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中考复习历史试卷讲评教案
丰山中学 刘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合谐、生动、有效的课堂。
教学重点:
通过出错率较高题目的讲解,把握典型题型的做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开发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方法:多媒体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上)”内容的试卷一份。
2、教师批阅试卷,总结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错误。
3、教师收集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表达看到成绩后的感受。如: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也飞不高……(放松心情,激起气氛)
试卷分析:
1、试题特点: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内容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中国近代史
10分
41.7%
11分
44%
21分
42%
21分
中国现代史
10分
41.7%
7分
26.9%
17分
34%
17分
世界史
4分
16.7%
8分
30.8%
12分
24%
12分
合计
24分
48%
26分
52%
8分
100%
50分
(1)、题型紧跟中考测试标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难度为0.6,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考查,且与学生的学业水平相符。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试题涉及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上册。试题比例分布较合理,综合性较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3小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3)、试题灵活,侧重双基,主要以识记和辨析为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第4、11、小题,及第二大题的第13题等,都体现了这点。
总之,本份试卷本着能“识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原则,是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2、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参考人数
40分以上
30分以上
30分以下
优秀率
及格率
47
13
43
4
27.7﹪
91﹪
(1)、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上符合试卷难度,及格率达标,但优秀率较低,且从失分统计情况看来,选择题第2、4、11、12题失分较多,非选择题13、15题材失分较多。
(2)、从评卷情况看,此份试卷中学生答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A、书写潦草,卷面乱,有的表现为答题时常涂改。格式不规范。
B、语言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没有用学科术语回答,代之而用非书面语言。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错答、漏答,如要求结合材料但没有结合材料、要求答哪一点知识点却全部照抄等。
(3)、错因分析:
1、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时审题不清,做题方法不到位。
2、从平时教学过程来看,对典型题型没有针对性训练。
3、学生学习态度上轻视社会学科,对开卷考试没有引起重视,审题分析的能力薄弱。
三、试卷讲评:
环节一、自主纠错:学生查找自己出错的地方及出错原因,弄不懂的问题标出来,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探求正确的解题方法。
环节二、小组互动:查找教材,相互核对答案,交流答题方法。
环节三、教师讲评:展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讲解答题思路,列举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律。
A、选择题部分
典型错题分析:
(一)、请同学们谈谈做此题时的思路,交流做对或做错的内在原因。
第2小题: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维新变法 B.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二)、分析:该题选C,这道题考查识记和辩析能力。首先审题干,找答题信息,“鞭子”、“动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些信息指示我们答案的性质、时间。大约是1860年至1896的时间内。其次审题肢,用排除法,A维新变法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1898年)发起的,C洋务运动是在1861年至1894年发起的, B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则是在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的, D辛亥革命更是在1911年才发起。可见,选项A、C、D时间上均不符。因此,答案C最符合题意。
(三)、小结:从此题出错显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
(四)、本题拓展巩固:
1.诗歌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一)、请同学们谈谈做此题时的思路,交流做对或做错的内在原因。
第12小题:“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政治体制出现在: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C.处死路易十六后的法国 D.南北战争后的美国
(二)、分析:分析:这道题应选择A,本题考查识记和辩析能力,“王在议会”说明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法为习惯”则说明国家或国王只有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改“人治”为“法治”,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后、法国大革命后确定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三权分立,议会并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C、D。只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才符合答案。
(三)、小结:此题错显示:材料理解能力不强,基础不牢
(四)、本题拓展巩固:
2、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拿破仑的赫赫战功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小结1:选择题答题一般思路 :
1、审题干:找准关健提示语和设限语,如时间,地点,人物,范围等。
2、审问题,注意是否是反向思维题,理解出题意图,找出答题方向
3、审题肢,首先,看题肢表达是否正确,过于 绝对的、表达不正确的、可先用排除法排除,其次,看题肢与题干的关系,有间接关系的不选,有直接关系的方是最佳答案。
非选择题部分:
第15题:
(一)、请几位同学说说他们在材料中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关健词。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二)、审题分析材料
1、看题型,明主题。
题型:综合型(识记、分析为主)
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专题知识: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看设问,用心“四审”。
⑴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一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3分+1分)
审提示语:“说出”、“理解”
(2)审限定语: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3)审答项语:第一次、名称、影响、关系
(4)审赋分:1+2+1
(三)、表达注意事项:问题如果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 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再作说明。
参考答案:
美国独立战争;(1分)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2分)关系: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1分)
⑷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2分)
(1)审提示语:结合、美国、日本、中国、历程
(2)审限定语:国家、崛起、复兴
(3)审答项语:要素、至少二个
(4)审赋分:1+1
(四)、表达注意事项1、属于扩展式设问的,就围绕问题指向要求结合材料的必须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地谈自己的认识、立场观点、看法、体会以及具体的落实行动2、在组织答案时注意回归教材,多用术语。
参考答案:
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⑥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至少要从二个方面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分)
小结2:非选择题解题表达技巧:
(1)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再作说明。
(2)属于简要说明式设问的,答出有关观点并说明(或分析),并尽可能结合材料中的内容。
(3)属于扩展式设问的,就围绕问题指向,要求结合材料的必须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地谈自己的认识、立场、观点、看法、体会及具体的落实行动。
(4)在组织答案时注意回归教材(答案绝大部分源于教材,在不妨碍得分的前提下,鼓励有创意答案,防止迷失方向或本末倒置)。
(五)、本题拓展巩固:
3、【不朽的先驱】材料一:下图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分)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1分)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1分)
(4)列举出上述三个时期的著名英雄人物?(1分)
(5)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2分)
四、小结反思
1、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还有哪里不理解?
