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四川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四川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01 15: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四川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23 成都)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2.(2023 甘孜州)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和生产者
3.(2023 甘孜州)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我国应尽“大国责任”。下列决策不合理的是(  )
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B.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
D.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
4.(2023 资阳)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多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
B.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
C.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
D.使用塑料袋,方便外出购物
5.(2023 巴中)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6.(2023 眉山)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C.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7.(2023 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8.(2023 宜宾)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
B.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减少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
9.(2023 凉山州)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春景里会看到许多生命现象,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
B.“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
10.(2023 成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物学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学习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培养探究能力
B.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珍爱自身生命
C.捕获更多珍稀动物,制作美味佳肴
D.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
11.(2023 达州)浮萍是一种漂浮植物,通过植株上细小的纤毛形成的一层空气带而浮在水面上生长,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和浮萍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
B.浮萍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浮萍能浮在水面上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浮萍细胞的细胞膜
12.(2023 泸州)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
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
13.(2023 达州)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14.(2023 泸州)沙漠狐的肾脏会产生高浓度尿液,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和储存尿液的器官
B.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营养物质
C.沙漠狐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5.(2022 资阳)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16.(2022 南充)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于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7.(2012 广安)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18.(2022 广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19.(2022 眉山)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20.(2022 成都)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21.(2022 达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22.(2022 广元)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虾→小鱼→大鱼→人是生物圈中的一条食物链
C.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互不关联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水圈、大气圈和全部的岩石圈
23.(2022 广元)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市时有发生,我市采取了“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秸秆”等措施,使雾霾天气有一定改善。下列治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C.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
D.建议农民修沼气池,将秸秆用来生产沼气
24.(2022 眉山)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25.(2022 眉山)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26.(2022 资阳)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7.(2022 成都)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8.(2022 凉山州)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解答题(共16小题)
29.(2023 绵阳)“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虚线框中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    ,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    。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水和无机盐,参与碳循环等过程。
(3)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   (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    (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30.(2023 资阳)如图为资阳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3种),消费者有    (2种)。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能量沿食物链和    传递。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
31.(2023 广安)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会    。
(3)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农作物产量将会    。(填“提高”或“降低”)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    。(填“强”或“弱”)
32.(2023 内江)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某地有A、B两个湖泊,位于上游的湖泊A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湖泊B连通(如图所示)。经调查,湖泊A中生活的四种生物及其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如表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小鱼 小虾
小球藻 /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
(2)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湖泊A、B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使用价值。
33.(2023 宜宾)校园里鸟语花香、有许多花草树木,校工伯伯会定期给苗木浇水、治虫、施肥、除草松土。到了寒冷季节,校工伯伯还要把有些苗木搬到暖棚里过冬,而对松、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治虫的目的是为了让苗木更好的生长,虫与苗木之间存在着    关系。除草松土也能帮助苗木更好的生长,因为杂草一方面会争夺苗木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松土后空气中氧气更易进入土壤,苗木根部细胞    更强。
(2)校工伯伯把一些苗木搬到暖棚里过冬,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而对松、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了    。
(3)题中提到的生物有    。请你用文字和箭头的方式画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在此食物链中,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
34.(2023 成都)“成都成就梦想”,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行。东安湖体育公园是大运会主会场,也是成都的城市生态会客厅,该公园占地面积5061亩,其中绿地面积3427亩,水域面积1634亩。图甲是东安湖体育公园鸟瞰图,图乙表示东安湖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白鹭、蟹、虾等生物的分布和生活受非生物因素和    的影响。该生态系统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碎屑、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
(2)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请写出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若某个时期蟹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将    ,但一段时间后,蟹、浮游动物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    中。当能量沿着图乙所示的食物网逐级传递到白鹭时,白鹭贮存的能量已经很少,原因是    。
(4)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    ,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使其得到生存和发展。为保护东安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5.(2023 自贡)釜溪河自西向东蜿蜒在自贡的大地上,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进入21世纪,我市实施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让母亲河筑起了生态屏障,成为南国灯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徜徉釜溪河畔,只见水草繁盛,白鹭翩跹,鱼虾嬉戏,母亲河成为了市民们健身、休闲、游乐的好去处。请回答:
