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02 14: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水体中的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药剂)在浮游植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中富集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小鱼 C.大鱼 D.鹰
2.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的DDT含量为0.003ppb,种A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0.7万倍,种B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3万倍,种C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的浓度的17万倍,种D体内的DDT为水中浓度的100万倍。这4个种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
A.A→B→C→D B.AB→C→D C.D→C→B→A D.D→C→BA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
4.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蚯蚓能使土壤疏松
C.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而变化 D.雨露滋润禾苗壮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长发育 B.进行呼吸
C.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D.繁殖后代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8.研究者为了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组别 粘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甲 60只 晴朗的白天 适宜 30
乙 60只 阴天 适宜 45
丙 60只 夜间 适宜 60
A.粘虫的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相对湿度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相互独立
B.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有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D.地球上提供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10.“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D→B→C→E→A B.
C. D.A→E→C→B→D
12.下列哪项不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
C.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 D.一个湖泊
1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叮当猫 ②琥珀 ③抹香鲸标本 ④生石花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哈巴狗 ⑧蘑菇
A.①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⑧ C.④⑤⑦⑧ D.②④⑤⑥
14.下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生存的“立足点”的是(  )
A.土壤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1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16.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气候条件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7.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芝麻开花节节高
18.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9.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0.在下列海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是
A.尖峰岭自然保护区        
B.东方大田自然保护区 
C.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D.五指山自然保护区
二、填空题
21.生物都具有    和   的特性。
三、实验探究题
22.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实验步骤 ①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②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③ 分别放入1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④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   缸作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外,还有   。
(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四、综合题
23.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某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小麦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小麦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该生态系统中虽未提及,但还应包括的生物成分是   。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
五、资料分析题
24.小莹到清源山游玩,在树林里发现香樟、油杉等名贵树木,有些树下长着蘑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还看到小鸟在树上觅食虫子.请分析回答:
(1)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   包被.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2)小鸟的体表覆盖   ,体温   .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
(3)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树林里,蘑菇属于   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   起重要作用.
六、读图理解题
25.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写出标号即可)
(1)图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有   、   .
(2)下面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鸟→虫子→植物 B.植物→虫子→鸟 C.细菌→鸟→虫子
(3)如果将此草地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数量增多的是   ,数量增多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在“浮游植物→小鱼→大鱼→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鹰,最少的是浮游植物。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答案】B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题意可知DDT浓度从少到多依次是A0.7万倍、B1.3万倍、C17万倍、D100万倍。因此食物链是AB→C→D。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A、B体内的DDT含量相对其它几种生物差异极小,可见它们位于食物链的同一级别。
3.【答案】D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仅指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仅指环境部分,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荒漠地区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起到保温御寒作用,适应寒冷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6.【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是具有生命的,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生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
故答案为:C.
【分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看是否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故选:B.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8.【答案】B
【解析】【解答】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湿度,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湿度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而表格中光照条件不同、相对湿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应该修改光照条件为相同,只有变量相对湿度不同。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大多为对照实验,这就要求实验中探究条件的变量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许许多多的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干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A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正确;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C错误;
D、地球上提供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错误。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为陆地、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苗多欺草,草多欺苗”景象.
故选:B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0.51、B 7、D 68.其中E 0.39和C 0.51有毒物质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因此食物链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1、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片树林,即包括了树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只是消费者,缺少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C、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D、一个湖泊,既包括了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河流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3.【答案】C
【解析】【解答】①叮当、②琥珀、③抹香鲸标本、⑥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④生石花、⑤冬眠的蛇、⑦哈巴狗、⑧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适者生存,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例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16.【答案】D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弱。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弱。
17.【答案】C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选项不正确 ;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B也是错误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C选项正确;芝麻开花节节高描述的是生物的生长现象,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现象的例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
18.【答案】C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不符合题意;
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19.【答案】A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甲→乙→丁”中
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故选:A.
【分析】解此题关键是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从而获得解题信息.
20.【答案】C
【解析】A、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地跨乐东和东方两县市,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故不符合题意;
B、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海南坡鹿及其生境为主的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属于低平地热带草原、砂生灌丛林、落叶季雨林.故不符合题意;
C、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00公顷.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属于三亚市沿海区,以鹿回头、大东海海域为主,包括亚龙湾、野猪岛海域,以及三亚湾东西瑁岛海域,总面积40平方公里.因此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故符合题意;
D、保护区1985年建立,为海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612.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雨林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遗传;变异
【解析】【解答】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遗传;变异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2.【答案】(1)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变量的单一性
(2)D
(3)光照、温度
(4)光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金鱼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使水中缺氧
【解析】【解答】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用1只小鱼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小鱼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小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控制只有一个变量。(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是否受到污染,因此应选用C缸和D缸作为对照。(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光照、氧气。(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由于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分析】1、探究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3、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4、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
23.【答案】(1)小麦→田鼠→蛇
(2)小麦;消费者;分解者
(3)自动调节;有限度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若蛇给淹死了,则田鼠的数量会由于失去蛇的制约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小麦庄稼的数量大量减少,造成减产;老农们买回蛇放到田里后,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小麦又得到了好收成,其食物链是:小麦→田鼠→蛇。(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小麦)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小麦。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因此蛇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虽未提及,但还应包括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分析】(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有生产者---农作物,消费者---鼠、蛇,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4.【答案】(1)果皮;系统
(2)羽毛;恒定;脊柱
(3)树→虫子→小鸟;分解;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解:(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小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2)小鸟的体表覆盖羽毛,体温恒定.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3)题干中的食物链是树→虫子→小鸟,树林里,蘑菇属于分解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果皮 系统(2)羽毛 恒定 脊柱(脊椎骨)(3)树→虫子→小鸟 分解者 物质循环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1)①;②;③
(2)B
(3)虫;虫子没有天敌鸟的控制
【解析】【解答】解:(1)①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的生产者是①.②虫、③食虫鸟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消费者是②、③.(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吃与被吃关系的食物链是:植物→虫子→鸟.(3)如果将此草地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数量增多的是②虫,数量增多的原因是草地用网罩起来后②虫的捕食者③食虫鸟飞不进去,导致②失去③食虫鸟的控制.
故答案为:(1)①;②;③(2)B(3)虫;虫子没有天敌鸟的控制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