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字、株、待等9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来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好“因释其来而守株”。
2.能结合注释,插图,理解寓言内容。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个图片是什么吗?根据这个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呢?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3.理解题目意思。提问“株”、“待”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4.了解韩非子。出示课件。
5.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3.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注意“折”、“颈”、“为”的读音。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出示认读生字课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组词,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耕、释、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再读课文,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
结合注释,再读课文。提问: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等到了吗?
2.课件展示寓言故事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寓言故事指的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3.学习第1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理解“宋人”“耕”。句意:宋国有个耕地的农民。
4.学习第2.3句。
(1)自由读第2.3句。提问: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子呢?
(2)理解“走”、“触”、“折颈”的意思。
句意: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5.学习第4句。
(1)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这事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是这么想的?怎么做的?
(2)理解“因”、“释”、“耒”、“冀”的意思。
句意: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3)朗读指导。读出种田人的好心情。
(4)词语积累。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种田人的好心情呢?(表示高兴的词语)(课件展示)
6、学习第5句。
(1)齐读第5句。提问: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课后第二题)
(2)理解“复”、“身”、“为”的意思。
句意: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兔子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所以,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二、.复述故事,尝试背诵。(课后第一题)
(1)自由背,齐背。
(2)你知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道理吗?(不努力而报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2)阅读《南辕北辙》。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像《守株待兔》这样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大家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白日做梦 不劳而获
道理:不努力,报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