(1)釜溪河里生活的    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河流生态系统。
(2)釜溪河中的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是小鱼的饵料,白鹭则喜欢猎食水中的小鱼。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和小鱼属于    ;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一条包含白鹭的食物链    。
(3)上世纪80年代,因沿岸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釜溪河曾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发臭、鱼虾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任。作为自贡小市民,请你为保护母亲河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36.(2023 南充)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它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降解,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在一淡水流域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并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的关系是    。
(3)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4)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分析上述材料,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6)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7.(2022 内江)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其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拥有奇异而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江河、梯田、村寨、森林为一体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
(2)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3)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填<、>、=)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
(4)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人属于第    营养级。
38.(2022 成都)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成都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2)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    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    ,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    进行的。
(3)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两点)。
39.(2022 绵阳)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度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生态乡村。某村构建了既生态环保又经济创收的“稻+鸭+萍+泥鳅”种养模式。在该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水生害虫、绿萍为食,偶尔以泥鳅为食;泥鳅以绿萍、水生害虫、鸭粪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    。该种养模式中有多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
(2)从食性分析,鸭与泥鳅之间相互影响,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
(3)绿萍、鸭粪可作为泥鳅的食物,说明泥鳅在该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既属于    又属于    。
(4)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种养模式中的鸭会使水稻产量增加,其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40.(2022 广安)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据202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1%。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我国也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洋生态系统除图中成分之外,还缺少分解者和    。
(2)该食物网中的虾类所处的营养级是    。
(3)某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
(4)该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    、氮循环和水循环。
41.(2022 南充)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坏。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捕食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   。
(3)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    (用图二中文字表示)生物的数量也会明显减少。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措施。
42.(2022 泸州)今年4月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为了进一步延长宇航员的驻留时间,科学家尝试构建“太空生态系统”,里面包含了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光、水等非生物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    吸收利用。
(3)受火箭运载能力限制,“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均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
43.(2022 德阳)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图一还缺少    和    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一中的生物通过图二中的    (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它们进行    作用产生的。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三所示的    (填字母)。
(3)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二的    (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就“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    、   。
44.(2022 遂宁)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打造城市生态体系,已建成多个城市湿地公园。如图是五彩缤纷路湿地公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如图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图中所示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毒素富集最多的生物是    。
(2)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    。
(3)请你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23 成都)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解答】解:蚂蚁能保护阿拉伯胶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二者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形成共生关系。
故选:B。
2.(2023 甘孜州)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和生产者
【解答】解: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绝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
故选:B。
3.(2023 甘孜州)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我国应尽“大国责任”。下列决策不合理的是(  )
A.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B.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
C.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
D.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
【解答】解: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决定、打造“绿色丝路经济带”,带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到国外,一样会造成全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4.(2023 资阳)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多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
B.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
C.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
D.使用塑料袋,方便外出购物
【解答】解:A、多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符合“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题。A不符合题意。
B、少开私家车,控制尾气排放,能够减少大气污染。符合“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题。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能减少因使用煤炭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符合“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题。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塑料袋,会产生“白色污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题。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 巴中)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解答】解:A、巴河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正确;
B、野生水蕨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正确;
