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达标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达标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1 13: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达标训练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2、下列有关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高温时化学性质活泼
C.碳具有可燃性,其燃烧产物一定为二氧化碳
D.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还原多种氧化物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B.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
C.镁带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
4、《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表明中国用煤作燃料的历史悠久、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氧 D.钙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金刚石可制成装饰品 金刚石硬度很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7、干冰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无水灭火 C.保存食物 D.舞台“雾气缭绕”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碳单质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C.天然气、石油、乙醇都属于化石燃料
D.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10、下列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能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B.含碳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CO
C.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CO可作为一种气体燃料
1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C.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一氧化碳能用于治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2、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磁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C.提倡绿色出行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13、下列物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14、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单质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1 B.1∶2 C.2∶1 D.3∶2
15、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方并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
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气体只有水蒸气
16、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CO2合成淀粉 B.使用乙醇汽油
C.植树造林种草 D.太阳能发电
二、填空题。
17、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
(2)正极生成气体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3)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现象为________ ,证明有________生成。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________ 。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5)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
18、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化石燃料都属于   。
②下面是化石燃料的几种主要加工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编号)   。
A.煤的粉碎 B.煤的气化 C.煤的液化 D.煤的焦化 E.石油的分馏
③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5H12,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多于释放量,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和有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
(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它们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_____ 。新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
2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液氢和固态氢气都能燃烧:_______________ 。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22、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四、综合应用题。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
Ⅰ、(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在实验中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连接: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B.铁丝燃烧: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C.排水法收集气体:排出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D.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E.洗涤仪器:溶解某些药品
Ⅱ、(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啤酒 ②酸奶 ③二氧化碳 ④干净的空气 ⑤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农夫山泉”矿泉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
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根据要求填空
(3)空气中有能够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_______(填“大”或“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
(5)空气污染,雾霾频现。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垃圾 B.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C.燃煤发电 D.汽车尾气的排放
(6)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达标训练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答案】D
2、下列有关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高温时化学性质活泼
C.碳具有可燃性,其燃烧产物一定为二氧化碳
D.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还原多种氧化物
【答案】C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B.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
C.镁带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存期
【答案】A
4、《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表明中国用煤作燃料的历史悠久、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氧 D.钙
【答案】A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金刚石可制成装饰品 金刚石硬度很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答案】C 
7、干冰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无水灭火 C.保存食物 D.舞台“雾气缭绕”
【答案】B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碳单质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C.天然气、石油、乙醇都属于化石燃料
D.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答案】D
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答案】D
10、下列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能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B.含碳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CO
C.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CO可作为一种气体燃料
【答案】C 
1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C.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一氧化碳能用于治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答案】A
12、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磁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C.提倡绿色出行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A
13、下列物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答案】C
14、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单质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1 B.1∶2 C.2∶1 D.3∶2
【答案】C 
15、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方并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
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气体只有水蒸气
【答案】A
16、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CO2合成淀粉 B.使用乙醇汽油
C.植树造林种草 D.太阳能发电
【答案】B
二、填空题。
17、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
(2)正极生成气体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3)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现象为________ ,证明有________生成。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________ 。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5)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
【答案】(1) 2H2 + O22H2O (2)1:2
(3)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O2)
(4) 2H2O 2H2↑+O2↑ (5) ①④②⑤③ 氢原子、氧原子
18、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化石燃料都属于   。
②下面是化石燃料的几种主要加工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编号)   。
A.煤的粉碎 B.煤的气化 C.煤的液化 D.煤的焦化 E.石油的分馏
③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5H12,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多于释放量,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和有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①混合物 ②BCD;
③C5H12+8O25CO2+6H2O;
(2)CO2+H2O=H2CO3;
(3)6CO2+6H2OC6H12O6+6O2。
19、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温室效应;
(3)H2O; (4)2NaOH+CO2=Na2CO3+H2O。
20、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
(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它们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_____ 。新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
【答案】(1)CO2 SO2
(2)石油 不可再生 甲烷 CH4+2O2CO2+2H2O
(3)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太阳能 (4)隔绝空气
2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液氢和固态氢气都能燃烧:_______________ 。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三、简答题。
22、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把金刚石、石墨、C60分别放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现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氧元素由氧气中来,而碳元素经测定分别来自金刚石、石墨、C60,所以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在某些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的三种不同单质。
四、综合应用题。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
Ⅰ、(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在实验中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连接: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B.铁丝燃烧: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C.排水法收集气体:排出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D.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E.洗涤仪器:溶解某些药品
Ⅱ、(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啤酒 ②酸奶 ③二氧化碳 ④干净的空气 ⑤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农夫山泉”矿泉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
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根据要求填空
(3)空气中有能够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_______(填“大”或“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
(5)空气污染,雾霾频现。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垃圾 B.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C.燃煤发电 D.汽车尾气的排放
(6)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
【答案】(1)ABCDE (2)③⑤⑨ (3) 氮气(N2) 氧气(O2)
(4) 小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B (6)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