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1、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2-1-c-n-j-y
3、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21*cnjy*com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来源:21cnj*y.co*m】
2、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出处:21教育名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21教育网
2、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21·cn·jy·com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魏征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1·c·n·j·y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21cnjy.com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结
唐太宗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课后作业
第2课 贞观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21·世纪*教育网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 www-2-1-cnjy-com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www.21-cn-jy.com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教材解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2-1-c-n-j-y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5、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21教育网
6、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21*cnjy*com
二、教学方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
(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
(3)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阅读情况并进行指导21·cn·jy·com
3、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www.21-cn-jy.com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2·1·c·n·j·y
通过历史故事,学生明白“成有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见贤思齐:在唐太宗身上,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优点,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因接受他人正确意见而受益非浅呢?请举例说明。(让学生说身边的事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
教师简述:唐太宗以其气度赢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来源:21cnj*y.co*m】
4、治世局面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5、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设此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唐朝历史作铺垫。)21cnjy.com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师:正是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开始富强,你是如何来看待唐太宗的统治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试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唐太宗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教师小结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仍然继续唐太宗的政策,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1教育网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2-1-c-n-j-y
学生活动
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于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夺得政权,走上皇帝之位,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21*cnjy*com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贞观之治
1、采用多媒体图片进行辅助,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又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活动
师:“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1cnjy.com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那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两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
(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3)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通过课件展示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图片,解释“房谋杜断”的含义,并升华出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贞观之治中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你知道“房谋杜断”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
师:“房谋杜断”是中国古代代政治实践中的一段佳话,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谋划国家大事,为唐朝治世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21·cn·jy·com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为学生讲述一至二个魏征直谏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贞观时代最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谏臣魏征,魏征的敢于冒死直谏和唐太宗的从善如流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在这对贤明君臣之间的两个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www.21-cn-jy.com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 ( http: / / www.21cnjy.com )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还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2·1·c·n·j·y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21·世纪*教育网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通过ppt课件展示: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教师升华主题,做出本课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的这句话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绝佳评价,同时,也是对所有贞观贤臣的绝佳评价。贞观时代的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小结: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1*cnjy*com
3、治世局面的形成
通过ppt课件展示贞观时期的治世局面
a、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b、空前开放的国界
c、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4、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展示谈太宗自我评价的ppt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来源:21cnj*y.co*m】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出处:21教育名师】
三、巩固与小结
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ppt课件展示:
1、“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2、唐太宗任贤纳谏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作用
3、对唐太宗统治的正确评价
四、练习与探究
多媒体展示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让学生感受贞观时期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版权所有:21教育】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试分析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3)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对唐朝的贡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有关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1教育网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了解“贞观之治”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的个人政治才干。【来源:21cnj*y.co*m】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出处:21教育名师】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观看有关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阅读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的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以“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贞观之治”通过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VCD、电视机和小黑板。
有关唐太宗的影视作品片断。
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学引导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21*cnjy*com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21·cn·jy·com
(出示本课标题)
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
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玄武门之变)
学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回答错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
学生认真观看短片。
看短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1·c·n·j·y
(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并出示相关内容。)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
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出示问题)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
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21cnjy.com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④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讨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围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开明治国的政策措施来谈,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www.21-cn-jy.com
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
出示:小结的内容和唐太宗画像。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之治”。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达标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21教育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
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知识空间
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 ( http: / / www.21cnjy.com )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明。京兆杜陵人。唐武德元年(618)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以功擢拜太子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21cnjy.com
7.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D 2.C 3.D 4.A 5.B
能力提升
1.D 2.C 3.B 4.A 5.B 6.D 7. (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选择题
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解析:唐朝建立者是门阀,农民起了辅助作用,所以去掉AD;而地主阶级一直占统治地位,去B,于是农民起义使唐朝统治者改变政策。www.21-cn-jy.com
答案:C
2.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解析: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点是否明确,主要考查我们对教材知识掌握是否牢固。
答案:C
3.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只有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①②③与唐太宗有关。
答案:A
4.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 D.唐玄宗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唐朝统治者的了解,以及他们的统治措施。
答案:B
5.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武则天当朝期间所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限定语"评论"二字,来分析她的统治是否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以把握客观地分析,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21·cn·jy·com
答案:B
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21教育网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 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7.2010年春年的秋天,刚从事文物收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张,从文物贩子手中购得铜镜一面,铜镜背面铸着“贞观29年”字样。不久,小张购得的铜镜“锈斑”脱落,他便到博物馆找文物专家鉴定。文物专家看到铜镜背面的铸字后,立即断定是假文物。2·1·c·n·j·y
请回答:文物专家是怎样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 专家还提醒小张,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就能识别铜镜的真伪,为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6.(1).唐太宗
(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通知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京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4).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7.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在“贞观29年”之说。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