C、正确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鱼→鸟”缺少生产者,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错误;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正确。
故选:C。
6.(2023 眉山)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C.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解答】解: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感染新冠病毒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抗体,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人在寒冷环境时,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会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骨骼肌“颤栗”现象,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种子吸水造成的,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错误。
故选:D。
7.(2023 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解答】解:A、菖蒲、芦苇、睡莲都适于生活在水中,说明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正确。
B、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到30种,说明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
C、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C正确。
D、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D。
8.(2023 宜宾)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
B.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减少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
【解答】解:A、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因此,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A正确;
B、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增多,污染环境,可见,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是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C错误;
D、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9.(2023 凉山州)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春景里会看到许多生命现象,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
B.“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
【解答】解:A、大鱼吃小鱼,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惊起一滩鸥鹭表示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正确。
C、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体现的是生物的生长,不能体现生物的繁殖的特征,C错误。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D正确。
故选:C。
10.(2023 成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物学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学习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培养探究能力
B.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珍爱自身生命
C.捕获更多珍稀动物,制作美味佳肴
D.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
【解答】解:ABD、学习生物学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学习生物学会促使我们主动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培养探究能力;生活中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珍爱自身生命;使同学们积极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等,ABD正确。
C、捕获珍稀动物,制作美味佳肴,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危害人类的生存,这不是学习生物学意义所在,D错误。
故选:C。
11.(2023 达州)浮萍是一种漂浮植物,通过植株上细小的纤毛形成的一层空气带而浮在水面上生长,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和浮萍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
B.浮萍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浮萍能浮在水面上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浮萍细胞的细胞膜
【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浮萍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但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的,A错误;
B、浮萍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不仅仅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错误;
C、浮萍能浮在水面上生长,有利于充分接收光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C。
12.(2023 泸州)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
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
【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不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错误;
B、桑树属于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正确;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废物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正确。
故选:A。
13.(2023 达州)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因此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而不是图一中乙(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A错误。
B、图一中③表示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B正确。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故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C正确。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都表示分解者。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该食物网中c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选:A。
14.(2023 泸州)沙漠狐的肾脏会产生高浓度尿液,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和储存尿液的器官
B.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营养物质
C.沙漠狐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器官;储存尿液的器官是膀胱,错误;
B、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正确;
C、沙漠狐通过排尿能排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正确;
D、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A。
15.(2022 资阳)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解答】解:A、桑树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蚕是动物以桑树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错误。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动物体内的物质经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排出体外,同时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利用,所以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C错误。
D、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鱼,D错误。
故选:B。
16.(2022 南充)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于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解答】解:生物适应一定环境并能影响环境,胡杨能生活在沙漠吸收很多的盐分,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故选:D。
17.(2012 广安)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18.(2022 广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水稻和稗草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猎豹和羚羊属于捕食关系,蜜蜂和油菜花属于互助关系,跳蚤和猫属于寄生关系。
故选:A。
19.(2022 眉山)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2 成都)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材料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会杀死里面的微生物,所以A建议不宜采纳.
B、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光能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B建议宜采纳。
C、生态系统中,阳光是能源物质的最终来源,所以要把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C建议宜采纳。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D建议宜采纳。
故选:A。
21.(2022 达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图二中的②光合作用。C正确。
D、能量单向流动,物质是周而复始循环的,D错误。
故选:D。
22.(2022 广元)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虾→小鱼→大鱼→人是生物圈中的一条食物链
C.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互不关联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水圈、大气圈和全部的岩石圈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
B、食物链的起始端应是生产者﹣﹣植物,虾→小鱼→大鱼→人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
