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导学单+评价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导学单+评价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1 15:17: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6 《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导读单
【学习目标】
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并尝试练习。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
【作者简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共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自主探究】
1.熟读课文,文中的“五壮士”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写出每一部分的意思(小标题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哪部分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为“壮士”,原因是什么?填一填。
战士 壮士
【自我评价】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沉着(zhuó) 一副(fú) B.抢胳膊(lūn) 绷脸(bēng)
C.屹立(yì) 山涧(jiàn) D.拧开(nǐng) 手榴弹(dàn)
二、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英勇háo mài( )的战士们听到rì kòu( )进犯根据地的消息后,个个rè xuè fèi téng( ),早早地在xiǎn yào( )的xuán yá( )边上的伏击区就位,只等鬼子们进入伏击圈。
三、选词填空。
矗立 挺立 屹立
(1)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跳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几棵老松树( )在山坡上。
(3)新建的电视发射塔( )在山顶上。
四、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全神( )注 ( )钉( )铁 粉身碎( ) ( )首( )胸
(1)上面词语中,形容说话做事坚决果断的是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2)小弟弟_________地看着电视里的动画片,眼睛几乎都不眨一下。(选词填空)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①用“ ”圈出描写马宝玉的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的特点。②从加点字“砸”可以看出( )。
A.战士们的从容镇定 B.对敌人的强烈仇恨C.敌人的狡猾 D.战士们的自豪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__”字,按照“①接受任务→②________________→③引上绝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___、_____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我的疑问】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 请写下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元评价】
自我评价:___ 同伴评价:___ 小组长评价:___ 学科长评价:____教师评价:——
6 《狼牙山五壮士》学习评价单
师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课文第2自然段中哪些是对群体形象的描写,哪些是对个体形象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第6自然段中哪些内容是“点”的描写?哪些内容是“面”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读句子,回答问题。
(1)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文中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两句是_____描写,充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顿时,石头像電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句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石头砸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出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是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突出了五位壮士______________精神。点明了人民抗战的决心不动摇,五位战士面对强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能力检测】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细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描写和____描写,请抓住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既描写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其中第___句是“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__句是“点体描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中的“始终”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妙笔生花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战士的具体描写是“点”。请你运用这种写法,从下面的情景和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选做题)
①元旦联欢会 ②拔河比赛 ③超市购物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