课件28张PPT。历史复习试卷讲评丰山初中:刘琼分析 反思 交流 共享一、试卷分析(1)、题型紧跟中考测试标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难度为0.6,与学生的学业水平相符。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试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上册。试题比例分布较合理,综合性较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3小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3)、试题灵活,侧重双基,主要以识记和辨析为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第4、11、小题,及第二大题的第14题等,都体现了这点。
总之,本份试卷本着能“识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原则,是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成绩统计分析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上符合试卷难度,及格率达标,但优秀率较低。
从失分统计情况看来,选择题第2、4、12题失分较多,其中第2题35个学生做错,第12题28个学生做错。非选择题13题第第3问、第4问及15题第1问、第4问失分较多。存在的问题:A、书写潦草,卷面乱,无条理。
B、答题语言规范,不会用学科术语回答,代之使用非书面语、口语回答。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存在错答、漏答、答非所问的情况。二、纠错自主订正学生订正那些可以自己从书上查找到答案的错题,反思自己做错的原因。并将疑难点做好标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一:环节二:小组互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核对答案,对疑难错题进行讨论,交流答题方法。并标出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环节三:集体纠正 对于自主订正有困难或得分率较低的、有代表性的错题,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分析,找准错误原因,讲解答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和答题规律。选择题部分第2小题: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维新变法 B.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C一、谈谈你的解题思路二、审题肢A、维新变法在1898年发起
B、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在二
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始的
D、辛亥革命在1911年发起一、审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后至1896年C排除找出推出反思: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应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1.诗歌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二、本题拓展一、畅谈思路:第12小题:
“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政治体制出现在:(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C.处死路易十六后的法国
D.南北战争后的美国A反思:材料理解能力不强,对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平时
应多看、多读课文,熟悉课本知识。并多加练习。审题干王在议会”议会
是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在政治生
活中占主导地位“法为习惯”指国
家或国王只有依
据宪法和法律进
行统治,改“人治”
为“法治”,审题肢美国独立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后确
定起来的政治制
度是三权分立美国、法国的议 会
并不是最高权力 机
关A3、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拿破仑的赫赫战功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二、本题拓展小结1:选择题答题一般思路 三、审题肢
首先,看题肢表达是否正确,过于 绝对的、表达不正确的、可先用排除法排除,其次,看题肢与题干的关系,有间接关系的不选,有直接关系的方是最佳答案。
一、审题干
找准关健提示语和设限语,如时间,地点,人物,范围等。 二、审设问
注意是否是反向思维题,理解出题意图,找出答题方向(二)非选择题答题一般思路:1、审材料,找主题、关键词。
2、联系课本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3、审设问,用心“四审”。
(1)审提示词
(2)审限定词(时、地、人、国、主体)
(3)审答项词(对答案的要求)
(4)审赋分 (明确大致答多少点)
4、再看材料:带着问题寻找相关有效信息
5、精炼表达: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第15题一、谈谈你的解题思路1、审材料,明主题,
题型:综合型(识记、分析为主)
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专题知识: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审设问,用心“四审”。
⑴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一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3分+1分)
(1)审提示词:“说出”、“理解” (2)审限定词:美国、资产阶级革命(3)审答项词:第一次、名称、影响、关系(4)审赋分:1 + 2 + 1反思:分析材料能力及表达能力的不足、对课本知识不够熟悉,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深刻。参考答案:
美国独立战争;(1分)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2分)关系: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1分)注意:问题如果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 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再作说明。
小结2:非选择题题答题表达技巧(1)、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 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再作说明。
(2)、属于简要说明式设问的,答出有关观点并说明(或分析),并尽可能结合材料中的内容。(3)、属于扩展式设问的,就围绕问题指向,要求结合材料的必须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地谈自己的认识、立场、观点、看法、体会及具体的落实行动。
(4)、在组织答案时注意回归教材,多用术语【不朽的先驱】4、材料一 下图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二、本题拓展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分)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1分)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1分)
(4)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2分)
错因分析:
1、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时审题不清,做题方法不到位。
2、平时对典型题型缺乏针对性训练。
3、学习态度上轻视社会学科,对开卷考试没有引起重视,审题分析的能力薄弱。四、小结:谢
谢
!2012---2013年度中考复习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26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Ⅰ卷前的答案表中。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冯子材 C.邓世昌 D.关天培
2.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维新变法 B.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3.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 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A.延安 B.沂蒙山 C.大别山 D.井冈山
