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1 21:36:54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蜡烛是固体,硬度较 , 于水,且密度 水。
2.燃烧时
(1)火焰:
分 、 、 三层,根据平放入火焰中火柴梗的烧焦情况,可知 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探究生成物:
用干燥烧杯罩住火焰,会发现烧杯内壁有 生成;若为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会发现澄清石灰水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
3.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点燃时,发现白烟 ,且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 。
结论:白烟是 ,具有 。
【交流讨论】 蜡烛在燃烧时,有时会看到火焰上方冒出黑烟,与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同一种物质吗 为什么
提示:不是,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而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二、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考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典例】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引起该现象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二】(2)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结论为 。
(3)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 。
【借题发挥】 如图C所示,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
(6)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
(7)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C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A层 基础练
知识点1科学探究及其基本环节
1.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 )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2.(2022·本溪平山质检)小明在做“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的实验时,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      B.实验
C.证据 D.结论
知识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石蜡是硬度较大的固体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
4.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有错误的是 ( )
A.用小刀可以切下石蜡:石蜡质地软
B.石蜡放入水中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C.在石蜡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D.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是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易错点 对实验现象及结论混淆不清
6.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会冒出大量的白雾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易错点拨】 1.烟≠雾
烟: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
雾:小液滴聚集而成。
2.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现象:物质性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一般通过感官感知。
(2)结论: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果。
(3)举例:把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现象,由此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
B层 能力练
7.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8.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
A.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9.数字化实验 (2023·宁德期末)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纯氧条件下进行
B.氧气浓度过低不支持蜡烛燃烧
C.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图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反应
C层 拓展练
10.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发现碟子底部变黑(如图所示),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难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的石蜡;
丙同学: (请填写丙同学的猜想)。
【【交流讨论】】(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 。
【实验验证】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蜡烛是固体,硬度较 小 , 难溶 于水,且密度 小于 水。
2.燃烧时
(1)火焰:
分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层,根据平放入火焰中火柴梗的烧焦情况,可知 外焰 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探究生成物:
用干燥烧杯罩住火焰,会发现烧杯内壁有 水珠 生成;若为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会发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和二氧化碳 。
3.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点燃时,发现白烟 被点燃 ,且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 重新点燃 。
结论:白烟是 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具有 可燃性 。
【交流讨论】 蜡烛在燃烧时,有时会看到火焰上方冒出黑烟,与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同一种物质吗 为什么
提示:不是,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而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二、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考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典例】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引起该现象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二】(2)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结论为 外焰温度最高 。
(3)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白烟被点燃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
【借题发挥】 如图C所示,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 和 水 。
(6)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验证水的生成 。
(7)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C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A层 基础练
知识点1科学探究及其基本环节
1.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B)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2.(2022·本溪平山质检)小明在做“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的实验时,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C)
A.猜想      B.实验
C.证据 D.结论
知识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石蜡是硬度较大的固体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
4.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有错误的是 (C)
A.用小刀可以切下石蜡:石蜡质地软
B.石蜡放入水中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C.在石蜡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D.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是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 水蒸气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 A 
(填序号),但这样做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蜡烛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
易错点 对实验现象及结论混淆不清
6.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 A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会冒出大量的白雾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易错点拨】 1.烟≠雾
烟: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
雾:小液滴聚集而成。
2.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现象:物质性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一般通过感官感知。
(2)结论: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果。
(3)举例:把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现象,由此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
B层 能力练
7.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8.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
A.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9.数字化实验 (2023·宁德期末)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该实验在纯氧条件下进行
B.氧气浓度过低不支持蜡烛燃烧
C.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图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反应
C层 拓展练
10.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发现碟子底部变黑(如图所示),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难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的石蜡;
丙同学: 黑色固体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请填写丙同学的猜想)。
【【交流讨论】】(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 石蜡是白色固体,不是黑色固体 。
【实验验证】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