C、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C错误。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错误。
故选:A。
23.(2022 广元)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市时有发生,我市采取了“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秸秆”等措施,使雾霾天气有一定改善。下列治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C.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
D.建议农民修沼气池,将秸秆用来生产沼气
【解答】解:A、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骑自行车上班等色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A正确。
B、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B正确。
C、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资源,因此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可减少植物的砍伐,有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
D、建议农民修建沼气池,将这些秸秆用来声场沼气等,是处理秸秆的好方法,D正确。
故选:C。
24.(2022 眉山)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解答】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不仅有阳光、温度和水,还有空气等其他因素,A错误。
B、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B错误。
C、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C正确。
D、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能够使土壤肥沃,说明了蚯蚓对环境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25.(2022 眉山)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解答】解:ABC、新冠病毒能寄生在肺部细胞中生活,能进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都体现了生物的特征,能作为判断其为生物依据。不合题意。
D、具有致病特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2 资阳)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解答】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特征。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特征。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盛开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特征。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特征。
故选:D。
27.(2022 成都)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A、食物网中鱼吃虾,鱼和虾都吃植物,所以二者是捕食和竞争关系,A错误。
B、鱼吃虾,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有影响,B错误。
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最少的是白鹭,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D。
28.(2022 凉山州)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答】解:A、春天,温度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使得水呈现出绿色,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故选:C。
二.解答题(共16小题)
29.(2023 绵阳)“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虚线框中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有  2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  草→鼠→鹰 ,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  消费者 。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参与碳循环等过程。
(3)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 没有 (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1)由图可知,食物链有2条,分别是草→鼠→蛇→鹰、草→鼠→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所以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再利用,参与碳循环等。
(3)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2;草→鼠→鹰;消费者;
(2)分解者;二氧化碳;
(3)没有;光合作用。
30.(2023 资阳)如图为资阳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水草、浮萍和水绵 (3种),消费者有  鱼和虾 (2种)。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太阳能 ,能量沿食物链和  食物网 传递。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减少 。
【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水草、浮萍和水绵,消费者有鱼和虾。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终止来自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会捕食小鱼、小虾,所以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减少。
故答案为:(1)水草、浮萍和水绵;鱼和虾
(2)太阳能;食物网
(3)先减少再增加,最后趋于平衡
31.(2023 广安)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会  逐级递减 。
(3)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农作物产量将会  降低 。(填“提高”或“降低”)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  弱 。(填“强”或“弱”)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3)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昆虫由于缺少天敌,数量增加,啃食农作物,短期内农作物产量将会降低。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等级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逐级递减;
(3)降低;
(4)弱。
32.(2023 内江)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某地有A、B两个湖泊,位于上游的湖泊A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湖泊B连通(如图所示)。经调查,湖泊A中生活的四种生物及其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如表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小鱼 小虾
小球藻 /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 。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小虾 。
(2)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湖泊A、B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使用价值。
【解答】解:(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该生态系统有“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和“小球藻→小虾→小鱼”两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营养级。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小虾。
(2)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故答案为:(1)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小虾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物质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间接
33.(2023 宜宾)校园里鸟语花香、有许多花草树木,校工伯伯会定期给苗木浇水、治虫、施肥、除草松土。到了寒冷季节,校工伯伯还要把有些苗木搬到暖棚里过冬,而对松、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治虫的目的是为了让苗木更好的生长,虫与苗木之间存在着  捕食 关系。除草松土也能帮助苗木更好的生长,因为杂草一方面会争夺苗木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松土后空气中氧气更易进入土壤,苗木根部细胞  呼吸作用 更强。
(2)校工伯伯把一些苗木搬到暖棚里过冬,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而对松、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了  生物适应环境 。
(3)题中提到的生物有  鸟、花、草、树、害虫 。请你用文字和箭头的方式画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草→害虫→鸟(或花→害虫→鸟或树→害虫→鸟或草→鸟或树→鸟或花→鸟等) ,在此食物链中,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鸟 。
【解答】(1)治虫的目的是为了让苗木更好的生长,虫与苗木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存在着捕食关系。除草松土也能帮助苗木更好的生长,因为杂草一方面会争夺苗木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松土后空气中氧气更易进入土壤,苗木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更强,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2)到了寒冷季节,防止温度过低将苗木冻死,校工伯伯把一些苗木搬到暖棚里过冬,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而对松、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松、柏之类的树能适应寒冷环境,因此,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
(3)题中提到的生物有鸟、花、草、树、害虫。题中的食物链有草→害虫→鸟、花→害虫→鸟、树→害虫→鸟、草→鸟,树→鸟、花→鸟。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鸟是食物链中最高级的消费者,因此,在此食物链中,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的生物类群是鸟。
故答案为:(1)捕食;呼吸作用;
(2)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3)鸟、花、草、树、害虫;草→害虫→鸟(或花→害虫→鸟或树→害虫→鸟或草→鸟或树→鸟或花→鸟等);鸟。
