世纪,散居的部落通过迁徙、战争,逐渐相对聚集靠拢,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王国和帝国。
近代史:1500年地理大发现--20世纪初。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大国纷纷崛起,他们通过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市场,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折,并相应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至今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并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人类命运公共体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灾难后日益显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四、五、六单元
第七、八、九单元
世界历史的大致分期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刚要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西亚
东北非
南亚
东亚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生产力
早期文明产生历程
唯物
史观
西亚: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南亚和中国: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甘薯、玉米等
农业:
畜牧业:
以上地区驯化了羊、猪、牛等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①人类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畜牧业产生
②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交换和贸易的产生;
④出现从事专门管理和文化创造的人;
⑤出现早期城市。

1、前提:
农业、畜牧业产生
①社会分工的形成;
②交换贸易的产生;
③早期城市的出现。
影响: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南亚
中国
中南美洲
大麦、小麦和豆类
羊、猪、牛等
水稻和粟
芋头
南瓜、玉米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生产力
矛盾
阶级对抗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早期文明产生历程
唯物
史观
私有制
标志:
早期城市遗址
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因)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定居形成聚落
形成聚落中心
形成“市”集
生产力
2、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1、“定居既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也不是靠野果的零星收获。”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农业科技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思维的更新
2、人类文明产生: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
(1)原因:
(2)标志:
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农业、畜牧业产生
③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出现
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
①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形成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千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3千纪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大 河文 明
海洋文 明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
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纬三十度附近,
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指出从地理位置和环境上看早期文明有何共同特点
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表现出多元特点
大河文明:以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一般都建立起
地区性大国,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
海洋文明:以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适应这种
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1)古代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约公元前2900年,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出现 时间:
自然地理环境: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点
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天堂”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在古希腊语中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也有地理学家称之为“巴比伦尼亚”。“两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注入波斯湾。两河带来的巨量泥沙在下游淤积成大平原,把一片贫瘠的地区变成西亚惟一的沃土肥田。
在古代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传说就在这里。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汉谟拉比:“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两河地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逐渐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带到顶峰。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历代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在统治的前30年,修建神庙、防御城墙和灌溉渠,使得王国不断强大起来。
到公元前1775年,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创建一个从波斯湾至地中海的奴隶制大帝国,自称“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政治
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的玄武岩柱上,岩柱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石碑上半段有浮雕,刻画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把象征着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法典的原文,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2栏4千余行,大约8千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君 权 神 授
《汉谟拉比法典》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鲜明的阶级歧视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文化
成果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六十进位制度
被奉为世界第一部史诗的《吉尔伽美什》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和史诗的总集,其原始形在式来自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先由传工传唱、增补,后经编纂家整理、编定成集。目前所见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包括12块泥板,每块泥板大约载有300行左右,总共约3500行左右。其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
抱狮子的吉尔伽美什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作品)
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
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历史纵横 洪水传说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条大船,自己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文字泥板
波斯帝国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前1000年代,北部的亚述王朝开始兴起,亚述人南征北战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公元前8世纪
亚述帝国(前935年-前612年)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
前538年,波斯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两河流城众多城市被毁,文字失传。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统治者,古巴比伦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史
公元前7世纪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
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所建,又称迦勒底王国,全盛时期统治整个新月沃土。后被波斯帝国所灭。
1、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1)古代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约公元前2900年,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出现 时间:
自然地理环境: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点
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统一:
政治:
法律:
文化成果: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
地位:
①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②已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
③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⑤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军事成就)、车轮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相传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要是指
A.王位世袭制度 B.夏王的地位和权力
C.国家政权产生 D.外服臣服于内服
3、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而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 B.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C.人文精神兴起冲击宗教地位 D.已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走进埃及文明
02
埃及文明兴起
约前35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前1550-1069年
埃及新王国
法老
约前3100年
埃及古王国
金字塔时期
约前2686-2160年
31个王朝,中国不外20多个
成也尼罗败也尼罗
尼罗河水量丰沛
(洪水泛滥)
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
粮食丰收、政局稳定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尼罗河水量不足
影响农业生产
国内局势动荡
外敌入侵
埃及文明
冲击
古埃及文明基本仅分布在尼罗河沿岸,从古王国时期开始,埃及就随着尼罗河水的涨落进入了这样的一种“统一—盛世—衰弱—分裂—统一”的循环.
