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预习导读单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重点)
【知识链接】
毛泽东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评价鲁迅: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自主探究】
1.理解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俯下: 不朽:
情愿: 下场:
2.初读感知,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①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②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③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有的人》是当代诗人 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 ”。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 ;而对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
。
②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自我评价】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1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我的疑问】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 请写下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元评价】
自我评价:___ 同伴评价:___ 小组长评价:___ 学科长评价:____教师评价: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