34.(2023 成都)“成都成就梦想”,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行。东安湖体育公园是大运会主会场,也是成都的城市生态会客厅,该公园占地面积5061亩,其中绿地面积3427亩,水域面积1634亩。图甲是东安湖体育公园鸟瞰图,图乙表示东安湖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白鹭、蟹、虾等生物的分布和生活受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 的影响。该生态系统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碎屑、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分解。
(2)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请写出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水生植物→蟹→白鹭(或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 。若某个时期蟹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将  增加 ,但一段时间后,蟹、浮游动物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
(3)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  有机物 中。当能量沿着图乙所示的食物网逐级传递到白鹭时,白鹭贮存的能量已经很少,原因是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
(4)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使其得到生存和发展。为保护东安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采伐,保护鸟类,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
【解答】解:(1)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把影响白鹭、蟹、虾等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该生态系统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碎屑、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细菌、真菌)将它们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东安湖生态系统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水生植物→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生植物→蟹→白鹭(或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根据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可知:蟹以浮游动物为食,若某个时期蟹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将增加,但一段时间后,蟹、浮游动物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当能量沿着图乙所示的食物网逐级传递到白鹭时,白鹭贮存的能量已经很少,原因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为保护东安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合理采伐,保护鸟类,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故答案为:(1)生物因素;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水生植物→蟹→白鹭(或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增加;自动调节
(3)有机物;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物质循环;合理采伐,保护鸟类,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35.(2023 自贡)釜溪河自西向东蜿蜒在自贡的大地上,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进入21世纪,我市实施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让母亲河筑起了生态屏障,成为南国灯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徜徉釜溪河畔,只见水草繁盛,白鹭翩跹,鱼虾嬉戏,母亲河成为了市民们健身、休闲、游乐的好去处。请回答:
(1)釜溪河里生活的  生物 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河流生态系统。
(2)釜溪河中的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是小鱼的饵料,白鹭则喜欢猎食水中的小鱼。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和小鱼属于  消费者 ;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一条包含白鹭的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白鹭(或浮游植物→小鱼→白鹭) 。
(3)上世纪80年代,因沿岸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釜溪河曾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发臭、鱼虾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任。作为自贡小市民,请你为保护母亲河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用含磷洗涤剂;不乱扔垃圾) 。
【解答】解:(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釜溪河里生活的所有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河流生态系统。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和小鱼不能直接产生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釜溪河中的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是小鱼的饵料,白鹭则喜欢猎食水中的小鱼。因此可写出一条包含白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白鹭(或浮游植物→小鱼→白鹭)。
(3)环境保护关系我们每个人,为了大家都能有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请爱护河流,如:宣传保护水资源、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故答案为:
(1)生物。
(2)消费者;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白鹭(或浮游植物→小鱼→白鹭)。
(3)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用含磷洗涤剂;不乱扔垃圾)。
36.(2023 南充)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它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降解,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在一淡水流域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并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7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的关系是  竞争和捕食 。
(3)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4)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白鹭 。
(5)分析上述材料,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c 。
a.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6)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有:“浮游藻类→水蚤→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鳙鱼→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和“浮游藻类→鳙鱼→白鹭”,共7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都以水蚤为食,沼虾又以蜻蜓的幼虫为食,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3)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5)分析上述材料,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的做法有:“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和“寻找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增加“白色污染”,会增加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所以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正确。
故选:c。
(6)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7
(2)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
(4)白鹭
(5)c
(6)自动调节
37.(2022 内江)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其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拥有奇异而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江河、梯田、村寨、森林为一体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 。
(2)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  蔬菜、浮萍、水稻、浮游植物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3)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猪、人、牛、鱼、浮游动物 ,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 (填<、>、=)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
(4)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人 ,该食物链中人属于第  四 营养级。
【解答】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太阳能。
(2)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蔬菜、浮萍、水稻、浮游植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猪、人、牛、鱼、浮游动物。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
(4)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蔬菜→人”、“蔬菜→猪→人”、“浮萍→猪→人”、“水稻→猪→人”、“水稻→人”、“水稻→牛→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人”和“浮游植物→鱼→人”,共8条,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人。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营养级,该食物链中人属于第四营养级。
故答案为:(1)太阳能
(2)蔬菜、浮萍、水稻、浮游植物;分解者
(3)猪、人、牛、鱼、浮游动物;>
(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人;四
38.(2022 成都)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成都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 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