6.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7.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①表明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②标志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③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④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9、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1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1、五芳同学看到一份1492年的航行记录表,该表记录的是从“9月8日”至“10月12日”这段时间每天的航行距离和航向。其中,这段时间的航向均为“西”、“西偏北”或“西偏南”。据此可知,这个记录表记录的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航行情况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2、“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政治体制出现在: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C.处死路易十六后的法国 D.南北战争后的美国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综合题。
【历史耻辱】13.(共9分)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观察下列的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回答:
(1)这三幅图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字场景?图一、图三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危害各是什么?(2.5分)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聚焦名医】(2)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2分)
【救治之路】(3)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1.5分)
①自我疗伤:——-( )
②温药慢治:——-( )
③猛药重治:——-( )
【再次问诊】(4)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其中一位“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2分)
【大道行思】(5)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1分)
【崛起脚步】(共7分)14、2012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1周年。91载艰苦卓绝,91载荣耀辉煌。91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为纪念建党91周年,学校计划以“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为主题做系列宣传展板,如下图片是其中一部分。
【革命篇】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分别是什么?我党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分)
【决策篇】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曾召开过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再现这一内容可选取哪幅图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1978~现在)同样具有转折意义的是哪个会议?(3分)
【成就篇】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中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2010年GDP,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无疑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与反映。请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列举新世纪以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大事。(2例即可,2分)
【他山之石】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请回答:
⑴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一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3分+1分)
⑵说明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次重要的发展?请简要其主要内容(2分)
⑶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2分)
①跌倒了 ——( )
②转折点 ——( )
③站起来了——( )
④富起来了——( )
⑷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2分)
同学们好: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考试,成绩能在瞬间改变一班学生的情绪,今天,我们将对刚考过的历史复习试卷进行分析,刚拿到试卷,老师就听见一声大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可见这位同学是考得不理想啊,那么你呢?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拿到试卷后的感受吗?
OK,听完之后,还真是喜怒哀乐俱全呀,不过,不管是高兴也好,伤心也罢,现在,请跟着老师的脚步,淡定 淡定,我们来认真地、理智地对这份试卷进行分析,找出错因。总结经验,学习解题的技巧,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来看到试卷,进行试卷分析,从题型上看,试题……
从我们班的考试成绩统计来上看……
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来看……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即对同学们做错较多,题型较典型的题目进行纠正、总结。这一部分,我们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自主纠错……
第二环节,小组互助纠错……
第三环节,集体纠正……
我们先看到选择题部份,错得较多,较典型的,第2小题……
请 同学来说说你做对了这题吗?当时你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诊断一下,你的思路哪里好哪里不科学。
好,我们来学习一下,对这种题型的选择题应该怎样来做……
可见,如果这道题做错了,显示出……
老师找出几道相同题型的题目,请同学们再练习巩固一下,看到题目
嗯,不错,希望同学们以后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我们再来看第三12小题,
请 同学来说说你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这们同学说:题材中有王有议会有法案,肯定是英国,嗯,这位同学很聪明,选对了,当然,这有点侥幸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种理解方式。做错这题说明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样,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同类题型……
通过上面两题选择题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解选择题材的一般思路……
现在我们来看看非选择题部分,这一部分中,失分较多的是第15小题中的第1问及第4问。47个学生中,得满分的不过14人,
现在请 同学来说说你解答这道题时的思路是怎样的……(看题目,然后就答,书上有就找书上的,书上没就自己答,感觉不知道如何下手)
现在老师教你们怎样一步步分析材料题,看屏幕……
结合题目,则很容易得出答案了。可见……
下一题: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
但是表达的时候要注意了……
综上所述,非选择题,在答题上,除了刚我们学的审题方法之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现在我们来看一题材料题,用刚学到的方法分析答题,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了,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平时做题的主要不足之处,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欢迎随时来找老师交流,希望同学们下次能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