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允诺、完璧归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尝试自学
1、发放预习卡,根据预习提示完成预习。
2、批阅预习卡
3、根据预习体现的问题做出着重指导。
二、交流探究
(一)单元主题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你听说过或读过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吗?烈性如火的哪吒呢?勇武过人的武松听说过吗?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呢?这些人物啊,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古典名著中,有一部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它就是《史记》。(出示)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想不想认识他们呢?好,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一览他们的风采。请同学们齐读18课的课题。(出示,板书:6将相和)
(二)把握主要内容 (手指着“将”)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àng,是大将,武官的意思。那同学们你知道“将”在文中指的是谁吗 “相”又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呢?那既然是“和好”,我们不妨来推测一下,他们之前的关系怎样?(不和)是啊,两个人由“和”到“不和”最后“和好”。所以,我们从题目就能读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呢?(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最后和好”的故事)你看,我们又学会了从题目获取信息的方法呢!
(三)检查词语预习
1.我会读文章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也填写了预习卡,那首先,老师
来考考同学们。(出示)看这些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谁能带着大家读一读,当他读错的时候,我们要帮他纠正哦!我们再去掉拼音试一试(出示),从南到北,依次读一列。
2.我会写再来看这组词语,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卡,我发现有两个字出错很多,一个是和氏璧的“璧”,一个是负荆请罪的“荆”,先来看“璧”,谁能想个办法跟墙壁的“壁”区分开?(指答)大家伸出手我们一起写一写。(范写“璧”)。大家看好后在本子上认真写一遍,注意握笔姿势要正确。再来看“荆”,谁来说说它是个什么结构的字?(指 答)那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对,草字头写窄一些,左右两部分等高。跟老师一起写,(范写“ 荆”)看好了在本子上写一遍。
(四)整体感知问题
1:谁能说说给三个故事加上的小标题?(整体把握)
过渡:老师看了,在预习卡上,同学们都给三个故事加了小标题,谁能说一说你起的什么标题?(指答询问不同意见的)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呢?(从文中)哦,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在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真不错!看,老师也找到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出示),大家一起读——“完璧归赵”(板书“完璧归赵”)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难写的字。问题2:快速浏 览1-10段,用一句话讲讲“完璧归赵”的故事,注意时间、人物和事情要讲清楚。(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补充引申义)(出示)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课件问题2)“快速浏览课文,快速浏览1-10段,用一句话讲讲“完璧归赵”的故事,注意时间、人物和事情要讲清楚。”(1分钟再让同桌交流)同桌相互讲一讲吧。准备好了就举手。生 讲后师补充引申义,要求做笔记。(出示)
(五)重点探究问题3:
请仔细阅读第一个故事,用一个词说说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请用“____ ”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把 概括 的词写在相应句子的旁边 。 (规范表达)这是一个( )描写的句子,我读出了一个( )的蔺相如。因为 ( )。(分析人物形象)过渡:文章他大家都预习过了,在第一个故事里你是喜欢秦王、赵王还是蔺相如呢?看来这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人,那他究竟有何魅力呢,就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推向他吧!(板书:蔺相如)(出示问题3)读问题3.先让学生自己找,然后说:“老师看大家找的地方各 不相同,就让我们小组 交流一下吧!为了规范大家的表达,你可以在用下面的句式 说一说。”(出示句式,读一读)好,开始 。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 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语言爱国)师:(生回答的时候板书:爱国)是啊,在众大臣一筹莫 的时候,是蔺相如站了出来,此等爱国之心着实让人敬佩!(聪明或机 智)
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语言动作机智)师:(生回答的时候板书:机智)这块璧真的有“小毛病”吗?文中说这是件“无价之宝”,怎么会有任何的瑕疵呢?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呢?是啊,真是个聪明的人!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语言、动作勇敢)师:你是从哪些动词读出蔺相如的勇敢呢?指答。把它们圈起来,自己把这段话读一读。看老师变魔术,(出示:换动词)读一读换了后的,指读。比一比哪些动词更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出示)总结: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动词去了解这个人。师解说:面对着如 虎狼一般的秦王 ,蔺相如举起璧要与它同归于尽,这是何等的勇敢无畏啊!让我们把自己当成蔺相如,带着这份英勇不屈,边读边做动作,再读一读这段话吧!指导朗读,指读。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聪明)师:他想趁举行典礼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可谓用了一计——缓兵之计。
5、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聪明)师:你知道蔺相如这是用的什么计吗? ——金蝉脱壳之计!真 是聪明绝顶!
6、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语言聪明)
师: 此时,和氏璧已经不在秦国,蔺相如心里已经有了底。诸位,猜想一下,当秦王得知他爱不释手,想方设法想得到的和氏璧已经 不在这里了,他会有何反应?蔺相如对此是心知肚明的,面临灭顶之灾的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这又是何等的视死如归啊!让我们 带着这份坦然,大大方方地再读这段话吧!指导朗读,指读。
方法总结问题4: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同学们,我们来总结 一下, 刚才我们是怎样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 )(指黑板)的蔺相如的?指答。(出示)是的,我们正是抓住 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拓展延伸
(一)老师看很多同学点了点头,我们不妨再来认识一位著名的 历史人物。(出示)老师读材料 ,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回答下面的问题。指答。
(二)布置作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下大家用 这节课学习的方法 读一读《史记》或剩下的两个故事,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期待下节课大家的精彩分享!
板书:
6将相和
完璧归赵
璧 荆
蔺相如:勇敢 机智 爱国
写法:语言、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