(2)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起源:
自然地理环境:
政治:
文明成果:
干旱地区,尼罗河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①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②法老至上的权威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建造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⑤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埃及文明兴起
(前3500年左右)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前3100年)
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太阳历
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约公元前3100年
约公元前1550年
公元前6世纪
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史
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7世纪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又被波斯帝国征服,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公元30年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640年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被伊斯兰化。
公元前8世纪一前7世纪,亚述战争,经多次战争征服埃及。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时的疆域
埃及新王国时的疆域
材料1: 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
由于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3、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史
一直被侵略,从来没停过
古代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锡兰)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头在今巴基斯坦。
孔雀王朝
印度数千年历史三个大一统朝代:
(前324年—前185年)
笈多王朝
(320—540年)
莫卧儿王朝
(1526年—1857年)
次大陆,是指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通常被山脉、高原、沙漠等阻隔。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典型的次大陆。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 ,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
自然
环境
文明
进程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明诞生(前3千纪,1千纪=1000年)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
国家(前6世纪)
孔雀帝国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前260年左右)
孔雀帝国.阿育王
(3)古印度文明:(恒河文明)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人生而不平等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众生皆平等
种姓制度
冲击
佛教
时间:前6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
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贵贱、等级分明
法律地位不平等
职业世袭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等级制度,譬如汉代以后的士、农、工、商就是将当时的人民分为四等,士族长期把持政权,一直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几乎将士族斩杀殆尽,极大地打击了当时的门阀望族,动摇了士族集团的根基。到了元朝,蒙古人将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南宋统治的人)几个等级,建立了新的等级制度。但是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并非壁垒森严,较低等级的人群通过一些渠道是可以进入高等级的。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纳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达利特则被称为贱民,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没有资格进入等级,只能从事最低贱的工作,并且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证种姓的纯洁性、神圣性,各个种姓之间是不能通婚的。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种姓制度
(3)古印度文明:(恒河文明)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产生发展:
自然环境:
政治:
文化:
前3千纪产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①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
②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③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④首陀罗地位最低。
⑤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
种姓制度
特点: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等级制度森严
①佛教:
②史诗:
③数学:
④其他:
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
《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印度数字与十进制
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
海洋文明的典范
(4)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产生发展:
自然环境:
政治:
①前2千纪产生,诞生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②前8--6C 城邦发展
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城邦政治
山地多,平原少,海岸线漫长,岛屿多,地中海气候,利于葡萄和橄榄等经济作物生长。利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形成,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形成平等意识和冒险精神,推动了古希腊殖民扩张,有利于民主制发展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是一种国家形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产生发展:
自然环境:
政治:
前2千纪产生
前8--前6C城邦发展
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原。
城邦政治
典型特征:
代表:
斯巴达
雅典
寡头政治:由少数人掌握政权
实行多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公民资格:
祖籍本邦、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成年男子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仅是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特点:局限性:
是少数人的民主;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公元前8世纪
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
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
公元前4世纪
城邦制渐衰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
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多数人的暴政)
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6)补充:雅典民主的历史意义——
①进步性:
A、主张主权在民、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强调公民内部的平等,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和社会安定。
B、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经济和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C、开民主政治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包括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
(4)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
2、各文明古国特点及成就
文化:
①文学:
②历史:
③哲学:
神话、戏剧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文学成就
《荷马史诗》
西方历史之父
政治史奠基人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
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希腊文明的兴衰史
前490年第一次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雅典击败波斯,希腊胜;前480年,第二次希波战争,波斯攻入雅典,后在萨拉米海战中击溃波斯海军,希腊胜。
雅典vs斯巴达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于前431-前404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败,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但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
前338年马其顿腓力二世灭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夺取埃及和巴比伦,建立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但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大帝国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
约公元前5世纪前期
约公元前5世纪后期
约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
早期多元文明的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立发展,明显多元
区域 代表 政治 文化 备注
1、西亚: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巴比伦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战车和车轮、60进位制、太阴历、《吉尔伽美什》 大河文明
2、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埃及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神话和文学故事、创造象形文字、制定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3、南亚: 印度河、恒河流域 约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阿拉伯数字、《摩诃婆罗门》、《罗摩衍那》、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4、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青铜器、都江堰、长城 甲骨文、夏历 《诗经》、百家争鸣
5、欧洲南部: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约公元前2千纪 古雅典 城邦制度 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①哲学:苏、柏、亚 ②文学:神话、戏剧 ③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大海文明
君 主 专 制
民主政治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5、 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本质上说明( )
A.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 B.加强统治的需要
C.历史发展的必然 D.文明的多元特征
8、体育运动是古代希腊公民的政治生活之一,隐含着超越强身健体和娱乐的社会价值,政治家往往依靠各种活动形式来安抚公民、鼓励公民、反馈公民。这说明希腊注重
A.城邦共和精神的塑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
C.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 D.民众健康体格的训练
7、黑格尔在《哲学历史》中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有关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A.山多地少、岛屿遍布 B.与古希腊民主政治没有联系
C.城邦制度受其影响 D.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四、文明多元之因
9、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岛屿、山恋叠嶂
商贸发达
民主
平原
农业国
专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或
唯一因素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根本原因是它的生产方式,即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结语: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