(2)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  无机环境 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  太阳能 ,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  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的。
(3)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答出两点)。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太阳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3)碳中和是指碳的吸收量和碳的释放量相等,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2)无机环境;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
(3)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39.(2022 绵阳)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度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生态乡村。某村构建了既生态环保又经济创收的“稻+鸭+萍+泥鳅”种养模式。在该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水生害虫、绿萍为食,偶尔以泥鳅为食;泥鳅以绿萍、水生害虫、鸭粪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  生态系统 。该种养模式中有多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生产者 。
(2)从食性分析,鸭与泥鳅之间相互影响,既有  捕食 关系又有  竞争 关系。
(3)绿萍、鸭粪可作为泥鳅的食物,说明泥鳅在该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既属于  消费者 又属于  分解者 。
(4)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种养模式中的鸭会使水稻产量增加,其原因是  鸭吃杂草,使杂草数量减少,水稻可获得更多资源,有利于水稻增产;鸭吃害虫,使水稻的天敌数量减少,有利于水稻增产﹔鸭粪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水稻提供肥料,有利于水稻增产 (答出1点即可)。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鸭主要以杂草、水生害虫、绿萍为食,偶尔以泥鳅为食;泥鳅以绿萍、水生害虫、鸭粪为食,因此鸭子和泥鳅之间的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泥鳅是动物,以绿萍、水生害虫为食物,属于消费者。同时泥鳅可以分解鸭粪中的有机物,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属于分解者。
(4)稻田生态种养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种养模式中的鸭会使水稻产量增加,其原因是鸭吃杂草,使杂草数量减少,水稻可获得更多资源,有利于水稻增产;鸭吃害虫,使水稻的天敌数量减少,有利于水稻增产﹔鸭粪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水稻提供肥料,有利于水稻增产。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生产者。
(2)捕食;竞争。
(3)消费者;分解者。
(4)鸭吃杂草,使杂草数量减少,水稻可获得更多资源,有利于水稻增产;鸭吃害虫,使水稻的天敌数量减少,有利于水稻增产﹔鸭粪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水稻提供肥料,有利于水稻增产。(答出一点即可)
40.(2022 广安)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据202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1%。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我国也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洋生态系统除图中成分之外,还缺少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2)该食物网中的虾类所处的营养级是  第二、三营养级(或第二、第三营养级) 。
(3)某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生物富集 。
(4)该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  碳循环 、氮循环和水循环。
【解答】解:(1)图示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该食物网中含虾类的食物链有:黑藻→虾类→大黄鱼;黑藻→虾类→须鲸;黑藻→浮游动物→虾类→须鲸,根据以上食物链判断,是在该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循环进行的。物质循环包括氮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第二、三营养级(或第二、第三营养级)。
(3)生物富集。
(4)碳循环。
41.(2022 南充)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坏。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 。该生态系统共有  3 条捕食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 草→鼠→蛇→鹰 。
(3)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  丁、甲 (用图二中文字表示)生物的数量也会明显减少。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 能力。
(4)“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最有效 措施。
【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只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一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鼠→鹰,草→兔→鹰,草→鼠→蛇→鹰。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图二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丁因缺少食物而减少,丙以乙为食,丙因缺少天敌而增多,甲因丙的增多而减少,所以图二中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丁、甲的数量也会明显减少。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3
(2)草→鼠→蛇→鹰
(3)丁、甲;自动调节
(4)最有效
42.(2022 泸州)今年4月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为了进一步延长宇航员的驻留时间,科学家尝试构建“太空生态系统”,里面包含了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光、水等非生物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  分解者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  光合作用 吸收利用。
(3)受火箭运载能力限制,“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均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弱于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即“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光合作用吸收利用。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所以“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均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弱于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光合作用。
(3)弱于。
43.(2022 德阳)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图一还缺少  分解者 和  非生物成分 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一中的生物通过图二中的  ③④ (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它们进行  呼吸 作用产生的。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三所示的  b (填字母)。
(3)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二的  A (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就“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  绿色出行:出行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 、 节约水电少开空调,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的电源和水龙头等(合理即可) 。
【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图一中没有图二中的D分解者,图二中的③④均表示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为b线粒体。
(3)低碳生活是指绿色环保,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出行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节约水电少开空调,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的电源和水龙头等。
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2)③④;呼吸;b
(3)A;绿色出行,出行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节约水电少开空调,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的电源和水龙头等(合理即可)。
44.(2022 遂宁)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打造城市生态体系,已建成多个城市湿地公园。如图是五彩缤纷路湿地公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如图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图中所示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毒素富集最多的生物是  鹭 。
(2)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较弱 (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 。
(3)请你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不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投喂或惊吓动物、设置宣传牌、不过度捕捞等。) 
【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题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若如图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解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生植物→蟹→鹭;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③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④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中存在食物链鹭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3)为保护该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不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投喂或惊吓动物、设置宣传牌、不过度捕捞等。)
故答案为:
(1)分解者;4;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